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倒计时 名师带你冲刺——地理

核心提示

高考越来越近了,学生复习也已接近尾声,如何高效利用好最后的复习时间、进一步提高成绩,这应该是每一位同学非常关心的问题。今天,我们邀请到贵阳市第三实验中学高三地理备课组长马孟尚老师给同学们一些复习冲刺建议,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马孟尚老师表示,高三冲刺阶段,很多同学认为做的题、背的模板越多越好,买了一堆资料,不看、也不懂资料质量的好坏,闷头就开始盲目做题、背模板。事实上,最后一个月,有不少远比刷题、背模板更重要的事情需要去做。

高考倒计时 名师带你冲刺——地理

教师:马孟尚

从业经验:中学一级教师,实验三中高三地理备课组长

一关于知识:回归基础,重视高频考点

1 需不需要回归基础?

通过前期复习,大多学生基本完成了地理基础知识的积累、搭建了较好的知识体系,因此在现阶段很容易产生倦怠和放松心理,从而忽视了自己存在的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的漏洞。

经常有老师说,我们的学生不怕考难题,就怕考书上的基础知识。如2020年全国Ⅲ卷地理第9~10题以勘察加火山为背景,考查林线和雪线的特征;2019年全国Ⅲ卷地理第36(1)题以鲁尔区为背景,考查城市等级规模和分布特征;2019年全国Ⅲ卷地理第42题以日本“大地艺术祭”活动为背景,考查旅游资源的价值。

这些基础题的得分率普遍较低,究其原因,就是基础不扎实的结果。

2 回归哪些基础?

首先,我们需要注意,现阶段的复习切忌死记硬背,地理学科回归基础的指导思想应是:以区域地理为背景,以地理原理为工具,在人地协调发展思想的指导下,抓住区域特征,综合自然与人文要素进行区域的开发与整治。

自然地理模块(大气、水体、地壳运动规律是核心要素)偏重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的运用,要学会地理的思维方法,用这些概念、原理和规律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人文地理模块偏重观点、方法的运用(城市、交通、工业、农业的区位选择是核心原理),应结合真实情境进行评价和反思,要注意培养知识的迁移能力。区域地理模块,偏重地理事物的空间定位和区域特征,要学会运用系统地理(自然与人文)的原理进行分析,提高综合思维能力。

其次,地理历来是无图不成题,我们必须要重视地理学科的灵魂——地图。建议考前每天用15分钟翻看重要的几张地图:三圈环流图、季风分布图、世界气候分布图、世界洋流分布图、六大板块示意图、世界地形图、中国地形图等。并把掌握的知识在具体的区域图中进行迁移应用。

另外,现在的高考命题角度越来越注重与实际相结合、越来越注重情景的创设。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建议每天收看《新闻联播》——关注时事不仅仅是政治学科的要求,地理学科也要求考生适度了解世界大事件。我们要留意《新闻联播》中世界发生了哪些和地理相关的事件,并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去分析和解释,增强知识的应用性和灵活性。

高考倒计时 名师带你冲刺——地理

3 如何回归基础?

可一说起回归基础,很多同学就会拿起书从第一页逐页看起,看不了几页就看不下去了,即使看了,知识点好像都会,也发现不了什么问题。因此,我建议换一种方式:分析近三年,甚至近五年高考全国3套试卷所涉及的考点,依据涉及的频率进行分类汇总,清楚高考常考的主干知识,依次进行回顾。在回归基础时,并不是把课本或教辅资料粗略读一遍就过,而是要对主干知识进行深挖掘,深刻理解其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力争全面掌握这些主干知识的内涵和外延,做到源于教材、高于教材的复习效果。

二 关于做题:精研真题,提高针对性

1 现阶段,还需要做题吗?

当然要做!但不是为了做题而做题,切忌被繁杂多样的复习资料和多如牛毛的考前押题弄得眼花缭乱、六神无主。现阶段,做题的目的主要有三个:

①保持“题感”;②检验学习状态;③提高实战经验。

2 怎么规划做题的“量”?

最后这段时间,六大学科每天都要做一定量的题目,但不要过多,也不要太少。就地理学科而言,建议星期一、三、五每天限时15分钟做1套11个选择题(考点全覆盖);星期二、四、六每天限时15分钟做1道综合题(自然、人文间隔做);星期天把一周做的题目进行反思、总结。

3 最后,做什么题?

