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轩

档案|蒋蓝:前蜀徐太妃的宴游史

由 万俟傲白 发布于 经典

文/蒋蓝

心有异志者

王建是许州舞阳人,又说是今河南沈丘人,出身寒微。据说王建年轻时胡作非为,偷鸡摸狗、窃驴贩牛、走私盐巴,横行乡里,乡邻称他为“贼王八”。后因勾结随唐僖宗入蜀的权宦田令孜等人,王建亲自为唐僖宗牵马,奋勇救驾,某个晚上野外露宿时,僖宗就枕在王建的腿上,僖宗一觉醒来,不禁泪目……由此可见王建的深沉心术。

公元888年,唐僖宗驾崩,昭宗即位。天下大乱时节,成都被反复割据。昭宗任命王建为行营诸军都指挥使,统兵征讨成都。历经几年,成都被攻克后,王建成为了成都尹(地方最高行政长官)。他具有兼听之能,薄收税赋,蜀地很快恢复了民生。903年,朝廷正式封王建为蜀王。

904年,朱温派人在洛阳刺杀唐昭宗,扶立昭宗第九子李柷为帝,朱温又自封为魏王。于是,诸侯蜂起,乱世之相纷呈。907年,朱温篡位,建立后梁。

但占据成都的王建根本不承认后梁的正统。翌年,王建在成都南郊祭天,大赦天下,改元武成,定国号为“大蜀”,史称前蜀。据《蜀梼杌》载:“武成元年(908年)王建即位,置府城为皇城。”

这一年,成都出现了一桩奇事:一位僧人“抉目以献”,王建下令饭僧万人,以建功德。不但不予以镇压,反而大开“善举”,王建的气度可见一斑。

清人吴任臣编撰的《十国春秋•顺圣皇太后徐氏》指出:出任过眉州刺史的徐耕,“天性仁恕,当田令孜、陈敬瑄守成都日,耕为内外都指挥使,所全活常至数千人。令孜谓之曰:‘公掌生杀而不刑一人,有异志邪?’耕不得已,夜戮俘囚数人以复命。”这充分说明徐耕是非常仁厚宽恕之人。

在堪舆者看来,青城山有王者之气。自幼,徐耕的一双女儿花容月貌,加之徐耕琴棋书画地全方位培养,女儿们才艺非凡,早被人们目为有“帝王气”。后来担任成都内外都指挥的徐耕,见王建日益强大,俨然有皇者之气,遂将两个女儿送入蜀府,这仿佛与江东大小乔相似。

姐妹俩都有倾国姿色,能作诗文。王建纳两人为妃,姐姐为贤妃,妹妹为淑妃。很快姐姐宠冠后宫,不久生下儿子王衍,于是进封贵妃,这便是徐花蕊;徐花蕊的妹妹不久也生下一个儿子,授封王爵。

王建塑像

当时王建共有11个儿子,二儿子王宗懿是太子。姐妹花勾结个别大臣诬告太子谋反,后又串联王建亲近的宦官,说王衍(王建的小儿子,大徐所生)“方颐大口,垂手过膝,顾目见耳”,这些心术起到了作用。

918年,王建死后,王衍即位,成为前蜀后主,尊母亲徐花蕊为皇太后,即顺圣太后,尊徐淑妃尊为翊圣太妃,徐耕也“荣升”为骠骑大将军。

王衍信奉“有酒不醉真痴人”的人生观,“州民何康女美,而将嫁,帝取之,赐其夫家帛百匹,夫一恸而卒。”(吴任臣《十国春秋》卷三十七,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535页)这个男人竟然“一恸而卒”,是失去妻子悲痛绝望,还是受到皇帝巨额赏赐而激动过度一命呜呼?这一个对于民女巧取豪夺的细节,让我们看到了王衍的轻狂。

一路芳踪

很显然,徐氏姐妹花并不止于偏安一隅的寻常享乐,她们比较贪婪,卖官鬻爵成为渴望暴富的捷径。另外,游玩成为姐妹花的一大嗜好,寄情山水,弄风吟月,她们在蜀地风景名胜之地四处巡游,一路芳踪,留下不少诗词。

