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轩

在双一流大趋势下,211工程真的被遗忘?这几点潜在优势值得深思!

由 东方崇学 发布于 经典

目前高校第一轮“双一流”建设在持续推进中,第二轮“双一流”建设也即将展开,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人们对于“双一流”的认知度也越来越高,可有些人提出疑问:原211或985工程真的要被忘记或淘汰了吗?答案是在一步步弱化它们的影响,进而达到“淘汰”的目的。不过自211工程开始建设到教育部宣布211工程文件失效,20余年的建设时间,在各方面都给予了相对较多的扶持,一些潜在的优势也是非常明显的。

原211工程是国家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的建设工程,总共112所(一说116所),其中包含39所985工程院校(以下不详细介绍)。而“双一流”是指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的战略计划,其中一流大学42所(A类36所,B类6所),一流学科95所,共137所,每5年评估一次,并不是固化的标签,所以其他学校还是有很大机会的。此次我们主要分析原211非985的高校比原“双非”现“一流学科”高校潜在优势是什么?

在当今社会对学历越来越重视的大背景下,考研成了越来越多大学生们的首选,但相比于考研,同学们更加青睐保研,不过数量可怜的保研名额,很多学生被拒之门外。一些中国的顶尖大学保研率都在30%左右,清华甚至可以超过50%,此外全国56所报批(不是报备)研究生院的高校保研率普遍在15%以上,着实令人眼馋,而原普通211工程大学的保研率也是很高的。

我们以东华大学和天津工业大学为例,他们均是纺织科学与工程进入“一流学科”建设。前者保研率常年稳定在10%以上,而后者仅有3%左右(全校整体保研率,单个学科可能有差别)。再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宁波大学为例,他们均是力学进入“一流学科”建设。前者保研率在17%左右,而后者不足4%(部分极特殊高校除外)。这巨大的差距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本来原211工程大学名额就多,保研率就高,再加上学校有更多的经费,可以自己筹建研究生院(包括报批、报备),这使得差距进一步加大,这个巨大的优势可以让更多的同学读研,拥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虽然国家正在持续推进“双一流”建设,但在民众口中听到更多的还是“211、985”,毕竟这个概念已经存在20余年,早已根深蒂固,短时间无法改变也是可以理解的(情况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不过由此也出现了其他问题。

在一些对学历有要求的国家或地方性考试,大型国企、央企招聘中,改变得很快,以前规定211的,现在已经几乎都是规定“双一流”了,并没有什么影响。不过在一些大型或发展很好的民营企业中,还会规定211或985,似乎对于”双一流”的概念还是相对弱一些,虽然说职场中能力最重要,但是没有敲门砖,没有好的平台去发挥自己,那就很郁闷了。此外,在校园招聘中也有所不同,招聘企业的实力也是有差距的(干扰因素较多,不展开了)。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原“211工程”大学比原“双非”现“双一流”大学的潜在优势还是存在的,毕竟重点建设了20余年,怎么能没有点底蕴。虽然这种优势在逐渐弱小,不过短时间内很难追平。对此,你有什么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