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天气·车内起雾」主要在于呼出的水汽导致湿度过大,且呼出的空气温度是与体温相当的,与车窗的温差会比较大。解决的方式没有好办法,而且不是依靠空调“内外循环”切换可以解决的问题;因为只要压缩机还在运行状态中,即使用外循环也仍旧是在制冷的。所以只有把出风口调整到前档,或者“前档+脚部”出风,利用气流烘干水汽的同时,降低车窗周围的空气温度(承载水汽能力),这种方式可以降低起雾的速度与程度。
「雨天·车窗起雾」同样是呼出水汽的原因造成,区别只是冷却车窗变成了外部的雨水;解决方式是相同的,但在雨天温度本就偏低,继续使用冷空调会感觉不适。此时则可以给车窗打开一条缝,利用外部空气与车内交换,在内外温度相当后关闭空调也不容易起雾了。
至于外循环并不是理想的方式,或者说除雾效果会比较缓慢;因为外循环的进风口在前档右侧,管路必然是会受到发动机运行温度影响的。吹出的空气温度偏高则水含量偏大,且低于玻璃温度则会有些轻微起雾。
冬季车窗起雾的原因,与夏季雨天起雾是相同的。车外的空气温度过低,行驶中的汽车又要不间断的与空气接触,所以车窗的温度会被快速的降低(热能被吸收);但是车内打开暖风后的温度却会高达20℃以上,理想的空气温度加上呼出的水汽,这就等于在给空气快速的“加湿”。那么高湿度空气遇到低温前档,似乎不起雾反而显得不正常了,有什么理想的解决方式吗?
打开A/C开关制冷除雾,这是冬季驾车时除雾效果最好,但同时也是最笨的方式。因其除雾原理是降低前档空气的温度(水含量),同时自动切换到「外循环」,利用外部湿度较低的空气形成气流,对前档凝结的水汽进行烘干。
这种方式可以让雾气迅速的消失,但是没有持续能力;因为冬季驾车总不会一直使用冷空调(A/C为制冷系统压缩机开关),除雾后切换回暖风,在短短的时间内会再次出现雾气,于是则要不断的切换除雾模式,使用体验如何可以用四个字评价-冷暖自知。
正确的储物方式应当为「暖风除雾」,达到理想效果的速度虽然会偏慢,但是只要正常除雾就能维持效果。出口风需同样要调整到前档加脚部,循环方式建议用【内循环】,原因很容易理解。
内循环是抽取车内空气,到暖风水箱进行加热,加热过程中必然造成水蒸汽的蒸发;也就是说车内湿度较高的空气被暖风水箱循环的“烫一烫”,湿度范围会有明显程度的降低,那么在前档被加热、空气变干燥的环境中,起雾是不是就有些难度了呢?
冬季除雾的理想方式就是这样了,至于建议选择“+脚部”出风则是因为暖空气被蒸发的水汽,其密度偏低则会上升。所以从脚部出风反而内让车内暖的更加均衡,这是很多MPV车型的暖风出风口都设计在底部的原因,普通车型只是为控制成本才没有用这种设计。如果在雨天想要用内外空气对流交换的方式除雾,车辆可以安装一套晴雨挡,最起码车窗闪出缝隙后也不会进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