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轩

《草》原本有8句,可为何收录在小学课本中的只有4句?

由 戚国庆 发布于 经典

说起《草》这篇课文,相信会勾起很多人的童年记忆,这篇课文,在小学一、二年级的语文课里盘踞多年。很多人认为,这篇课文全文只有4句,其实并非如此,这篇课文的全文一共有8句,但是在被入选课本里的时候,这篇课文中的后4句被删减了。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语文教材在编撰的时候,选择删掉后面的4句?难不成是担心学生背不下来这些课文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图片:《草》是片段

一、诗歌简介

《草》这篇课文,本名叫做《赋得古原草送别》,之所以选择用《草》来当做标题,主要的原因可能是考虑小学生未必能够理解原标题的含义,于是进行适当做了修订。想要弄清楚这篇课文讲的是什么道理,首先需要弄清楚作者的信息和诗歌创作背景。

1、作者背景

虽然,很多书上认为唐朝的不少诗人出身于寒门,但是所谓的寒门,其实往往指的是中小官僚或者中小地主家庭,而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穷人。

《草》的作者白居易,他的祖上就是一个中小官僚。不过,白居易出生的时候已经是中唐时代了,当时的天下处于动乱状态。像白居易父亲这样的地方小官僚,也有朝不保夕的危机,不过,好在白居易的爷爷和父亲比较走运,因此,白居易的童年并没有因为温饱问题而发愁。

不过,白居易毕竟不是什么名门望族出身,想要如同自己的父亲乃至祖父那样,继续吃朝廷的俸禄,就需要通过科举考试来实现自己的阶层维护。

其实也不是一定非要通过所谓的“国考”,如果上面有关系,也可以通过举荐等方式得以在朝廷做官。典型的例子就是李白。李白因为被人举荐给了唐玄宗,最终,他从一个草根变成了大唐的翰林,所以白居易也做了另一手准备,自己也应该开辟一下这条非常规的晋身之路。


图片:白居易画像与人物简介资料截图

2、创作背景

当时的白居易还只是一个16岁的少年,他在这个年纪,孤身一个人来到了京城长安去拜会当地的名士。在当时,名士是非常有话语权的,名士一听说对方只有16岁,觉得他可能是个不知天高地厚的楞头青。

所以没有把年少的白居易放在眼里,并且还嘲笑白居易的名字,表示京城的生活成本可高了,你想在京城居住,可有点不大现实。

不过,当这位名士在读到白居易的这首诗歌时,却忍不住赞叹白居易的才华,甚至还表示:就凭作者这份才华,想在长安居住那肯定非常容易。

白居易也因为这位名士的夸赞,顿时有了少年成名的成就,只要一个人有天赋、有才干,想在大都市安身立命,甚至混得风生水起,总是有机会的,白居易的故事就说明了这一切。


图片:白居易写诗剧照

二、删减背景

前文说过,这首诗在被选择作为课文的时候,仅仅收录了一半,还有另一半内容并没有被收录到课文之中,这其中的原因何在?

1、后四句内容

这首诗的后4句描述的是一幅让人泪流满面的画卷,野外的野草不断蔓延,甚至古道都长满了野草,这个场景给人荒芜、破败的感觉,同时,让人感到非常伤感。

在这个场景之下,主人公送自己的朋友离开,配合野草蔓延的景象,朋友离去,给人一种沉重的伤感情怀。读完之后,脑海里会不断出现这幅画面,而后这种愁绪不断加深,最终,给人一种回味绵长的感觉。

事实上,这首诗的主旨讲的是离别,其次才是提到草的生命力,而课文在收录这首诗的时候选择的前4句:也就是草的生命力部分,将后半部分的离别情怀悉数删除,当然,这种删除是非常有必要的。


图片:《赋得古原草送别》全篇资料截图

2、教学目的

对于低年级的教学来说,语文课的目的是让孩子们掌握常用的文字识别和认读能力,因此从这个角度上来说,这首诗的前4句朗朗上口、通俗易懂,非常适合让孩子们在掌握诗歌的同时,也达到认读诗歌中文字的教学目的。

如果强行加入后4句的话,那么教学目的反而有可能会受到冲击,因为一方面,后4句中的许多字笔画较多,让低年级的小孩子学这么复杂的字,其实是不符合教育学的科学理念,当然这只是原因之一。

原因之二在于,这些小孩子的人生刚刚开始,对于他们来说,这个年纪正是天真烂漫的年纪,他们可以理解荒草的生命力,但是未必能够理解什么叫做离别,以及离别带来的忧愁滋味。甚至于愁这种滋味,往往是青年人才能够理解的,否则宋朝的辛弃疾,也不至于说出少年不识愁滋味这样的话来。

教科书的设计工作,是非常严谨的事情,因此,在选择这篇课文的时候,专家通过非常审慎的论证最终决定,这篇课文仅取前半部分,这样,可以减轻小学低年级教师的教学压力情况。


图片:学生学习剧照

3、课文收录不易

对于教材的编纂部门来说,他们工作量非常大,而且还要非常慎重,在选择收录课文的时候会考虑到很多因素,首先需要考虑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理解问题,其次还要考虑到被收录的课文所传达的思想,是否足够健康,如果不够健康的话,这种课文哪怕文采再好,还是不能够被收录。

当然最主要的是,他们还要考虑到典型的问题,毕竟教科书里所能收录的内容非常有限,能够被收录到教科书里的都是某种文章的典型。


图片:收录资料剧照

这就意味着,教材编撰的工作需要从浩如烟海的各种文章中经过不断筛选,最终,选择出合适的课文给学生学习,比如本文说的《草》,就耗费了相关工作人员很多心血。

文章作者:大慧

整篇图文由大咖说史工作室团队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