当时成都皇族奢侈、游乐风气异常浓郁,前后蜀的帝王及贵族们都经常外出游乐,前蜀后主王衍及其母后徐太后、后蜀后主孟昶及其宠妃花蕊夫人,都经常外出到处游乐。眉州新津人张唐英的《蜀梼杌》,就是前后蜀皇族宴游行踪的实录。

王衍奢纵无度,不事政务,终日沉溺于游佚之乐,“日与太后、太妃游晏贵臣之家,及游近名山,所费不可胜纪。”王衍写有堪称靡靡之音的《醉妆词·者边走》:“者边走,那边走,只是寻花柳。那边走,者边走,莫厌金杯酒。”在我看来,这恰恰是对纵欲时代的高度写真。

相比起来,徐太后的《天回驿》一诗峭拔其上,是外出游青城山回城时路过天回驿而作。其实,对帝王外出游历路线的记载,表面上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内容,实质上对这些地望的记录,也是反映四川历史地理的珍贵资料,尤其是这些记载不见于其他书。

王衍与其母徐太后曾经游青城山。冯梦龙《情史》载:“咸康元年(335年)九月,衍与母同祷青城山,宫人毕从,皆衣云霞之衣。衍自制《甘州》词,令官人歌之。其词哀怨,闻者凄怆。衍至青城,在旬日设醮,祈福太妃太后。谒见铸像,及丈人观、玄都观、金华宫、景山至德寺,各有唱和诗刻于石。次至彭州、阳平、化溪州、三学山,夜看圣灯。回至天回驿,各赋诗。太后诗曰:‘周游灵境散幽情,千里江山辄得行。所恨风光看不足,却驱金翠入龟城。’太妃诗曰:‘翠驿江亭近帝京,梦魂犹是在青城。此来出看江山景,却被江山看出行。’部侍郎韩昭,字德华,长安人,衍北巡,以为文思殿学士、京城留守判官。昭以便佞出入宫掖。太妃爱其美风姿,专有辟阳之宠。衍既荒于酒色,而徐氏姊妹亦各有幸臣。不能规正,至于失国,皆其致也。”

文中详细提到成都到青城山之间的各风景区。王衍与太后、太妃同在青城山祷告,凡是游历之处,各赋诗刻于石上,共16首。勾延庆《锦里耆旧传》卷六中还提到,王建光天元年春三月,“西域胡僧满多三藏来游峨眉山,却归西国。”卷七又说:“广政三年春闰三月甲申,西域胡僧来朝。”

《锦里耆旧传》提到的胡僧,其具体方位自然是模糊的,但表明了唐代末年来成都的西域人相当众多。这也说明峨眉山当时已是佛教圣地,蜀地与西域的宗教、文化方面的交流频繁。

明代画家唐伯虎的名作《王蜀宫妓图》,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画面描绘了几位美女梳妆打扮的模样,个个明眸皓齿,又不失恬静素雅。

丹景山的“碧烟红雾”

徐太妃游彭州丹景山所写的《题丹景山金华宫》,后世流传甚广。

蜀地有两座丹景山,一座位于简阳市,另一座山在彭州,后者因仙道文化与牡丹花而闻名遐迩。

彭州丹景山风景区位于彭州市丹景山镇,距成都西北50公里,海拔1147米,历代是四川著名的历史文化胜地之一,古人赞誉这里是“上连井络,为西南巨镇。灵秀所莫过于此”。古代吴怀氏封禅泰山,蜀人将丹景山也比为泰山,丹景山的“丹岳岱宗”之称来源于此,所以丹景山也是帝王们祭天拜祖之地。

