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轩

明朝开国六公爵,他没有攻城拔寨的战功,却能排在第一位

由 童艳红 发布于 经典

明朝开国六公爵指明朝为开国立下大功,建国后被明太祖朱元璋封为公爵的六名功臣。他们分别是(排名分先后):韩国公李善长、 魏国公徐达 、曹国公李文忠、 宋国公冯胜 、卫国公邓愈 、郑国公常茂(常遇春之子)。

 韩国公李善长李善长,字百室,定远人。从小就喜爱读书,有智慧和谋略,通晓法家学说,预计事情,大多被他说中。在朱元璋平定滁州后,亲自拜访。他主要负责后勤和政务办理,如果把刘基比作张良,那么李善长就是萧何。他一直跟随朱元璋打天下,鞍前马后的劳顿,后勤工作不好搞,劳心劳力又不讨好。朱元璋建国后,便以李善长为第一功臣,任命他为丞相,封韩国公,岁禄四千石,子孙世袭;予铁卷,免二死,子免一死。

 魏国公徐达  徐达出身农家,少有大志,喜读兵书,知《六韬》《三略》。 元至正十三年(1353),徐达参加农民起义军郭子兴部,隶朱元璋。从取滁州(今属安徽)、和州(今和县)等地,智勇兼备,战功卓著,位于诸将之上。十五年,从朱元璋渡长江,克采石,下太平(今当涂),俘元万户纳哈出。继率军克溧阳、溧水(今均属江苏)。次年,从朱元璋克集庆(今南京),继奉命以大将军领兵取镇江,号令明肃,授淮兴翼统军元帅。徐达一生刚毅武勇,持重有谋,纪律严明,屡统大军,转战南北,功高不矜,被朱元璋誉为“万里长城”(《明太祖实录》卷一七一)。死后被追封为“中山王”。

曹国公李文忠

李文忠二岁丧母,由朱元璋抚养长大。喜爱读书,作战骁勇,治军严明,尝下令擅入民居者死,一卒借民釜,斩以徇,城中帖然。19岁率亲军,从朱元璋增援池州(今安徽池州市),初建战功。攻打张士时,因敌众己寡,将士有疑惧,他激励将士说:兵在谋不在众。大破张士诚。明朝建立后被朱元璋升大都督府左都督,封曹公,同知军国事。

宋国公冯胜

冯胜幼时读书,通兵法,元末与其兄国用组织武装结寨自保。后投靠朱元璋,,朱元璋略地至妙山,国用偕胜来归,甚见亲信。此后从援安丰,决战鄱阳湖,下武昌降陈理,克平江俘张士诚,论功仅次常遇春,迁右都督。吴元年(1367年),以右副将军从大将军徐达北伐,下山东,取汴、洛、潼关,论功列第三。中原平定,封宋国公。后数率大军出塞征扩廓、纳哈出。洪武二十年(1387年),以冯胜为大将军,与傅友德、蓝玉等率兵二十万远征辽东,降伏纳哈出,设置泰宁、福余、朵颜三卫。因累积军功而受封宋国公,“诏列勋臣望重者八人,胜居第三”,仅次于徐达、常遇春。

 卫国公邓愈

 邓愈幼时聪慧好学,稍长即怀平定天下的大志。元末 ,各地农民纷纷起义,反抗当时的黑暗统治。朱元璋为了统一江南,命邓愈与常遇春领兵自巢湖乘船南下,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朱元璋登基,封特进荣禄大夫、右柱国,封卫国公,同参军知事,食俸禄3000石。

郑国公常茂

常茂,明代开国名将常遇春之子。常遇春共有三个儿子,长子常茂,次子常升,三子常森。历史上的常茂功绩远不如其父常遇春,但评书《明英烈》中对常茂评价颇高,其功绩甚至超过了他的父亲,书中描述:“常茂,打仗足智多谋,人称无敌大将,纵横天下,少有对手,即使碰到几个势均力敌的,肚子里也会冒坏水,跟随朱元璋征战多年,立下赫赫战功,完成统一后,封孝义永安王.朱元璋猜忌忠臣,令常茂驻守长城,不给粮草,后常茂逃走,跟随燕王朱棣挂孝征南,保燕王当了永乐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