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轩

47年前,那位高考交白卷的“英雄”张铁生,现在过得怎样?

由 华爱利 发布于 经典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为学一首示子侄》”古代人通过科举考试来选拔朝廷需要的人才,迈入现代社会的中国使用高考、公务员考试、研究生考试、各种资治考核考试来区分人们之间的能力差距。总有人会说这种体制下的考试是不可取的,应该用更加群全面的方式来考核人的能力,而不是一张孤零零的考卷,认为真的人才不会局限于教室和考场。还有人认为高考设立是不够完整的,数十年来有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一直都被人们提及,持有不同观点的人为此展开了数十年的论点辩证。但是我们不可否认的问题是高考有着它独有的作用,他让社会上的每一个民众都有机会通过这个途径向更高的地方前进,而不是因为家庭、财力、权力而让人在出生之时就有差距,它让每一个人都有了能够改变命运的机会。


但是那些被人们列举出来的弊端也是肉眼可见,人们常说一句话:“如果环境没有办法随自己改变,想要生存那么就需要改变自己去适应环境。”或许制度不够完整,但它已经做到了最大程度的公平,我们每一个普通人都庆幸它的存在,但是在曾经那个发展相对落后,物质相对匮乏的年代,有人曾用一张白卷想要告诉众人纸上的内容并不能决定一个人的未来,他就是交白卷的“英雄”张铁生。已经经过了数十年的岁月,人们对这个人的评价褒贬不一,有人认为他只是一个想要一举成名的“跳梁小丑”,还有人认为他真正意义上想要向错误的体制说不的人,他是对是错其实已经无关紧要了,几十年的岁月过去了,曾经的意气风发少年已经成了一个白发苍苍的老者,时间虽然带走了他的岁月,也偷走了那个时代的太多东西,但是他所做的一切依然被人们记得,人们对于他的认知也将永远的刻在历史的铁卷上,不论那种认知是好还是坏,我们所经历的一切也将成为未来的历史,过往的故事留给我们的只有思考。


公元1950年,张铁生出生在了辽宁,他的家庭是一个城市家庭,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他的命运和很多其他在城青年一样发生了一些变化。他从小就在城市长大,洞悉着一切变化,无论是生活上的还是其他方面的东西,对一些东西有自己最为独特的见解,但是他依然希望自己可以做好眼前的每一件事,因为他认为只有将眼前的事情做好才是对人生规划最好的答案。公元1968年,刚刚成年的他加入了下乡的队伍,和万千下乡青年一起去到了基层,去到了农村,在此后的数年时光里面他在农村接受他一生中最重要的历练,他自己认为以前的自己只会耍耍嘴上功夫,而那些年的体验让他知道了实践和亲自动手的重要性。公元1973年,23岁的张铁生参加了农兵大学生的招生考试,对于那时候的他们来说这和高考具有一样的性质,无论是对于谁来说能够出色的通过这些考试都会个自己的的未来开一条好路,对于张铁生来说这也是能够改变自己命运的一次机会。但是他却用一张白卷表达了自己的想法。他仅仅只参加了数学和语文的考试,在物理和化学的考试中他几乎交了白卷,并且在试卷的背后加上了一封“辩护信”。他在信中说到自己自公元1968年下乡后,没有一刻轻视过任何一个组织给予自己的任务,始终忠心于所有的农业工作,坚持完成了很多繁重而具有意义的工作,自己和那些整天“游手好闲”的“书呆子”相比自己一点都不差,如果因为一场考试而让我们这样的人和那些“书呆子”走向了两条道路那么自己是不服气的,他认为自己可以胜任一切未来的工作,并且还希望组织能够考虑他的入学请求。


最后他交白卷的行为被公元1973年7月19日的《辽宁日报》发表了,他的辩护信也成了那天日报的主要内容,一经发表算是一石惊起千层浪,后来这个篇报道还受到了《人民日报》的转载,很多读者都表示对他的想法很是赞同,以及支持。在那个年代阶级划分一直都是敏感话题,而他在信中将自己看作是农民为主的底层阶级,而那些“书呆子’“就是城市里的有钱人。受到如此多人的共鸣,他自然是受到很多人的关注,那时候正是我们国家的特殊时期,矛盾丛生,而他的这种言论引得了各大教育界各路人物的讨论和辩证,张铁生自己也被推到了风口浪尖。或许他有那样的想法只是一时的,但是在某些人眼中他已经成了一个可供利用的棋子,最后张铁生被铁岭农学院畜牧兽医专业录取了,或许对于他来说这是一次不错的转折,但是他并不知道自己将在后面道路中越走越远,也越陷越深。47年前,那位高考交白卷的“英雄”张铁生,现在过得怎样?


公元1975年,在一场召开的全体会议中,他被任命成了铁岭农学院的领导小组副组长,以及副书记等职务。从那时候开始他的工作就从科研以及学习转换成了一个又一个的社会活动,他自己可能还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成为了别人的棋子和打手。公元1976他曾经依靠的那个集团被组织一次性摧毁,而其中所有参与的人员都受到了追责,自此他开始了漫长的监狱生活。15年,他从26岁一直到41岁都是在监狱中度过的,正是因为自己走错了路,他为此付出了全部青春的代价。公元1991年,他迎来了出狱,而15年的变化是他不能够想象的,不仅仅自己的样貌变了,周围曾经熟悉的一切都变了。以前很多与自己交好的朋友都不见了身影,而当他出狱那一天他依然等到了一个人,那就是他的未婚妻,董丽平。一个等了他15年的女孩,张铁生非常的感动。二人相识于大学校园,这段爱情没有因为时光而消散。出狱后不久他们二人就结了婚,他对妻子一直关爱有加。


对于失去15年正常生活的张铁生,周遭的一切都是陌生的,各种各样的科技、产品、工具,但是在妻子的帮助下他在一步又一步的适应着这一切,他在不久之后终于重拾信心,决定站起来,开始一段新的人生。公元1992年,他在鞍山的一家饲料公司找到了一个小职员的工作,从基层开始一步一个脚印,时间迈入21世纪,他已经成为了这家公司的股东,身价过亿,而他依然没有停止前进的步伐,他觉得自己曾经确实是走错了路,但是那都是自己确确实实的经历,自己不会去回避,自己能够做的只有把握未来,而不是局限于过去,过去的一切都随风远去了,自己也会和自己的妻子珍惜以后生活,人生的不确定太多,难免会跌倒,但是在跌倒之后能够站起来就是一种勇气和尝试,既然有勇气那么不妨大步的走下去。他曾经写下的那封“白卷”已经被放在了博物馆,那是一个时代的印证,也是属于他们的记忆,时间在不断的向前走,张铁生已经成了一个70岁的人了,过往的一切没有束缚他,他依然对未来的一切充满好奇和信心。或许我们对待未来和过去也要采取同样的思考,过往不可变,值得期待的只有未来。参考资料:《为学一首示子侄》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