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氏王朝的崛起 之 中越情仇史,中越两国的恩恩怨怨从这里讲起
公元1377年(明太祖洪武十年),年轻的睿宗陈曔御驾亲征世仇占城,结果在敌方都城阇槃轻军冒进中了埋伏,不仅十二万大军十不存一,就连自己也壮志未酬、殒命沙场,成为了越南历史上第一位在对外战争中战死的君主。
归仁市是今日越南平定省省会,此地曾为占城王国连续五个世纪的京城阇槃
睿宗的败报传来,统领后军的杜子平又一次施展其看家本领:脚底抹油、溜之大吉;负责押运粮草的黎季U也不谋而合地偷偷拔腿逃遁。
另一厢,击毙了敌国最高元首的民族英雄占城国王制蓬峨趁势于同年(1377年)翌月反攻安南。占城军队再次选择由水道进攻,并在神符海口(今越南宁平省安谟县政大江口)登陆后攻入安南京师升龙。
经过一番烧杀抢掠,吃干抹净的占军并没打算久留,又原路撤退回国---到底是文化水平颇低的蛮夷,未曾读过史书,不懂得效法两百多年前的女真攻灭北宋后在占领区建立傀儡政权作为缓冲地带。
伪齐(1130年-1137年)是由原济南知府刘豫在金国扶植下所建立起来的傀儡政权
见安南积弱可欺,制蓬峨于翌年(1378年)五月又不请自来,再次率大军由海路经大黄江口攻入升龙。短短七年间,安南已被从前按在地上摩擦的战五渣手下败将占城三次攻陷首都,可谓奇耻大辱。
悲催的陈废帝
睿宗在对占城的战事中以身殉国,但国不可一日无君。无可奈何的上皇(艺宗)陈晃只得硬着头皮"重操旧业",再为朝廷迎立新君。
尽管十一弟(睿宗)陈曔战死沙场,好在还没有绝后。非常够意思的艺宗陈暊立了陈曔次子陈U为帝,史称陈废帝---从这个称呼上不难猜出这位仁兄的最终下场。
陈晛之母就是皇后黎氏,即黎季犛的堂妹(因此新皇上陈晛得管黎季犛叫一声舅舅)。陈晛登基时年仅十六,朝中大权自然还是掌握在伯父-上皇(艺宗)陈暊手中。
陈朝后期的君主大部分都在明宗陈载的子孙之间传承
而黎季犛则开始秘密培养党羽,将亲信安插至朝中、军中担任要职,逐渐掌握了陈朝的军政大权。公元1387年(明太祖洪武二十年)黎季犛受封同平章事,并获上皇(艺宗)陈暊赐剑一把、旗一面,以示荣宠。那面旗子上写有八个大字——"文武全才,君臣同德",黎季犛用喃字做诗向上皇谢恩。
喃字又称字喃,越南京族使用过的文字,假借和仿效汉字结构原理和方法,据京语读音创造,胡季仟时期大力推广
可在皇上陈晛的眼里,黎季乍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奸臣、佞臣。十六岁登基的少年天子,此时已是二十六岁的青年帝王,然而朝政大权始终把持在老伯父上皇(艺宗)陈暊和舅舅黎季麟手中,自己这个皇帝当得着实憋屈。不甘于大权旁落,陈晛遂与诸臣预谋"清君侧"以扳倒黎氏,然而这等密谋又如何不会传入权倾朝野的黎季犛耳中呢?
老黎得报后决心先下手为强。他紧急入宫叩见上皇陈U,来了个恶人先告状,据言皇上谋反一事。其中还不忘煽风点火道:"臣闻里谚曰:未见卖子而养侄,惟见卖侄而养子。"——言下之意是侄儿哪里抵得过儿子亲呢!?
