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轩

鲁庄公的文韬武略是鲁国在春秋舞台上一直存在影响的重要因素

由 申屠仲舒 发布于 经典

本文系作者波涛驾到独家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左传·鲁庄公十年》中有明确的记载: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编,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鲁庄公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根据这段史料,我们可以看到: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讨伐鲁国,鲁庄公准备应战。这时,一个名叫曹刿的人请求进见。他的同乡劝告他说:“有那些有权势的人在那里谋划,你又去掺和什么?”曹刿回答:“有权势的人目光短浅,缺少见识,不能深谋远虑。”最终,鲁庄公破例接见了这位布衣曹刿。从而留下了一段著名的君臣对话。

曹刿问:“您凭什么应战呢?”鲁庄公说:“衣服、食品这些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拿它来分给别人。”他认为这样做就可以得到鲁国臣民们的衷心拥护。曹反驳说:“小恩小惠,国君您不可能让全国人都享受到,因此,民众们是不会积极参与战斗的。鲁庄公又说:“用来祭祀的牛、羊、猪、玉器和丝织品等一切物品我一定按照规定,从不敢有所增减,并且,一绝对度诚的态度敬奉神灵。“这点儿小诚意,不能感动神灵,神灵不会赐福的。”曹刿仍然摇头。“大大小小的案件,我既使不能一一洞察,但必定依据情理秉公处理。”

对于鲁庄公的最后一次回答,曹刿认为可以凭此一战。毕竟,民众才是胜利的基础。于是,曹刿说:“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这一仗。开战时,请允许我跟随您去。”于是,鲁庄公让曹刿共坐一辆战车,在长勺作战。庄公打算击鼓命令。曹刿说:“不行。”齐国军队敲了三次鼓。曹刿说:“可以进攻了。齐国的军队大败。庄公准备驱车追去。曹刿说:“不行。”于是向下观察齐军车轮留下的痕迹,又登上车前的横木了望齐军,说:“可以了。”就追击齐国军队。

“一鼓作气”的成语典故,由此而来。鲁国长勺之战的胜利,充分表明了鲁庄公的有胆有识。他能够破例接见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布衣之人,并且虚心问计、坦诚纳言,在战时采纳了曹刿的正确建议,成熟稳健地指挥鲁军伺机出击,取得了最后的胜利。要知道,战争的决策者是鲁庄公而不是曹刿。曹刿提出的建议好否,也必须鲁庄公采纳,才能发挥效力。从春秋史上看,鲁庄公是一位能识人、会用人智勇双全的开明君主。在他身上,同时存在着隐忍不发、善纳谏言、会抓时机、富有远见等品质。

据《左传》中记载,鲁庄公继位后,曾与其心腹大臣施伯有过一段精彩的对话。施伯问鲁庄公:“国有三耻,君知之乎?何谓三耻?”鲁庄公佯装不解,施伯一针见血:“先君虽以成服,恶名在口,一耻也;君夫人留齐未归引人议论,二耻也;齐为仇国,况君在衰绖之中,乃为主婚,辞之则逆王命,不辞则贻笑于人,三耻也!”鲁庄公听罢,蹴然问道:“此三耻何以免之?”施伯回答:“欲人勿恶,必先自美;欲人勿疑,必先自信。先君之立,未膺王命,若乘主婚之机,请命于周,以荣名被之九泉,则一耻免矣;君夫人在齐,宜以礼迎之,以成主公之孝,则二耻免矣!惟主婚之事,最难两全,然亦有策。”

话说到此,鲁庄公已经迫不及待,“其策何如?”施伯认为,“可将王姬馆舍,筑于郊外,使上大夫迎而送之,君以丧辞。上不逆天王之命,下不拂大国之情,中不失居丧之礼,如此则三耻亦免矣。鲁庄公听罢,心中大释,遂一一依策而行。《礼记·檀弓》中还记有鲁庄公引咎自责的故事:鲁庄公曾与宋人战于乘丘,县贲父为鲁庄公驾车,ト国在车右边护驾。 马拉的车因马受惊翻倒。庄公摔下车来,被副车上的人救助才得以脱险。受此一惊,鲁庄公生气地责备了ト国,ト国与县贲父因此双双自尽。事后,马夫洗马时,发现了马大腿内中了流矢。鲁庄公知道后才明白:“原来翻车不是他们的罪过。”为此,鲁庄公很是自责,专门作诔文来纪念他们。“士之有诔,自此始也。”

看来,中国传统上的士人死后,人们为之作祭文的习俗,还是鲁庄公开创的呢长勺之战后,齐桓公很不甘心。他纠集宋国的军队不久就又向鲁国发起进攻。鲁庄公自己率军出击,在乘丘(今山东省兖州市)和齐宋联军作战。他采取避实就虚、各个击破的方针,先集中力量和宋军作战。在这次战役中,他用自己的“金仆姑”之箭,射中了宋军主将南宫长万,并将其活捉,从而导致齐宋联军失败,“金仆姑”也因此一举成名。第二年,宋为了报复乘丘之役又发兵攻鲁。鲁庄公率军抵御。他采取先声夺人的办法,趁宋国军队正在布阵之机,率领鲁军掩杀过去,再次大败了宋军。

此后,环顾形势,鲁庄公认识到了鲁国争霸条件并不具备。他转而采取对内保境安民,对外积极改善与宋、齐等国的关系。在他的任内,鲁国一直处于稳定发展的势态。应当说,在齐桓公霸业兴盛之前,鲁庄公实是当时政治舞台上一位叱咤风云的人物。公元前680年、679年,齐桓公两次在鄄召集诸侯会盟,然而,鲁庄公皆未参加,这显然有不服齐国并有与齐抗衡的意味。只是由于后来鲁国势衰,而齐桓公霸业已成,不得已鲁庄公才转而成为齐桓公霸业上的追随伙伴。

鲁庄公在位32年,是以武功强盛著称的鲁国君主,和一般国君的“坐而论道”不同,鲁庄公不仅可以在庙堂上召集群臣,一言九鼎,而且还可以在战场上纵横驰骋,弯弓擒敌。除了长勺之战和乘丘之役的辉煌胜利外,鲁庄公还打败过南下骚扰的戎军,多次参与过诸侯会盟的外交活动。他实在是一位有为的君主,只可惜历史给他施展本领的空间与客观形势格局所限,他没能像齐桓公那样成为“九合诸侯,一天下”的霸主。不过,“金仆姑”的盛名,千古传扬着鲁庄公的强盛武功。他的文韬武略打下的基础是后来鲁国在春秋舞台上一直存在影响的一个重要因素。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