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纽约,爱马仕铂金包才能融入社交圈,美国精英妈妈的教育焦虑
教育焦虑不分国界,连曾被认为推崇“快乐教育”的美国也不能幸免。耶鲁人类学博士薇妮斯蒂·马丁将目光聚焦于美国上层阶级——纽约曼哈顿上东区,这里阶级森严、富人云集,妈妈们正摩肩擦踵地投入一场没有硝烟的教育之战。
最近大家在疯传一本书:PrimatesofParkAvenue(中文译版《我是一个妈妈,我需要铂金包》)。里面把纽约精英妈妈的育儿焦虑,描写得酣畅淋漓、拍案叫绝。一些中国妈妈看完说:没想到美国妈妈们也这么拼!
其实,无论富人还是穷人,金钱并不是烦恼和各种矛盾的根源,真正的根源在于思路固化。很多人缺乏“房子”或者“铂金包”之外,生活中其他的想象力。对于子女的教育,也同样因为缺乏想象力,而焦虑不堪。
下面是一个上海的五岁小朋友的简历:
从他的简历上来看,他从两岁开始听并跟唱诗歌,五岁会背百首古诗,英文书年阅读量超过五百本,四岁半开始学钢琴,围棋取得11级证书,曾游历长三角各省市,去过日本和印尼等国家……很厉害是不是?
面对这份简历,网友们有的震惊,有的质疑,有的表示不想再要孩子,更多的是自愧不如。大部分的家长看完最大的感受就是:“完了、完了,我家的孩子这辈子都不指望能够追上他了。”
一句话“
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就足够刺痛无数家长的心。
我们这个时代的妈妈们,承受着比以往任何时刻更多的焦虑。
本书的作者薇妮斯蒂·马丁早年在密歇根大学主修人类学,后于耶鲁大学取得比较文学与文化研究博士学位。高学历的她,同样也是两个孩子的妈妈。
书中描写了薇妮斯蒂自己如何从一个曼哈顿上西区的“移民”变成了彻底的所谓“上东妈妈“(Upper East Side Mommy)的独特经历,以及作为上东区妈妈异于常人的育儿故事。
上东区对于很多人的印象,还停留在《绯闻女孩》或者《欲望都市》里——富有,完美,精英,上流社会。可是当绯闻女孩们变成上东妈妈时,看似只是移动了几条街而已,生活却像闯入另一个世界。
纽约上东区是一片神奇的土地,这里是纽约的顶级精英区,住在这里的人非富即贵。
上东区小孩过的生活,不论从任何人的角度来看,都非同寻常。
“在纽约上东区,为了可以融入上东区妈咪圈,我开始了一场持续六年的、艰苦卓绝的“升级打怪”过程。住在上东区的贵妇,另有一套不同于常人的信念、野心与做事方法,当初的我做梦都想不到这个世界有多么不同。”
01
学位房,一切焦虑的开始
这里的妈妈也会历经读公立还是私立,要不要买学区房的纠结。更有甚者,上东区好的公立学区房奇货可居,为了得到心仪的居所,先要托各种关系才能找到赏你三分薄面的上等中介(是的,房产中介在纽约也分三六九等)。等有了全身穿戴香奈儿的中介,才可能排上看房的资格。
如果想买便宜一点的寓所,还必需通过小区家委会的层层面试。申请表繁复穷尽,巨细靡遗,包括你每一张信用卡号,大学时的GPA,以及你的父母毕业的学校。
相比于美国的精英社区意识,中国还算比较粗放的,至少在学区房上土豪们一掷千金就能买到,不像纽约还要经历种种社区委员会和业主的面试才能买到房子。
02
上流社会
作者虽然成功买到了学区房,但差一点老大上不了幼儿园。上东区的幼儿园供远小于求,且每年亦无新增入学名额,是一个存量市场。基本上每家都需要提前一年排队加面试。
作者的老大是一个出生在七月的男孩。她住进了上东区后,打了一圈学校电话才发现对性别和出生月份也有着赤祼祼的歧视。在同样情况下,幼儿园青睐大月份的孩子,而男孩本来发育就晚于女孩子。
所以在上东区,有着wrong birthday一说。备孕都得按照上东区的标准,以免生出一个月份不对的娃。这和我们国家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国内很多妈妈都想把娃生在9月前,以至于8月底时很多预产期差不多的妈妈都愿意把娃提前剖出来,以免晚一年入学,一不小心成了班里最大的学生。
经历了漫长的等待和一次次失败的面试后,作者最后和我们一样,找了关系,利用她先生姐姐的关系,终于认识了她先生姐姐孩子学校里手握大权的招生主任,她的孩子成功进入了这所著名的私校。
03
Playdate
孩子终于上了学,然后是Playdate,即周末找人玩。
这在上东区也是个天大的事。孩子自己在草地上玩显然是不被上东区妈妈接受的正常社交生活。被邀请参加某些家庭的Playdate才是检验自己是否成功进入当地社区的重要标志。
