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丁洋,是文天祥的伤心之地。
公元1278年,也就是南宋的景炎三年,42岁的文天祥乘船经过零丁洋,看到波浪起伏的海面,思潮涌动,悲壮满怀,创作出了一首传颂千古的著名诗篇:
——《过零丁洋》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首诗知名度很高,也非常的经典。
它让我们看到了南宋最后的一介忠骨,以这样一种悲壮的方式,祭奠这个破碎的山河,发出了宁死不屈,丹心留史的呐喊。
文天祥《过零丁洋》
这首诗,也从此让零丁洋这个地名深入人心,被很多人所铭记。
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零丁洋,这个文天祥的伤心之地。
零丁洋的地理位置零丁洋,又被称为伶仃洋,位于中国大陆的南端。
在广东省的南部,是富饶繁华的珠江三角洲地区。珠江,像一条由北向南的血脉,滋润着这片生生不息的土地。
而在珠江水系的最末端,也就是珠江汇入大海的地方,有一片喇叭口形状的海域。
零丁洋的地理位置
从地图上看,它北起东莞虎门镇,南到香港和澳门,整个水域面积可达2000多平方公里。
这片海域,就是零丁洋。
1278年,文天祥正是经过此处,写下了《过零丁洋》这首诗。
今天,零丁洋的海面平静而又蔚蓝,但是在800年前,这里曾经是一个伤心之地,写满了国破家亡的忧伤。
伶仃洋风光
那么,文天祥为什么会途径零丁洋?又为什么会在这里发出了响彻千年的慷慨悲歌呢?
要说明这些,就要介绍一下南宋末年那段风雨飘摇的历史。
崖山前夕1278年,对于南宋王朝来说,绝对是一个悲剧而又绝望的至暗时刻。
这一年,蒙古人加紧了南下的步伐,步步紧逼,把南宋朝廷追赶到了广东沿海地区。曾经的大宋江山,如今只剩下了弹丸一隅,退无可退。
1278年中国地图
这一年的4月,宋端宗驾崩,大臣张世杰拥立只有8岁的卫王赵昺为帝,并且逃亡到了崖山一带。
为了抵抗蒙古军队,南宋将接近千余艘战舰集中在崖山的海面上,并集结了南宋的十多万军民,打算和蒙古人做最后的殊死一搏。
而在这一年的12月,又一个坏消息传来。南宋丞相文天祥在屡次遭受兵败之后,在广州海丰县以北的五岭坡被俘虏。
抓捕他的人名叫张弘范,是元世祖忽必烈手下的一员名将。
张弘范负责整个蒙古军队南下伐宋的军事总指挥,在当时,他正在组织和训练水军,打算向崖山一带的南宋残余军队发起最后的总攻。
于是,被捕后文天祥作为俘虏,登上了元军的战船,并从广东海丰一带出海,向崖山方向驶去。
一场决定南宋命运的大决战即将来临,这场大决战就是著名的崖山海战。
崖山地形图
崖山,位于今天的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以南。 这里是潭江的入海口,由于西有汤瓶山,东有崖山,两座山像一道天然形成的拱门,所以也被称为崖门。
从地图上可以看出,从广东海丰(今广东省汕尾市一带)出发,沿着海岸线一路向西,最终驶向崖山,途中正好经过零丁洋。
文天祥经过零丁洋路线图
1278年的冬天,文天祥正是以俘虏的身份,被挟持在元军的战舰上,穿过了零丁洋。
可想而知,当时在船上的他,亲眼目睹元军浩浩荡荡的舰队,前去攻打自己国家最后的一隅领土,内心应该多么的煎熬和痛苦。
慷慨悲歌在元朝的舰船上,张弘范还向文天祥提出了一个无理的要求。
由于蒙古人并不熟悉海战,而在崖山的海面上聚集着南宋的十多万誓死抵抗的军民,所以他对即将到来的这场海战并没有十足的信心。
文天祥在南宋军民中具有非常高的威信,所以,张弘范想让文天祥写一封劝降信,劝说驻守崖山的张世杰投降。
对此,文天祥作出了一个坚定而又强硬的回答,拒绝了张弘范的要求:
“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
我生不能捍卫自己的父母,却去劝说别人背叛父母,天下哪有这样的道理?
然而,张弘范并没有理睬文天祥的回应,仍然逼迫他写劝降信。
文天祥
文天祥为了表明自己宁死不降的态度,于是便想写诗明志。此时,舰船正行驶在零丁洋上,他望着舷外波涛起伏的海水,回想起多年以来抗元战争的困顿与浮沉,便写下了这首著名的《过零丁洋》,作为对张弘范的答复。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当张弘范看到诗中的这两句时,终于知道了文天祥坚如铁石般的决心,是不可能再扭转的,只能尴尬一笑,无奈作罢。
就这样,这首著名的《过零丁洋》因此而诞生于世,传唱千古......
而在仅仅3个月后,也就是1279年的3月,崖山海战终于爆发。张弘范率领着舰队向崖山的南宋军队发起了总攻。十多万南宋军民见抵抗无望,纷纷跳海殉国,丞相陆秀夫也背着8岁的小皇帝跳海自杀,南宋彻底灭亡。
当时,文天祥也在崖山。他以一个俘虏的身份亲眼目睹了这一切的发生。
可想而知,他的心当时在滴血......
文天祥被杀
在此之后,文天祥被俘北上,被带到了元大都(今北京)。他宁死不肯投降,5年以后,在北京街头从容就义。
他死的时候,面朝着南方行跪拜之礼,他朝的方向,正是崖山和零丁洋所在的地方。
今非昔比一湾零丁洋,成为了文天祥的伤心之地,成为了那个时代所有南宋臣民的伤痛。
然而,时间在穿越了800多年后,来到21世纪的今天,这湾小小的海洋却成为了中华民族复兴和崛起的象征。
2009年12月15日,港珠澳大桥正式开工建设;仅在9年之后,也就是2018年10月24日,这座宏伟的世纪工程正式建成通车。
而这座大桥横跨的地方,正是800多年前那个令文天祥伤心流泪的零丁洋。
横跨在零丁洋上的港珠澳大桥
一座大桥,像一条铺在海浪碧波上的丝带,连接起了珠海、澳门和香港三地,把所有中国人的心拴在了一起。
一座大桥,以最快的建造速度诞生,证明了中华民族崛起的雄伟步伐。
我们或许可以假设,如果当年经过零丁洋的文天祥,能够看到今天横跨在洋面上的这条雄伟的大桥,心中是否还会那么惶恐和伤心呢?
结束语
唐代大文学家韩愈曾说:“燕赵之地多慷慨悲歌之士”。实际上,慷慨悲歌的又岂仅仅是燕赵之士?
像文天祥这样,在国家危亡时能挺身而出,在泥沙俱下时又能够誓死明志,即便兵败被俘,还可以谱写出如此有精神感召力的诗篇,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子孙。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慷慨悲歌之士。
正是有了这样的人,我们的民族才可以生生不息的繁盛数千年,像横跨过零丁洋的港珠澳大桥一样,雄伟而又壮丽,坚实而又绵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