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丙奇:地方执行“双减”政策时需采取稳妥措施,不宜“急刹车”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李培乐
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熊丙奇
“双减”政策影响大
《意见》规定:“各地不再审批新的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学科类培训机构一律不得上市融资,严禁资本化运作;上市公司不得通过股票市场融资投资学科类培训机构,不得通过发行股份或支付现金等方式购买学科类培训机构资产;外资不得通过兼并收购、受托经营、加盟连锁、利用可变利益实体等方式控股或参股学科类培训机构。已违规的,要进行清理整治。 ”
《意见》还规定,“严禁超标超前培训,严禁非学科类培训机构从事学科类培训,严禁提供境外教育课程。严格规范培训机构培训服务行为,严格执行未成年人保护法有关规定,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
政策一出,引起了网上热议,而一些培训机构比如新东方、高途课堂等的股票也是应声大跌,甚至一些头部的培训机构都传出了裁员等消息。
执行需采取稳妥措施
对此,记者也采访了知名教育学者,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针对双减政策的影响,熊丙奇介绍说,“按照规定,校外学科类培训不能进行资本化运作、还有不能上市融资,如果机构的主营就是学科类培训,那么上市机构就可能面临退市。如果一家机构也有非学科类业务,那你就需要剥离掉你的学科类业务,要么退市要么转型,所以说对上市机构来讲影响是巨大的。同时,对于准备上市的机构,上市工作就关闭掉了。”
对于普通的培训机构来讲,“双减”禁止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如果规定落实到位的话,培训机构的学科培训空间就大大压缩掉了,因为大部分机构其实主要的收入还是来自于双休日、节假日和寒暑假。周一到周五的培训量是很小的,另外学校现在推行课后服务。”
对此,熊丙奇说,政策执行下来影响巨大,必须要有稳妥的政策,因为牵扯到从业人员以及消费者的退课等问题。他说,希望各地在执行的时候,根据现实的情况,采取稳妥的措施,而不能采取急刹车的方式。
“目前看来,如果没有配套措施,假如孩子有培训的诉求,就可能会转到私教、家教等,这需要拿出解决方案。”
可能存在合法机构转成“一对一”的问题
“提高学校教育质量,推进义务教育均衡,治理择校热、改革中高考制度,建立多元的评价体系,这是一个全面的系统性的改革。”熊丙奇认为。
培训机构来讲可能就面临一个转型的选择,熊丙奇说,培训机构有一定存在价值,不管学校的教育如何个性化,都无法满足所有家长的教育需求,而培训本身就是满足差异化教育需求,“如果不遵循差异化的选择,可能会导致合法的培训机构转到一对一的问题。”
一些学科类教育机构可能要转型到艺术、体育和综合实践等非学科培训,但是要转型到这一块也不是很容易的,“因为这块的教育已经有培训机构在做了,转型进去的竞争就很激烈。”按照“双减政策”面向高中生的学科培训,要参照义务阶段的学科培训进行监管,熊丙奇认为还是要考虑现实情况,“高中阶段的学生对于校外培训的需求是客观存在的,高中情况本身也复杂,比如说艺术生,艺考在外面培训是允许的,学科类的教育在学校里是否能够满足学生的需要?”
“必须结合现实情况进行新的治理,然后才能实现良善治理,我们治理的目的不是说要打倒培训机构,国家也没有说培训机构不能进行,而是要合法合规进行,在规定的时间和范围内还是允许学科类的培训存在,这是满足学科类差异化选择的需求,治理的时候必须要采取稳妥、理性的治理方式。”熊丙奇总结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