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轩

中岳狂飙 征战豫西

由 高会云 发布于 经典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何可 通讯员 宋跃伟

登封市徐庄镇旧称马峪川,地处汝州、禹州、登封三市(县)交界,这里山峦起伏,林木茂密,沟壑纵横,地势险要,曾有“45里马峪川”之说。70多年前,徐庄这片土地留下了烽火印迹,建立了河南(豫西)抗日根据地;如今的徐庄,走上了“红色+绿色”全域旅游促进乡村振兴的发展之路。


早春时节,嵩山腹地已是百花盛开。在登封市徐庄镇孙桥村,一座青砖蓝瓦的四合院,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越发显得庄重美观。门口上王树声将军夫人杨炬题写的“八路军河南军区司令部驻地徐庄孙桥”牌匾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这就是河南(豫西)抗日根据地纪念馆。

走进纪念馆,院内正中央是王树声司令员的塑像,馆内设置了四个展厅,里面的各种图片,清晰地介绍了当年王树声领导河南军区的战斗生活。一幅幅先辈照片音容宛然,仿佛把我们带到了那个烽火连天的艰难岁月。


1944年初,日本发动河南战役。毛泽东主席一直关注着河南局势的发展,并且指示,要在河南创建敌后根据地。1944年9月,党中央派以皮定均为司令员、徐子荣为政委的八路军豫西抗日先遣支队强渡黄河挺进登封,司令部就驻扎在白坪乡东白坪村,以此为中心在周边十多个县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斗争,经过砍尾巴战斗、夜袭日军飞机场、白栗坪突围、曹村伏击战等战斗,以嵩山、箕山为依托,开展游击战争,开辟豫西抗日根据地,进行抗日斗争。


河南地处中原,自古乃兵家必争之地。自从日军在亚洲、太平洋战场陷入全面被动局面,便加大了对河南这个中心枢纽之地的争夺。此时,谁控制了中原,谁就赢得战争胜利的先机。

1945年2月,司令员王树声、政委戴季英又率部抵登,在白坪和八路军豫西抗日先遣支队会师,宣布成立中共河南区党委和八路军河南军区,统编入豫各部,河南区党委和军区司令部驻扎在徐庄乡孙桥村孙秋芳的家中,也就是现在的河南(豫西)抗日根据地纪念馆。王树声、戴季英在此创建了“河南(豫西)抗日根据地”,指挥领导豫西军民掀起抗敌的烽火狂飙,后经过数月不间断苦战,王树声率领的八路军建立了以登封为中心,34个县、近3万平方公里的河南(豫西)抗日根据地。此地成为全国十九个抗日根据地之一。

“之所以把军区司令部设在孙桥,因为这里山深林密,群峰错落,便于和日伪周旋,适合打游击,而且土地肥沃,还能保障八路军生产自给自足!”讲解员说。

“我们徐庄作为革命老区,周边群众都亲切地称它为小延安,很多命令都是从这里发出的,而且在这个学校曾培养党政干部800多人,为各县和部队输送了一批急需人才。”今年88岁的徐庄镇杨林村村民王更伍指着位于本村的“豫西抗日军政干部学校”自豪地说。

“山沟石头寨、磨坊千层盖、国槐抱老宅……”被誉为“十大怪”的徐庄镇柳泉柏石崖村,是高山密林中一个有着2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古藤老树,竹林石屋,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村民过着桃花源般散淡生活。站在村头半山腰上往外看,柏石崖山高林密,一条绿树掩映的小道蜿蜒通往山外,如果不走进村子,仅站在村外的山坡上,很难发现这里还藏着个古老的山村。也正仗着这样隐秘的地形,这个小村落,成为了八路军豫西抗日后方医院。

“在这个村最能感受到军民的那种鱼水深情。”柳泉村党支部书记郑国印介绍,在八路军攻打大冶据点时,战斗异常残酷,为了救治伤病员,河南军区决定建立抗日后方医院。由于柏石崖村背靠大山,林木茂密非常隐蔽,易守难攻,于是就把豫西抗日后方医院设立在这里。当地群众积极支持抗战,主动腾出院落、房屋、窑洞为伤员、医院工作人员和警卫战士使用。郑国印说,当时全村20余户村民,有18户就腾出了自家的房屋给伤病员治疗居住。

如今在柏石崖村的石屋墙上,依旧能够看到“后方医院手术室”“后方医院伙房”等字样。

“我们镇党委已对河南(豫西)抗日根据地纪念馆、柏八路军后方医院、抗日军政干部学校等这些基地进行加固整修,力争把这些红色革命遗址建设成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的重要载体。”徐庄镇党委副书记安英凯说,河南(豫西)抗日根据地纪念馆已成为河南国防教育基地,2018年9月还被国家老促会和河南省老促会命名为“弘扬老区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示范基地。

一座大熊山、一道马峪川、一块红色热土……近年来,徐庄镇充分发挥红色文化和大熊山自然资源优势,构建“红色+绿色”全域旅游发展格局,整合红色资源、山水资源、美丽乡村、传统村落、矿山公园,打造山水游、乡村游、研学游和工业游。先后投入5.75亿元,开发了仙人谷、摘星楼、马峪川三个旅游景区;整治了柏石崖、安沟和王保庄三个国家级传统村落;修缮了河南军区司令部、八路军后方医院、抗日军政大学三个红色资源;启动了何家门、安沟、柳泉三个美丽乡村项目。正在有序推进乡村创客、乡村旅游驿站、乡村民宿、乡村手工艺传承馆、电商平台等项目建设,构建全域旅游格局,以全域乡村旅游发展推进产业转型,群众增收,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