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东汉第一才女, 历经四朝屹立不倒, 还是当权太后的“智囊”!
东汉有两大才女,一个是做《胡笳十八拍》的蔡文姬,这个坎坷的女人,曾经被匈奴左贤王虏回去,生了两个儿子,被曹操重金赎回汉朝;另外一位是续写《汉书》的班昭,她的《东征赋》是《昭明文选》里唯一收录的女性文学家的作品,她本人曾经伺奉了四代帝王,成为后宫嫔妃的老师,她还是汉和帝遗孀邓太后的智囊。要论文采风流,蔡文姬和班昭各有千秋,要论在当世的影响力和对后世的文史贡献,要就是班昭更胜一筹了。她是当之无愧的东汉第一才女,虽然在《后汉书》中她的传记非常简短,所记生平寥寥,可是班昭是一名有故事的女同学。
班昭是班彪的女人,班固和班超的妹妹。班彪是东汉初的文史大家,做有《北征赋》和《续史记》等作品,当世很多人都钦佩他的才华。这位有才学的老爸生了三个了不得的儿女,长子班固是《汉书》的作者,次子班超投笔从戎,以一己之身平定西域三十六国,女儿班昭替去世的兄长班固续写《汉书》,还入宫随驾几十年,成为四代皇帝的“家庭教师”,她对朝廷的影响力实际上远远超过父亲和两位兄长。
班昭出生不久,班彪就去世了。班家一门才俊,家学渊源,虽然班昭从小是母亲教养长大,但是照样饱读经史,天分极高。她十四岁就出嫁了,她的丈夫叫曹寿,生下一个儿子叫曹成。曹寿早逝,班昭很年轻的时候就守了寡,但是她立志守节,但是替早逝的丈夫撑起了门楣。
有人会把班昭和汉成帝的班婕妤搞混,班昭的确是进了宫,可是她进宫的时候已经40多岁;她的确也是被皇帝钦点进宫的,只不过这位皇帝是仅有十几岁的汉和帝刘肇,刘肇看中班昭的才华,而不是她的姿色。那位“秋扇见捐”的班婕妤,其实是班昭的姑母。
班昭为什么被汉和帝相中呢?完全是因为她的才华!班固因为权力斗争,没有写完《汉书》就在狱中死掉了,还留下最难的八表和天文志开了天窗。中国历史书的体例是从《史记》开始定调的,缺了“表”和“天文志”,那么《汉书》就是不完整的。修史这个活儿专业性还挺强的,随随便便找人续写,难免会狗尾续貂。班家也算是史官世家,古代印刷术不发达,像班家这样积累史料全靠家族传承的并不少见。班昭早有才名,汉和帝就下旨令她进宫,入东观台藏书阁续《汉书》。自那以后,东观台就取代兰台成为东汉宫廷的文化中心。
班固没有完成的“八表”和“天文志”,可也说是最难的部分。因为表是记录世系的,制表必须详考前汉宫廷档案和宰辅纪录,编写天文志必须通晓占星、谶纬之说,即便班昭这样才高八斗的女才子,也要下很多苦功夫收集资料。班昭享受进宫修史的政治待遇,却没有专心治史的条件。为什么吗?她太有才华了,上至年轻的皇帝,下到后宫的嫔妃们个个都围着她转,要向她请教问题。
班昭熟读《诗》、《书》、《史》、《汉》、《楚辞》等经典,历史掌故更是信手拈来。在中国古代,修史是为后人提供历史镜鉴,博学的班昭就是一本活史书,刘肇的妃子们都喜欢围着她问这问那。不久,汉和帝干脆下诏,让班昭做宫廷女教师,专门辅导后妃们学习文化。这样班昭的正职修史越来越弱化了,她的工作更多的是为皇家服务。比如外藩来贺,进贡珍奇物件,皇帝又喜欢叫她出场献上诗文作贺,就是借她的文采为朝廷喜事涂脂抹粉。
即便如此,班昭还是没有放弃修史,她耗时十余年,在禁中任职的闲暇完成了八表。汉和帝这才意识到,他的命令让班昭分心太多,下令加派人手辅助她。《汉书》天文志其实是班昭晚年的时候,口述指导弟子马续写的。实在不是她偷懒,而是后宫上上下下,都“曹大家”长“曹大家”短地,围着她要学习知识。
“楚王好廋腰,宫中多瘦死”,汉和帝刘肇就好这一口,喜欢自己的女人有文化,所以“曹大家”就成了各宫妃主的争抢对象。为啥班昭被唤作“曹大家”呢?“大家”是老师的意思,曹是她逝去丈夫曹寿的姓氏。后宫是个勾心斗角的地方,班昭处事圆滑滴水不漏,也不瞎参和派系斗争,所以她没有卷入宫斗之中。
班昭才华过人,她行事低调谦逊,有大智慧和真淡定,因此能全身而退。汉和帝的后宫并非风平浪静,也经历过废后风波。刘肇的原配皇后阴氏,跟前汉武帝陈皇后阿娇、卫皇后卫子夫一样,都是因为巫蛊被废。阴皇后被废后,邓贵人上位,她就是日后赫赫有名的邓太后。
汉和帝是个短命皇帝,二十多岁就去世了。邓皇后就被变成了邓太后,她坚持立幼子为帝,方便自己把持政权。邓太后其实是个改革家,实行不少利国利民的新政。她是个强悍的女人,不过她的治国智慧,至少有一半以上,来自班昭。
当年班昭教授的一群后妃之中,就有邓太后。邓太后对班昭这位老师不仅尊重,并且倚重,很多国家大事都找她商量,甚至自己几个兄弟的去留,都听从了班昭的意见。虽然邓太后专权引发宗室和大臣们的不满,但是作为她智囊的班昭,却没有被非议。班昭的人品过硬,从不仗势为自己谋利;她做人很清醒,在富贵荣华的漩涡中能及时抽身,跟权利保持距离。
班昭不仅是东汉第一才女,还是一个有大智慧的政治家,虽然这一段历史如影子一般埋藏在史书背后,可是历史总会留下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