王建封丹景山为圣山,还在山顶建立阔达的望乡台。因他祖籍许州舞阳,每年都要携亲眷宠妃到山顶祭祖拜天。907年,王建举行了一次大规模的祭祖活动。他拨款修建了一条通向丹景山的官驿大道,然后带五万之众,一路幡旗逶迤、浩浩荡荡来到丹景山望乡台祭祖。所谓“千年山寺遗千古,万里蜀台祭万年”,至今吸引游人去登临。

在丹景山山巅,丛林间掩映一座雄伟壮观庙宇,蓝天衬映琉璃,地势险峻,居高临下,形如一把座椅,古人称为宝地,这就是蜀中著名佛教胜地金华寺。

金华寺位于彭州市丹景山之巅,建于唐玄宗时期,开山祖师为金头陀。这位头陀就是大名鼎鼎的新罗国三王子、神僧无相禅师。此处有徐太妃等人的题诗。

每当悠扬的钟声伴着山间岚烟在丛林上回荡,声声木鱼仿佛问道者灵魂的叩问,低沉的诵经声在寺院里萦绕,具有一股奇妙的气场;巍峨的殿堂气势恢弘,此地终年香火不断,虔诚的信徒摩顶接踵,这里既有他们对菩萨慈悲的感悟,也有白鹭、鹧鸪在来自岷山的大风中上下翻飞。

王衍于咸康元年(925年)与徐太妃、太后同游丹景山,徐太妃写了一首诗《题金华宫》:“再到金华顶,玄都访道回。云披分景象,黛锁显楼台。雨涤前山净,风吹去路开。翠屏夹流水,何必羡蓬莱。”

诗歌在于表达她再次来到丹景山山顶的金华宫,被眼前的楼台、云层、流水、风以及山等自然景观所触及,进而深深沉醉,甚至产生了归隐的念头。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直抒胸臆,是一派沉浸自然的写实素描,实属一篇佳作。

2017年夏季的一天上午,笔者来到丹景山,燥辣的空气被挡在森林外。抬头就看到一个砂岩石牌坊,上书“丹景第一”4个大字。清嘉庆年间,东岳殿住持建立的这道牌坊,成为丹景山进山的一道标志性建筑。虽然历经200多年,牌坊上的浮雕已变得模糊,但是依旧具有镇山的气势。

丹景山植被覆盖极高,缓步上山,就像一个人青春时代好斗的血气逐渐平息下来。在曲径通幽的转折里,楠木撑高天际,银杏、麻柳、枫树、杉树错落而居,风景渐次敞开。陆游祠是丹景山不得不看的景点,陆游对彭州牡丹给予了极高评价:“牡丹在中州,洛阳为第一,在蜀彭州为第一。”如今,山道两侧仍然可以见到花朵不大、花色奇异的蜀地牡丹。

转过一道廊桥,矗立山巅的金华寺的大雄宝殿引人瞩目,面积逾千平方米,高近20米,仿明代建筑风格而设计建造。大殿飞檐流丹,雄伟壮观,雕梁画栋,雕花勾栏,更显金碧辉煌与匠心细作。

大殿前,立有一石造八角形华表,云纹流云,造型极为少见;作为皇家象征的华表立于此,足以说明丹景山在古代的崇高地位。华表前,雄踞造型古朴的石兽,雌雄各一,造型生动,线条流畅奔放。这样神秘的古代石刻艺术珍品,在四川尚属首见。

在石兽附近,还有一块巨大的石碑,驼碑的赑屃造像惟妙惟肖,昂首问天,似乎在与麒麟对峙。金华寺的石麒麟、华表、赑屃构成了丹景山的石刻三绝。

徐太妃诗歌里的“碧烟红雾”,笔者以为恰是对丹景山牡丹的描写。

五代时期,富贵文化就像飞蓬一般席卷而下,蜀地自然无法幸免。其实,在今川西地区,原本有牡丹,唐末渐次绝迹。王建建立前蜀,又从北方引种牡丹到蜀宫御苑。宋朝黄休复撰的《茅亭客话》一书记载牡丹花:“西蜀,至李唐之后未有此花……至伪蜀王氏,自京、洛及梁、洋间移植。”京即唐朝京城长安(今西安市),洛即洛阳,梁指梁州(今陕西汉中市一带),洋指洋州(今陕西洋县)。

