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男尊女卑的古代社会,为什么会出现巾帼不让须眉的女将军?
现代女兵是指对在国家军队中服役的女性军职人员的称呼,包括:战斗人员和非战斗人员。
她们职责与男性士兵一样,都是保卫国家安全,保卫及守护国家边境,政府政权稳定,社会安定,有时亦参与非战斗性的包括救灾等工作。女兵因体力问题而很少被分配作步兵;女兵多被分配到后勤部、机关、军医与院校等军事设施工作,女兵也时常分配到空军与海军作飞行员和通信员。
但是,这种情况在古代却有些不一样。
女人当兵,这在中国古代实在罕见,女人身为将军,这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出现的次数更是屈指可数。可以说,古人对女性的定位也是低下的可怜,基本上,古代的所有女人都逃不开“生育机器”的宿命。但是,在如此男尊女卑的古代社会,却也出现了一些巾帼不让须眉的女将军。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些女中豪杰的故事。
据历史资料的记载,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将军应该是妇好。
她是商朝高宗武丁的王后,据说,妇好经常带着军队出征打仗,帮助自己的丈夫将商朝的统治版图扩大了很多倍。这位王后不仅善于打仗,还掌握着祭祀及占卜,所以,连他的丈夫武丁都要让她三分。
从那以后,中国历史上的女将军,越来越多。
到了西汉末年,接连出现了两位带领农民起义的女英雄吕母和迟昭平,后来,还出现了代父从军的花木兰。隋朝初年,有了排除万难带领八州归附隋朝的冼夫人。到了唐朝,唐皇室的平阳公主带领其组建的一支部队,为大唐江山的建设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据说,这支军队不仅纪律严明,骁勇善战,还得到了百姓的广泛拥护。像如今坐落于山西的“娘子关“,就是人们为了纪念平阳公主曾在此驻军而设的。
此外,宋朝同样有令人敬佩的巾帼英雄。
让敌军胆寒的抗金女豪杰梁红玉,便是其中非常典型的代表。在建炎四年,金兵入侵杭州,并劫走了大量财物。当时,梁红玉指挥宋军作战,最终,将金军部队困于黄天荡多达一个多月,可谓是极大的消耗了敌人的士气。从那以后,金人几乎再不敢随意横跨长江入侵。
据说,后来梁红玉的名号,竟比他丈夫韩世忠还要响亮。
明朝时期,威震四方的四川女中豪杰秦良玉,不仅被国家列入了正式编制,还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女将军。据说,秦良玉从小跟着父亲习武射箭,不仅武艺高强,更精通诗文,真可谓文武双全的奇女子。在秦良玉的丈夫去世后,她作为妻子承担起了丈夫的职责,不仅派出自己的族人前往沈阳抗金求援,还曾亲自率领三千将士镇守北部的山海关。
清朝军队在入关南下的时候,秦良玉坚持带兵抵抗,立下了累累战功。当时,还因其作战有功,被提拔到了太子太保,甚至,后来做到了四川总兵的位置。
据说,崇祯皇帝都对秦良玉赞赏有加,称其:
“学就四川作阵图,鸳鸯袖里握兵符;
由来巾帼甘心受,何必将军是丈夫。”
可见,其对明朝的贡献之大。
在1860年,英法联军侵占北京后,那些侵略军四处烧杀掠夺。当时,只有十九岁的冯婉贞,居然和她的父亲一起,带领着民间队伍一起打败了英法联军。因为,冯婉贞的义举保全了谢庄百姓的财产和生命安全,所以,在当时被人们称为英雄。
在日军侵入中国后,两位蒙古族的女王公,同样也为抗日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她们就是奇仲芳和巴云英。当时,她们因为积极展开与日军的游击战,所以,更是受到了宋美龄的极力称赞。虽生不逢时,但这些巾帼豪杰们,却并没有辜负时代赋予她们的重任。
当时,同为女中豪杰的秋瑾,就在其诗中写道:“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充分体现了其身为女子,却拥有不输男儿的英气和豪气,真可谓是“豪杰”。当然,若出生在特殊时期,女子们同样可以马上转身蜕变为优秀的女兵,出现在炮火连天的战场上。
根据历史记载,中国古代不仅有女兵,更有女兵部队。在《墨子》中就对其有着清楚的记录,文中写道:“守法,五十步,丈夫十人,丁女二十人,老小十人。”“诸男、女有守于城上者,什六弩、四兵。”
可见,在战国初期,女兵就已经出现在了烽烟四起的战场上。
