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轩

同样是刺头,为何缅甸政府能瓦解果敢同盟军,却动不了佤邦联军

由 展东明 发布于 经典

缅甸这个多民族的国家,一直都是由一种特别牵强、松散的关系维持着。缅甸中央政府看似是风光的老大,实则不断为十几个较大的少数民族武装头疼,虽然后来推行了和解政策,收服了不少的少数民族武装,但是并没有彻底地解决少数民族武装问题。
果敢和佤邦,就是最突出的两个刺头。一心想要实行多民族和解的缅甸政府在2008年做出了努力,在新法中制定了改编计划,但是果敢同盟军却不买账,很嚣张的跟缅甸中央军队开了火,但是却悲剧地把自己送进了人家的口袋。曾经的王,彭家声也被赶赶跑,果敢地区被缅甸中央正式接管。
然而刺头佤邦虽然看似服软跟当局政府和解,却拒绝被整编,依然拥有自己的独立自治的权利,这成为缅甸政府心头的隐刺,想拔又动不得,又是为何?
果敢同盟军和佤邦联军同样都是脱胎于缅共,它们分别属于缅甸掸邦的第一特区和第二特区。但是要论祖追源,果敢和佤邦在古代都是中国的地盘,可以说它们同属我国西南边疆的汉文化圈儿,不过两地的内部又有着微妙的区别。
果敢其实是一个战事不断的地区,一百多年来战争无数,即使是现在偶尔还会有一些小的摩擦走火,所以果敢地区的人员构成很是复杂,敌友难分。这里的人虽然都源于汉文化,也认同中国,但是又不是中国人,缅甸给的法律身份又不愿意要。别扭之中就缺失了族群的共同认可感。
虽然佤邦才形成了七十多年,是当时作为殖民地从云南被分离出去的,但是佤邦地区的人员中,佤族占百分之七十。其他的一些小民族也很团结,内部稳定,人们的身份认同感就强,他们始终觉得自己是中国人。所以这个同样不承认自己是缅甸人的佤邦就比果敢过得舒心的多。
佤邦不仅不拧巴,还主动跟中国走得很近,自然也就得到了不少发展的机会,引进了不少的援助和资金,经济的发展自然会带动武装力量的壮大。
1989年,缅共东北军彭家声在背后向自己的"娘家人"开火,果敢同盟军成立。缅甸政府看准时机,拉着它一起来对抗缅共,所以一开始彭家声就拥有了高度的自治权利,果敢同盟军被缅甸政府承认,而且没有向它派出一兵一卒。当时果敢的百姓生活并不好,所以对于缅共的统治是很不认同的,彭家声的群众基础还是不错的。
谁知彭家声却把一手好牌打个稀巴烂。
他对果敢采取的是人治而不是法治。在政府及果敢军中,担任重要职位的是他的儿子、兄弟以及亲近的人,他俨然成了土皇帝,大权都把控在自己手里,自然就会引起别人的不满,以至于期间出现内讧也就不足为奇。
虽然被杨茂良兄弟带着果敢人给打跑了一段时期后他又卷土返回夺回了政权,但是此时的果敢内部已经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彭家声担任的是果敢临时政府的首脑,但是这个临时政府是由彭家声、果敢武装和缅甸政府三方势力组成的,早已失去了原先果敢同盟军的纯粹性。
再者,彭家声还不忘发展毒、赌生意,受害的自然是老百姓,因为是在边境,自然也威胁到了邻国的国境安全,国际印象自然好不到哪里去。
当2009年缅甸军政府在各个击破其他几支武装力量之后,终于可以腾出手来专门收拾果敢同盟军时,本来就兵力不足的果敢军内部却是各打算盘,有的甚至直接投靠了政府军。被收编成了毫无悬念的事情。
佤邦联军的建立还得感谢彭家声,当时缅共命令赵尼来、鲍有祥去镇压脱单的彭家声时,二人却来了个一去不回,收编了很多地方武装,组建了佤邦联军。
聪明的佤邦联军并没有跟缅甸中央闹僵,甚至在缅甸军政府的支持下剿灭了坤沙集团,作为回报,佤邦联军得到了南部地区的统治权。不仅统治区域扩大了一倍,还向政府军展示了自己强大的军事力量。
南部是水稻种植地域,佤族人在南部开始种植水稻、橡胶等经济作物,成功实现了由罂粟种植向经济作物种植的转型。而且佤邦联军在战争时是军队,在和平时就是生产队,一手武器一手锄头,两头都不耽误,军事力量自然持续走强。
当缅甸政府军开始对果敢同盟军有所动作时,已经拥有四万兵力的佤邦联军却进行了20周年庆典,并且有意地向外界展示了他们的重型武器。其用意自然不言而喻。
缅甸政府军要想收拾佤邦联军,除了掂量一下兵力之外,还得考虑佤邦地区的山林地形,要动手还真没有全胜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