后蜀末代皇帝孟昶的慧妃花蕊夫人,最爱牡丹和红桅子,孟昶为讨好花蕊夫人,曾命官民广种牡丹,并说,洛阳牡丹甲天下,今后必使成都牡丹甲洛阳。他还派人前往各地选购优良品种,在宫中开辟“牡丹苑”。牡丹繁盛之下,孟昶除与花蕊夫人盘桓花下外,人与花相互彰显,构成蜀国一段绮丽情史,更召集群臣,开筵大赏牡丹。当然,这也为彭州赢得了“花州”的美称。

金华寺后,有一个“牡丹坪”,成为游人缅怀古意的最好去处。丹景山具有独特的季候,一直是蜀王朝的后花园。唐肃宗上元元年(686年)三月,杜甫应彭州刺史高适之邀游丹景山,写下了《花底》,是历史上咏彭州牡丹的开山之作,也是中国最早的牡丹诗之一。加上陆游的《彭州牡丹花品序》,彭州牡丹由此成为与洛阳牡丹相颉颃的灵姝。

彭州牡丹里,有原产的单瓣野生牡丹,俗称川花,足以证明彭州是蜀地牡丹的故乡,加上北方以及“藩地”品种杂交而形成的彭州牡丹,花大、瓣多、瓣基部多有紫斑的特色。更为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丹景山牡丹最初由僧人看护管理,花在与时光的对望里获得了最大的慵懒。它们旁逸斜出,渐渐在岩石缝隙里顽强繁衍,一些花被遮荫后花色变异,形成岩石、丽花、藤萝、野草酝酿而起的一种蜀地韵致,宛如一幅皴法淋漓的水墨,这与洛阳庭院中的牡丹大异其趣。

与淮橘为枳反向而行,牡丹在西蜀上山下乡,其形而上的属性必须接受再教育,她降尊纡贵,开始在蜀地方言中裙裾摇曳,辨声猎色。物性在变异中重塑,变一切不可能为可能,宛如花朵的延宕与内翻,翻出血肉之艳与骨髓之玉。

在我看来,彭州牡丹的根性,并非天鹅之舞,而是一种峭拔于彭州巉岩的凌波微步。国画大师陈子庄题赞:“悬崖断壁皆生牡丹,天娇寻女,倒叶垂花,绚烂山谷。”

陈子庄绘制四尺中画《红牡丹》。陈子庄题款:“多宝寺在彭州丹景山之巅,悬岩断壁皆生牡丹,苍干古藤,天矫寻丈,倒叶垂花,绚烂山谷,有丰碑书‘唐时旧窠’四字,则知其事久矣。予曾到其地,故为图以记之。”

也许是丹景山让人流连忘返。后来,王衍带着姐妹花再到丹景山,徐太妃又写了一首《又题金华寺》。因为丹景山的山顶建有望乡台,成为前蜀帝王的思乡之地,一到佳节良辰,他们一年里就会来登高望远。徐太妃的诗歌里已经把丹景山与仙境蓬莱予以了对比,足以看出那时丹景山仙气氤氲的境况。

徐氏的诗作里,古人认为尤以《三学山夜看圣灯》为最善。“磬敲金地响,僧唱梵天声。若说无心法,此光如有情”之句,将观圣灯之景有声有色地呈现于前,显得十分高妙离俗。

但我以为,《丹景山至德寺》也非常出彩:“周回云水游丹景,因与真妃眺上方。晴日晓升金晃曜,寒泉夜落玉丁当。松梢月转琴栖影,柏径风牵麝食香。虔煠六铢宜铸祝,惟祈圣祉保遐昌。”

应景之作真不好写,但徐氏反而呈现一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情趣。当然,皇权所拥有的奢靡、豪华,于诗里随处可见。