我认为:历年高考真题才是真正的高考“风向标”。高考真题代表的是考点和题型考查的趋势,高考的命题规律最直接地体现在往年真题中。精研高考真题就像是和高手过招,“招式”见得多了,自然更容易解出其中的奥妙。做历年高考真题的意义并不是对考点的反复训练、甚至把答案背下来,而是认真体会命题人的意图、手法,总结解题的切入点、答题的要点,逐渐“感悟”高考题背后的命题规律。结合近几年高考地理题,除了都是围绕主干知识考查外,我认为还有以下几个特点:

1.突出对文字材料的整理。如:2020年全国Ⅰ卷地理第9~11题对长白山岳桦林的考查,要能够从材料中理清:①为何只有下部的岳桦林能结实?②气候变暖,岳桦林林线海拔快速提升了70-80米,说明了什么?③岳桦林结实线稳定又说明了什么?④为何林线近年趋于稳定、不再上升?与结实线有何关联?

2.突出对图像信息的获取。如:2019年全国Ⅲ卷地理第1~3题对厨余垃圾处理系统工艺流程的考查,要能从流程图中准确判读出流程的先后次序。

3.突出对设问信息的提取,要能从设问中区分“中心词”、“指令词”和“限定词”。如2020年全国Ⅱ卷地理第36(2)题要理解设问中“杭州、广州”、“精炼油生产”、“小包装产品”这3个词的深层内涵;2017年全国Ⅱ卷地理第6题,要关注设问中的“刀耕火种前……直接耕种”。

4.突出对地理过程的考查,尤其是自然地理部分。如:2020年全国Ⅰ卷地理第37题对尖顶山、平顶山、台地形成过程的考查。

5.突出对结构不良问题题目的考查。结构不良问题是指那些解决方法、目标状态、初始状态至少有一项不清晰的问题。如:2019 年全国Ⅲ卷地理第11题,问题的构成存在某种程度的不可知部分。

三 关于技巧:强化方法,增强得分能力

很多同学都遇到过这样的困惑:为什么很多题,老师一点就通,自己一做就懵。很多题目做错,并不是题目涉及的知识点不懂,而是欠缺规范的答题技巧和方法。以下为做地理题的一般方法,供同学们参考:

1 审清设问,明确题干要求

题目设问一般由题目中心词、指令词、条件限制词构成。中心词是必须回答的内容,指示词则为回答的方式,条件限制词一般为地理事物的时间和空间限定。通过审题,要看透题干“在问什么”、“要考什么”,把握问题指向,确定答题方向。

2 获取信息,分析解题条件

所有的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地理规律都有特定的时间和空间限定,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因此必须结合具体的情景材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就要求我们解题时必须要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并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地理学科的试题信息主要包括文字信息和图像信息。

在获取“文字信息”时,要着重关注两点:

①关注与时间、空间有关的短句,并在头脑中快速回顾所涉及区域在该阶段(时间)的区域发展特征;②结合不同设问,紧抓关键词、关键句,无论材料信息多少、无效信息干扰强度有多大,材料的核心内涵往往都在几个关键词和关键句上。

在获取“图像信息”时,要遵循四个步骤:

①看:图名;②读:图例;③回归:把图例回归到具体的图像中,锁定区域位置和地理要素;④分析:分析地理要素时空分布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3 调动知识,注重知识迁移

调动知识的实质是运用一般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主要依托于原有的知识储备。因此在最后的复习中,要注重知识的储备和整理、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并以常考知识为依托构建考点模块、以热点问题为中心构建新的知识体系,进行规范的针对训练。在调动知识时,要注意两个方面:

①明确调动知识的范围,不能想到什么答什么;②综合运用知识,根据题目要求重组、迁移知识。

4 精准表述,规范答题术语

回答问题时,要用规范、简洁的语言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基本原理和规律。作答时要注意的问题:

①紧扣试题要求,有针对性地答题,切忌答非所问;②观点明确,切忌似是而非;③尽量使用简洁的地理术语作答;④分点作答,并注重答题的条理性。

在高考冲刺的最后这段时间,只要目标明确、重点清晰、方法得当,再以平和的心态、扎实的基础投入到后期复习中,就一定能取得更大的成功和喜悦。祝同学们高考成功!”——马孟尚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张梅

编辑:九月 |审校:欢喜 |签发:安辉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3418 字。

转载请注明: 高考倒计时 名师带你冲刺——地理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