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幼儿教育家陈鹤琴认为,“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以游戏为生命的,要知多运动多强健;多游戏,多快乐,多经验,多学识,多思想。”这就是说,孩子是以玩为本的,玩就是他们的生活,玩就是学习,玩就是欢乐。没有玩,也就无所谓孩子的存在。因此,家庭教育应该把孩子的玩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在玩中施教,或将教育方式变为玩。放任自流的游戏,将使孩子的能力得不到充分的发展,而强迫的游戏又将失去欢乐。家长要参与孩子的游戏,与他们同欢乐。在游戏中以孩子为主体,家长当好导演、配角或观众的角色。
众所周知,儿童都喜欢玩具,但并不是所有的玩具都能给他们带来乐趣。儿童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对玩具的态度是好玩就玩,不好玩就不理睬了。所以,我们为孩子选择玩具时,应考虑到自己孩子的爱好和兴趣,尽可能买些适用的玩具。我们看到,今天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为开发孩子的智力,许多高档玩具源源不断地搬进了家庭。遗憾的是,有些家长虽然花了不少钱,但所买的一些玩具却常常难以适应孩子兴趣的需要。
有时候,孩子不愿意玩,家长反而责怪孩子:“花这么多钱买的玩具,还不好好玩,真不懂事。”蒙受委屈的孩子有口难辩。他们年龄还小,还难以做到去玩不愿玩或目前玩不了的玩具。为了让孩子玩得开心,玩得有收获,我们当父母的需要掌握点买玩具的学问,懂得一些判断玩具好坏的标准。玩具的真正价值,不在于它的价钱,而取决于能否引起自己孩子的兴趣,取决于它对孩子所起的良好作用。
对于孩子来说,好的玩具应该是“活”的——玩具本身能变化,能使孩子活动起来,能开发他们的创造力。当然,还要具有安全、美观和质地好等条件,像积木、积塑、皮球、组合玩具、智力游戏玩具,等等。对那些只能看、不能动的观赏玩具,孩子的兴趣一旦消失,就会不理睬它们了,像泥人、木人、瓷马、陶猪,甚至单调的不倒翁都是这样。在幼儿眼睛里,最令他们失望的是惯性小汽车,只有漂亮的外形却没有什么能耐,推一下走一下,再没有别的乐趣,既不能动手操纵,也玩不出花样来。
而玩具本来是供孩子玩的,可有的家长却是自己玩,让孩子看。价格昂贵的轨道火车买回家,孩子的全部欢乐都集中在它身上,爸爸怕孩子弄坏了玩具,自己动手给孩子铺轨道,亲自连结车厢,亲自打开电纽,火车开了,孩子高兴得蹦起来。但渐渐孩子的热情冷了下来。因为他感到,白己除了当观众看热闹外,再也没有别的什么了。由此可见,孩子应该始终是玩具的主人,让他看玩具不如让他动手玩玩具,玩玩具不如拆玩具,拆玩具不如自己动手做玩具。
因此,凡新买的玩具,我都让孩子自己动脑去琢磨玩的方法,玩具坏了,指导孩子动手拆开去修理。更多的则是鼓励他,利用家里能找到的材料做点小玩具,像小帆船、小炮车、小木偶等等。孩子自己动手做玩具,本身就是一个创造的过程,通过制作,能给孩子带来动手的乐趣。他们自己做的玩具,玩起来更欢乐,更有趣,更珍惜。
另外,孩子的玩具不宜一次全部都拿出来玩,一次玩三两样,他们兴趣集中,玩得专心,过多的玩具则会使他们兴趣分散,玩不好。我发现孩子玩过的玩具不被喜欢了,就把它收起来,隔一段时间再拿出来,孩子又会重新感到新鲜,重新玩得爱不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