顾颉刚在其《女子当兵和服徭役》这本书中,说道:“一部《左传》中记事不少,而绝未有壮女当兵之痕迹。”可见,当时虽然有女兵,但基本上都不是正当年的女子。但他认为战国时期战事频发,故而,国家的男丁数量便会出现不足的情况。所以,在这样的特殊时期,出现女兵也是一种必然的现象。
汉朝初期也有女兵的存在,在《史记·项羽本纪》中便说道:“于是,汉王夜出女子荥阳城东门,被甲二千人,楚兵四面击之。”另外,古代的匈奴,同样也有妇女上战场的先例,这种情况在《资治通鉴》中,也有着清楚的记载。
公元前36年,汉朝发兵攻打西域,当时,匈奴的军民百姓被重军围困于城内,但其依旧不愿意放弃抵抗。据说,当时郅支单于不仅亲自披甲上阵,连诸氏、夫人等数十个人女子皆拿起了弓箭。可见,在匈奴存亡的关键时刻,妇人的勇气和战斗力,也堪比寻常男子。
清末的太平天国运动中,也出现了女兵的身影,而且,女子军队的人数规模,居然达到了十万人之多,实在是令人难以想象。
当时,湘军汇编的《贼情汇纂》中提到:“贼素有女军”,可见,这种情况确实是真实存在的。其中,还提到了太平军女子军队的编制,据说,女兵共编为了40个军,一个军大概有2500多人。这些女兵除了在天王府邸中服役之外,还在危险关头保护天王的性命,其最后也英勇陪着太平天国同归于尽。
在甲午战争之后,左宝贵身为清军将领战死,当时的《点石斋画报》中就说,左宝贵的夫人为了给夫君报仇,将自己所有的金银首饰全部都捐献了出来,组建了一支拥有三千多人的部队。据说,这支部队完全由女子组成,从甘肃开到北京,要求前往抗日前线参与战斗。
当时,社会各界都发出了感叹:“若左夫人者,亦女中之奇杰欤。”但是,却有一些人爆料,说:“左宝贵夫人组建的这支队伍,其中大部分都是甘肃、陕西地区的人。”这些人虽然带着铜耳环,但是,却与真正的女装不太相同,暗指其中大多数都是男兵,当然,这支部队中也有许多女兵。
那么,古代的那些女兵通常在军中干都些什么呢?军队又是如何管理这些女兵的呢?
《墨子》中描述了女子在军营中做的事情,其中说:“诸作穴者五十人,男、女相半。”可见,有些女兵还会参与挖战壕等任务。另外,还讲到“壮男之军,使盛食厉兵,陈而待敌。壮女之军,使盛食负垒,陈而待令,客至而作土以为险阻,及耕格阱,发梁撤屋。”女兵还会参与守城、拆房挖土等辅助工作。
太平军中的女兵主要负责日常的军需生产工作,例如:修建工事、搓麻绳、搬运储备粮草、搬运死尸等。谢介鹤在其《金陵癸甲纪事略》中,做了详细的记载,据悉,在1853年至1854年间,太平军在对清兵的江南大营发起进攻的时候,有人曾看到女兵抬着装满糠的大箩筐跟在军队后边。
当时,太平军一旦获得胜利,随行的女军便会用糠填满废弃营地的壕沟,然后,用战利品装满箩筐。据说,当时太平军在定都天京之后,一名广西籍的太平军女将军,就曾随同出战。当时的清朝大臣曾国藩,虽称其为“大脚蛮婆”,但是,对其却是十分忌惮。
可以说,战争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中国女性的解放。尤其在抗战期间,除了部队中那些女官兵之外,其他普通妇女也表现得十分出色。
1938年,国民政府曾在牯岭专门召开面向全国女性的妇女会议,且设立了妇女指导委员会,目的是领导全国妇女的作战工作。这些组织,不仅积极带领妇女参与战地慰问,以及游击队,还切断了敌人的公路交通,为抗战的成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辅助作用。
像当时长达二百多英里的川甘公路的修建,就有几千名甘肃妇女的汗水。同样,甘新公路在建设时,也有很多当地妇女参与进来。据说,那时使用的建设工具,都是特别简陋的刀斧和铲子,人力劳动在其中占到了很大的比重。
当时,妇女指导委员会还在全国建立了九个办事组,专门为抗战服务,这些小组的制度基本就像军队一样严格。
当然,这些女兵虽然也是军队成员的一部分,但是,中国古代却实行严格的男女别营制度,即:不允许男兵和女兵有接触。因为,那些统治者认为,若将男兵和女兵混在一起管理,会极大的影响军队的战斗力。可以说,这些顾虑,无疑是我国封建传统思想在作祟。
但无论如何,我国古代的传统思想,都异常强调“男主外女主内”,所以,女兵能出现在战场上,也是极其特殊的情况。正所谓:“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妆爱武装”。可见,女兵虽然在古代历史上并不多见,但其在战场上英勇的身姿,同样受到了政治家和军事家们的关注与重视。
也正是这些女人,为中国的女性博得了“巾帼英雄“的美称。
参考资料:
【《妇好——中国最早的将军皇后》、《明史·秦良玉传》、《女子当兵和服徭役》、《金陵癸甲纪事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