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岁的李善长,已经告老还乡,为何朱元璋还要将他满门抄斩?
大家好,我们的小凡谈历史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元朝末年,全国各地反元势力纷纷兴起,由于常年累月的战争导致民不聊生,老百姓颠沛流离,甚至有些地方的人几乎全部被杀,最后由朱元璋胜出。朱元璋登基称帝以后,大封有功之臣,其中有六位爵位最高,史称“开国六公”。李善长为韩国公,虽然他们的爵位子孙后代都可以世袭,但是大部分都没有传过两代。连李善长也不例外,他有朱元璋亲赐的免死金牌,还跟朱元璋是亲家,在已告老还乡的情况下,也没有得以善终,为何朱元璋这么狠心?(一)李善长的功绩不如刘伯温,他的官爵远远高于刘伯温李善长(1314年-1390年),今天安徽定远县人,朱元璋南下攻打滁州时 ,李善长来到朱元璋身边,他提议让朱元璋效仿汉高祖刘邦知人善任,便可以夺取天下,朱元璋采纳了李善长的建议,并任命其为幕府书记。在朱元璋攻打滁州时,他主要管理粮草的运输,在此期间李善长还帮朱元璋把关投靠他的人,以及安抚降者。后来郭子兴猜忌朱元璋,开始夺走他的兵权,还想顺便把李善长也挖过来,却遭到李善长的拒绝,从此以后朱元璋对李善长更加器重。朱元璋攻克太平以后,自封元帅,任命李善长为帅府都事。公元1356年,朱元璋攻下集庆以后,将其改为应天府(今南京),朱元璋攻下镇江后不久,升任李善长为参知政事。1364年,陈友谅战死以后,文武百官推举朱元璋为吴王,此时李善长为右相国。朱元璋出征以后,便命李善长留守根据地,他的工作就是往前线运输物资和粮草,安抚百姓。1368年,朱元璋经过十几年的艰苦奋斗,在今天的南京登基称帝,定国号“大明”。第三年,朱元璋大封功臣,其中有六位授公爵,分别是韩国公李善长、 魏国公徐达、郑国公常茂、曹国公李文忠、宋国公冯胜、卫国公邓愈。其中只有李善长一位是文官,可见朱元璋对他的器重。古代爵位等级是王、公、侯、伯、子、男,虽然刘伯温的功绩不在李善长之下,却只封了个伯爵,比李善长的公爵低了两级,他们的工资也不能比,刘伯温的年薪只有240石,而李善长的年薪有四千石,相差将近17倍。除此之外,李善长的爵位和俸禄都是可以世袭的,朱元璋还赐给李善长铁券(免死金牌),李善长可用两次,他的儿子只能用一次。(二)朱元璋为什么这么器重李善长?李善长论出谋划策、领兵打仗,远远不如刘伯温,而朱元璋却把李善长定为文官之首,这是为何?笔者认为朱元璋重用李善长的主要原因有两点。第一、打天下时,领导最需要的是像徐达、汤和这类能征惯战的猛将。而治理天下时,却要依靠才华横溢,能治国安邦的文官。而李善长在朱元璋出征期间,替他坚守根据地,安抚百姓,他有治国安邦的经验。第二、李善长长期居于幕后,管理后勤,他的功绩没有威胁到朱元璋的地位,他跟刘伯温不一样,刘伯温不仅有治国安邦之才,在军事谋略方面也是个能人,朱元璋忌惮他,所以不能给刘伯温太大的权利,而李善长则反之。当时明朝的文官分为两大派系,一派是以李善长为首的淮西派,这一派是跟着朱元璋起兵的老乡,另外一派是以刘伯温为代表的浙东派,两派之间相互争斗,而朱元璋却是渔翁得利。一次李善长与刘伯温争论法令,李善长没有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对刘伯温破口大骂,气得刘伯温向朱元璋辞行,要求告老还乡,却遭到朱元璋的拒绝。朱元璋当然不想让刘伯温辞官,刘伯温走了谁与李善长抗衡,那么李善长在朝中不就一家独大了吗?朱元璋需要权利平衡。(三)李善长早已退休,为何朱元璋还是不放过他?公元1371年,57岁的李善长因身体不适辞官回乡养病,李善长经过一年的治疗,身体得以康复。朱元璋让他去负责修建临濠宫殿,并将江南一带的富民迁徙到濠州种地,李善长留在濠州好几年。朱元璋对李善长很器重,还把自己的长女临安公主许配给李善长之子李伸。李家跟皇家攀亲带故,让众人羡慕不已。可是李祺与临安公主才结婚一个月就有告诉朱元璋说李善长恃宠骄纵,连朱元璋生病也不探望,驸马李祺也多日不来朝见。李善长因此被降工资,一年的工资降了1800石。后来李善长推荐知县胡惟庸,胡惟庸一路飙升,最终官至左丞相,胡惟庸被诛杀时,三万多人受到牵连,李善长却没有受到连累。公元1390年,这一年李善长76岁,是他人生中的最后一年。李善长想修建府宅,找到了他以前的部下信国公汤和,向他借300士兵充当劳动力,去不料汤和把李善长借兵建宅之事全部告诉了朱元璋,朱元璋认为李善长擅自用兵,对他更加猜忌。同年四月,一些受到牵连的老百姓被发往边疆守边,李善长请求朱元璋赦免自己的外甥丁斌,朱元璋本来就对李善长不满,没有想到李善长早就退休了,还喜欢管国家大事。朱元璋一怒之下不但没有赦免丁斌,还对丁斌严加审讯,他供出李存义以前和胡惟庸私底下有过往来,朱元璋下令逮捕李存义,后来审来审去,牵涉到了李善长。原来事情经过是这样的,胡惟庸以前派人劝李善长谋反,并许诺事成之后,封他做王,李善长没有同意,后来胡惟庸亲自出马劝说李善长叛明,却仍然遭到拒绝。胡惟庸无奈之下派李善长的弟弟李存义去劝说李善长,李善长却说:“我老了,我死后,你们好自为之”。虽然李善长没有参与谋反,但他知情不报,罪不可赦,但罪不至诛。就在这个节骨眼上,监察御史弹劾李善长:当年胡惟庸谋反时,派封绩去见北元皇帝,并向北元俯首称臣。胡惟庸失败以后,封绩就不敢回南京了,直到后来蓝玉征讨北元,俘虏了封绩,并把他带回了南京,李善长知道了以后,把封绩扣留了下来,不想让朱元璋知道。这个笔者认为基本上也是诬告。后来李善长自家的仆人告发他与胡惟庸私底下有往来,而且还互相贿赠。此时朱元璋还是半信半疑,不知如何处理。不久负责观测天象的官员来报,有大臣要遭灾。朱元璋听后相信了,他认为杀李善长是老天爷的意思,朱元璋终于找到杀李善长的借口了,将其灭三族,他的妻女弟侄全家一共70多口人,全部被冤斩,只有他的儿子因是驸马都尉的缘故被流放。其实朱元璋心知肚明,李善长是冤枉的。李善长死后,王国用替他鸣冤,朱元璋并没有处罚王国用,这足以说明朱元璋心里很清楚李善长是冤枉的。那么朱元璋杀李善长的真正原因是什么?一次太子朱标对朱元璋说:“父皇你杀戮太多,会伤和气”,朱元璋听后扔给他一根带刺的棍,让朱标捡起来,朱标很是为难。朱元璋对他说:“棍子上的刺我已经帮你拔掉了,我杀的都是坏人,没有坏人,你才能更好的治理国家。”一句话暴露了朱元璋滥杀功臣的动机。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2630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