至德寺位于彭州市九陇镇双松村茶陇山。陆羽《茶经•八之出》:“剑南以彭州上。”注:“生九陇县马鞍山至德寺、棚口,与襄州同。”清《读史方舆纪要》指出:“彭县西三十里有至德山,一名茶笼山。”

相传,唐代有释罗僧住茶笼山,建有至德寺。后禅师于此取沁泉水治病救人,故称其地为“三味水”。嘉庆《彭县志》载:“自石窦中喷出,方大如斗,不竭不溢,相传即唐悟达国师洗人面疮处。”至今水池犹存。后来遂统称本地寺院为“三昧禅林”,为“上三昧”(水亭寺)、“中三昧”(至德寺)、“下三昧”(安国寺)。

至德寺初建于873年,有殿宇七重,大雄宝殿今虽残破,壁画与吼狮图尚存。占地约3平方公里,迄今已有1100多年的历史。

“袜子线”也是感情线

《资治通鉴》记载说,前蜀主为太子时,王建为他聘兵部尚书高知言的女儿为妃,但他并不喜欢。韦妃入宫后,对高氏更加疏远,干脆把她送回了娘家。高知言为此吓得趔趄连连而倒地,最后茶饭不思,一病不起而死去。

韦妃是徐耕的孙女,长得很漂亮,前蜀主到他的母亲徐氏那里,见到此女十分喜欢,因此太后就把她留在了后宫。但前蜀主不愿意娶母亲家族的人为妻,于是假托说是韦昭度的孙女。开始任她为婕妤,后来逐渐升为正妃。

这就暗示,徐耕一脉,纯然是“美女生产流水线”。

另外,徐太妃还有不少传闻,涉及到韩昭。

韩昭为五代时长安人,字德华。古书记载,此人性便佞,善窥人意。事前蜀,日夜侍后主王衍酣饮,累官礼部尚书兼成都尹。乾德二年(902年),进文思殿大学士,恃宠贪财无厌。后来唐军伐蜀,被前蜀大臣王宗弼所杀。

据说,徐太妃与韩昭的关系比较暧昧。韩昭就是当初主动提出,帮姐妹花卖官鬻爵的人。他没什么学问,爱好广泛,但都不精通,被后世一位文学家嘲讽为只有“袜子线”那样的才干。

宋代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五《高测启事》记载:“韩昭仕蜀……粗有文章,至于琴、棋、书、算、射法悉皆涉猎,以此承恩于后主。时有朝士李台嘏曰:‘韩八座事艺如拆袜线,无一条长。’”

一旦折开袜线,会发现其中没有一条长线。李台嘏非常瞧不起韩昭的小技艺,故以“袜线”作比喻,形容其智疏才短。可就是这样一个人,因为善于揣摩主人心思,不但王衍喜欢他,徐太后、徐太妃也喜欢他。看起来,属于“厚黑学”功底深厚。

日子过得太过舒坦了,徐氏姐妹花,尤其是徐太妃写的诗也越来越多。在这些吟哦歌舞中,前蜀王朝也逐渐走到了末路。

925年,秣兵历马的后唐,派大军攻打前蜀,很快直逼成都城下,徐氏姐妹和蜀主王衍只能称臣投降。同年二月,行至长安,后唐庄宗诏命他们住长安,不往洛阳。三月,庄宗命令宦官向延嗣诛杀“王宗衍一行”,枢密使张居翰取旨复视,揩去“行”字,改为“家”字。这样就只杀了王宗衍一家,救下前蜀百官仆役等千余人。大徐妃临死时呼道:“我儿以一国犯降,仍被杀戮,太不讲信义了!”

司马光评价王衍:“后蜀太子衍好酒色,乐游戏。”这自然与徐氏姐妹密不可分。美女未必就是祸水,但徐氏姐妹到了这个程度,就难辞其咎了。蜀后主孟昶虽然也是亡国皇帝,但在短命的五代十国王朝中,算是较为平和而务实的,因而其统治时间反而最长。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