上皇(艺宗)陈暊经老黎点拨,忽然开了窍,连声称是。不久他就趁侄儿陈U入宫问安之际将其囚禁于资福寺(即艺宗的老爹--明宗陈奣时代囚禁皇叔兼国丈陈国弼的地儿),还给陈晛扣上"不修德政、亲近小人、诬陷功臣,动摇社稷"的罪名,废其为"灵德大王"。
那帮密谋参与"靖难"的臣子闻讯还打算带兵将陈晛给劫走,而陈晛却以写有"解甲"二字的衣带诏告诫他们不得违抗上皇的旨意---好一个孝义廉耻的皇帝!如同三国时期的司马师废曹芳、孙綝废孙亮那般,他的下场不言而喻:不仅自己被秘密处死,他的"靖难"臣子们也被黎季犛连根铲除。
制蓬峨的黄昏
陈戡死后的翌年(公元1388年),老黎扶立上皇(艺宗)陈暊年仅十岁的幼子陈颙为帝,是为陈顺宗。他还在1389年正月将自己的长女黎圣偶"推销"给顺宗,这下老黎摇身一变成为了当朝国丈,愈发权倾朝野。
既然大权在握,对外战争自然不能掉链子。好在老黎"慧眼识珠",他那一众心腹武将的战场表现都不至于叫他下不来台,与占城的对战打得有来有回。
另一厢,自从蓬峨继位为占城国王以来,对安南战争可谓一雪前耻、顺风顺水,即便是黎季犛夺取安南军政大权后,也未曾在战场上虚过安南半分,叫敌人不曾讨得一毛便宜。可无奈历史就是充满讽刺和意外,这位民族英雄、占城国君马上就要迎来自己的历史谢幕。
公元1389年(明太祖洪武二十二年),趁着安南皇位新旧更迭、国内起义此起彼伏。制蓬峨又开始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打算再次入侵安南吊民伐罪、浑水摸鱼。
老黎奉上皇陈固之命前往清化拒敌,结果中了占军诈败之计,遭遇伏击,死伤惨重,狼狈逃回升龙----老黎真是不长记性,也不回想一下当初跟着睿宗陈曔征讨安南时,睿宗是怎么"光荣"的?
同年(1389年)十一月占军进至黄江(今越南河南省南商县的红河段)直逼京城。上皇陈赓迫不得已又派出年仅十九岁的小将陈克真率军抵御。这陈渴真出身于军人世家,是安南抗击蒙元时大放异彩的名将黎辅陈、陈平仲(重)之后。
越南共和国(南越)海军舷号HQ-02的"陈光启"号护卫舰与舷号HQ-05的"陈平重"号护卫舰及HQ-06"陈国瓒"号护卫
小陈出师离京之际,与上皇陈戡在大殿拜别。君臣相对垂泪涕泣,大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味道---由此可见彼时安南已畏占城如虎,抵抗占军无异于一只脚踏入了鬼门关。
公元1390年正月,越占两军对峙于海潮江(在今越南太平省兴仁县与兴安省仙侣县境内)。就在制蓬峨率船队前来窥伺陈军虚实时,历史给他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
制蓬峨手下一名唤作"波漏稽"的小臣,因犯了事儿怕被惩处,索性投了陈军。刚巧他认出了占军侦察船中的制蓬峨座驾---原来为供己方辨识御舟旗舰,制蓬峨的船被刷成了绿色(shǎi)。
波漏稽兴奋地指着绿船向陈可真说到:"将军,这...这就是俺家大王的御舟,没跑。这shǎi就是他最喜欢的,占城银都知道。"
陈可真便下令全军集中火力,猛击这艘绿船。顿时飞箭流矢弓弩弹丸火砲倾泻而下,可怜占城一代雄主制蓬峨,正准备带领占城人民赢得消灭世仇安南的关键一役、实现占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时刻居然撒手人寰、魂归西天---真可谓壮志未酬、壮哉憾哉。
而占城在对抗安南的漫长岁月中,这霎那的高光时刻犹如流星般划破历史的天空,又随着雄主制蓬峨的兵败身死转瞬即逝。从此占城又被打回原型,面对世仇安南再也不曾迎来(咸鱼)翻身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