多地中考落下帷幕,而新的征程才刚刚开始。
如何择校?如何进行初高衔接?
面对这个至关重要的暑假,星星为你解惑!
17地普高录取率下降
以生源大省河南为例。
2020年6月,河南教育厅发布2020中考普通高中各地招生计划。
对比2019年的招生计划,今年河南省整体普通高中的录取率有所下降。17个省辖市、省直管县的普高录取率都有降低,录取难上加难。
标红数据为录取率下降省市县
数据显示,2019-2020全省应届初中毕业生人数增长近7万人,但招生任务却只增长2万。
这就意味着2016-2017年约有53万人上不了普高、2018年55万、2019年68万,而今年却有超过70万人被普高拒之门外!
如何择校
是去普通高中当“鸡头”,还是去重点高中当“凤尾”?
在择校期间,这几乎是所有考生家长都会面临的问题。
竞争氛围影响学生心态
名校擅长拔尖培优,而普通学校擅长补差拉平。
名校里尖子生林立,“中高考状元”、“升学率第一”比比皆是,在生源的筛选上具备的天然优势。
这样的学霸聚集地,学生的基础扎实,决定了老师的授课形式。新知识一点就透,授课自然进度快、难度深。
身处名校的压力,还来自于“末位淘汰”机制。为保证生源质量、督促学生学习,滚动排名、班组重组是现在较为常见的形式。在月考、中考后按成绩重新分班更是见怪不怪。
自己在为了数理化挠头,同桌轻松考满分还能发展特长。心理差异必将会对学生的心态产生影响。
这样的环境,要求学生具有极高的学习能力、接受能力与抗压能力。因此,在择校时应充分认识自己。
比如,若自己是“慢工出细活”的类型、对新知识需要一定的消化时间、心理敏感容易为环境所影响,那边要思考自己是否真的适合所谓名校;
相反,若你是个遇强则强的人,则可以勇敢去闯。
当“鸡头”更易获得资源倾斜
身边光芒万丈的人太多,个人点点火光就可能被淹没。
无论哪个高中,年级前几名都是重点培养对象,学校有什么好的资源和机会有什么机会都优先考虑,你可能会因此拥有更多的荣誉和指导。
身在重点高中,身边学霸云集,受到的关注自然不会如此集中。
但不可否认的是,有许多机会被牢牢把握在名校手中。最为实际的,对标高考并不是每个学校都有保送名额。
在择校时,想清楚你在意的是什么,并为之持续努力。
上学也是“混圈层”?
在知乎上有这样一个问题:
——我年薪十万,该不该为了融入圈层送孩子去所谓贵族幼儿园读书?
跟有名校实力的孩子为伴、与高手竞争,在优秀者的周围,纵使成绩无法领先,有这些学伴也会是很大的收获。
首先:名校起点高,具有吸纳资源的能力。
资源是相互吸引的,名校有更多的财力和精力去邀请知名教育家开办学习类讲座、而教育家也需要名校的声望。
在名校就读,和在大城市工作一样,学生有机会更丰富的知识、更先进的观念。
其次:在这里可以见识更多优秀的人。
感受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氛围,学习到优秀的学习方法与为人处世的方式。这样的环境促使我们时时反省自身。
但是,即便读了名校也不代表你就可以被接纳,不读名校就一定没有机会。
每个学校都会有拔尖的好学生、每个学校都会有难以管理的“问题少年”。
高考是每个学生都将面临的挑战,这才是真正应该抓住的机遇,无论现在的起点如何都不应松懈。
九门全开
如何做好初高衔接?
“减负”在上,该不该进行假期预科?
总体来说,初升高知识跨度大,而高一在整个高中阶段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高考中直接考查的比率高达40%-50%。
一定程度上,高一基础打得好不好直接决定了高考的成败。
面对成绩的落差与陌生的环境,很容易产生失落感与孤立感并直接影响日后的学习生活。
星星建议,假期虽不必将自己搞的过于紧张,却可以提前为高中的学习打基础。
语文
“大语文”时代,提倡思维能力与自我意识的发展。
在初高中衔接时,思维的转变与开发必不可少,多看名家文章与名著是开发思维的有效捷径。
此外,高中对文言文的要求更加严格,在假期积累一些文言文词语是衔接高中语文的必经之路。
同时,高中语文更加贴切生活,对新闻时事有更高的敏感性。养成看新闻关注时事的习惯对思维开发与知识积累颇有收益。
数学
导数、函数、立体几何的引入等使得数学的难度上了一个层次。数学思维是理化生三科的基础学科,作为理科的核心课程,需要更多的时间投入。
初高中衔接时,学生需要放下初中数学的定位,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寻求一些专业帮助,在假期提前预习基础。同时也可以辅助进行基础练习,习惯高中的数学的思维模式。
要注意的是强度不必过大,防止出现厌学心理或在开学后轻视课堂。
英语
英语学科的关联性较高。在初中的基础上题量更大,词汇量更多,对细节的考察更多。
作为一门语言学科,能读懂是最基本要求。
因此,在假期中补充词汇量可以极大程度的帮助英语学习与理解,每天给自己定下一个小目标,会让开学后的学习事半功倍。
同时可以加强语法培训,更好地适应高中作文与阅读理解。
对于面对新高考的学生,更要更加明确自己的优势与兴趣所在,为日后的选科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