作者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完全无法在儿子学校里刷到任何存在感,每次接送时,所有的妈妈都对她都视而不见。她写了很多邀请信给儿子班上的同学家长,都石沉大海。她每天努力把自己打扮的如别的妈妈一般时尚精致,并企图攀谈,但却备受冷眼。
阶级是隐形的,但无所不在,没有人能逃脱。
最后,一筹莫展的她是意外通过搭讪认识了某著名基金大佬,同时也是儿子班上的家长,得到了去他家聚会的邀请。从此,她儿子的社交命运得以改写,开始每周都有家长来主动邀请,络绎不绝。
04
选择,就意味着失去
融入妈妈群的标志就是买到一只爱马仕的铂金包。没有比手上挂出一只铂金包更快地在妈妈群中建立身份认同的方法了。毕竟,铂金包在这个世俗世界里代表了财富和人脉(没有关系的人只能无限期的排在备货客人名单上)。
方法论是好的,但实操时要买到这只铂金包着实不易。于是,向来自诩反对奢华的作者开始了废寝忘食的觅包之旅。爱马仕在纽约也是需要配货的,就算她托了人也根本买不到理想中的35厘米黑色款。最终她先生在日本某次出差时为她买到了一只金色款。
至此,上东区精英妈咪形象初养成。
二胎后她开始了疯狂健身,Physique 57(位于纽约的高消费瑜伽馆,提供各类瑜伽及健身课程)或 SoulCycle(著名的健身工作室品牌,主要提供室内自行车健身项目), 像每个上东区妈妈一样既育得了儿,也秀得出身材。
恪守上东区怀孕法则,即怀了也要看上去像没怀一样,控制身材,迅速恢复。一个上东区的女人到底要在经济上付出多少才能在当妈后继续维持体面的美丽?
这是一张她们的年度清单:
● 头发(洗剪吹染,加上时不时造型需要,头皮护理)-$ 12K
● 脸部(季度水光针等,月度去角质,作脸,修护,化妆品,护肤品)-$16K
● 身体(课程,私教,营养师,排毒,作指甲,按摩,水疗)-$30K
● 衣柜(常规季节性衣服,重要事件礼服,度假服,鞋,包,配饰)-$33K
......
总计约9.5w美金!
05
焦虑
这群野心勃勃的妈妈们,另一面则是极端的焦虑。
她们住在精英社区,送孩子去最好的私校,骋用口碑最好的奶妈和帮手,积极管理自己的颜值,这些理应带来自信和冷静的事反而让人越来越焦虑。
阶层越高的人也许拥有了更多的选择,与此同时,更多的选择往往是焦虑的源泉,她们承受着不能踏错一步的巨大压力,必须当完美的母亲,完美的社交对象,完美的衣服架子,还得当完美的性感女人。
为了完美,她们投注无数时间与精力,许多人濒临崩溃。为了对抗压力,她们中有的人搭乘私人飞机前往拉斯维加斯、圣巴斯岛(St. Barths)或巴黎“放松一下”。
有的人一掷千金,不眨眼地买买买 ,对她们来说,一天之内就在Bergdorf Goodman(纽约市曼哈顿中城第五大道的奢侈品百货公司)或Barneys(著名高档百货连锁店)花掉一万美元,算不了什么。
但她们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经常服用抗抑郁药,喝酒消愁,担心着丈夫会不会出轨,离婚了自己怎么过,小孩要去哪个学校读书,自己体重怎么才能快一点减掉,为什么还没怀上下一胎,为什么这一次流产了......
事实上,全世界妈妈们焦虑的事情也真的没什么两样。
作者薇妮斯蒂最初只是想要融入上东区妈咪,却不想陷入她们的焦虑与疯狂。她本以为自己可以保持中立和理性,但和世界各地的人类学家一样,最终还是“入境随俗”,变得和当地人如出一辙。
调查研究者一旦入境随俗,就会失去原本的客观立场,开始认同他们研究的对象。
她最初碰到的人无不充满优越感,后来却发现,只要是有孩子的女人,不管住在城市的哪一区,或是世上哪个角落,大家其实有很多共通点。
上东区的母亲和全世界的母亲一样,希望孩子健康快乐,也希望他们感到被爱,好好长大成人,成就一番事业。
不过她们之间的相似点仅止于此。如果你不是在曼哈顿长大,你会觉得上东区孩子过的生活异于常人。你会觉得一切不符合逻辑,没有一件事是顺理成章,凡事都无法以常理判断。
薇妮斯蒂吃了不少苦头,才了解上东区的妈妈不是一天塑造成的。
做母亲这件事的坚强与脆弱也许在上东区的完美主义氛围中得到了无限放大。高度竞争的环境让每位妈妈都神经紧绷,频频反思着自己做的够不够。但上东区又仿佛代表了一种最高标准。
尽管因为孩子中学转换,作者回到了更随意的上西区,但她怀念起上东区里永远一丝不苟的态度,非凡的计划性,明知不可得依然努力尝试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