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原校长钟秉林:“双一流”建设是否成功不靠学校自我“宣称”
近期,在部分高校“双一流”建设周期总结评议会上,专家宣称部分高校已建成世界一流大学,引发广泛关注。10月3日,在“中国人民大学命名组建七十周年”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论坛上,北京师范大学原校长、中国教育学会原会长钟秉林指出,“双一流”建设成功与否,不是靠行政发文“宣布”,也不是靠学校自我“宣称”,关键在于要坚持教育自信,集中精力抓好内涵建设,让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科研成果、优势学科专业建设水平和办学声誉得到广泛认可。
当前,我国“双一流”建设第一个5年周期已接近尾声,按照教育部的要求,相关高校都在进行“双一流”建设的周期总结评估,并成为近期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
首批“一流大学”建设名单中,全国42所大学入选。钟秉林认为,不管学校的历史、类型、学科分布、办学特色等如何,要建成“双一流”大学,有一些共性的标准和要求,具体包括:明晰的办学理念与目标定位、先进的培养模式与质量保障、优质的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开放的国际视野与交流合作、精良的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科学的治理体系与运行机制、优良的校园文化与育人氛围。
他进而指出,要做到这些,应注意两点,一是遵循规律、励精图治、厚积薄发,避免心态浮躁、急功近利;二是坚持特色发展,多样化探索,避免盲目攀高、同质化发展。
首轮“一流学科”建设名单中,465个一级学科入选。钟秉林提出,学科方面,要重点抓好几个方面,包括凝练学科方向、优化学科结构、汇聚学科队伍、搭建学科基地、创新建设机制、完善建设规划。他说,学科建设要有产出,也应把握两个关键点,一是培养创新人才,二是要产出原创成果。
建设“双一流”,必须培养一流人才。钟秉林说,从人才培养角度而言,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相互耦合,应该一体化建设,人才培养促进学科建设,学科建设也一定要反哺人才培养。
他认为,在学术队伍、科研成果、学生质量和学术声誉四个方面,我国大学在学生质量方面差距最大,必须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多样探索,有所建树,有所突破。
推进“双一流”建设,一流队伍也不可或缺。钟秉林分析,这既包括教师队伍,又包括管理干部队伍。在教师队伍方面,应完善制度建设,坚强师德建设,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和教师职业拓展能力,同时优化队伍结构,改善生活待遇,最终达到让教师体面生活、开心工作、在竞争中成长的目标;另外要培养一支精干、高效、专业、敬业的管理干部队伍,增强服务意识,并重视问题研究。此外,“双一流”建设高校还应探索一流治理,并营造优良文化。
针对近期的舆论热点,钟秉林认为,“双一流”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个长期的动态建设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讲,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长期积累,没有捷径可循,“建设成功与否,不是靠行政发文‘宣布’或学校自我‘宣称’,也不取决于学生规模大小和学科布局结构是否综合。”他认为,其中的关键在于要坚持教育自信,集中精力抓好内涵建设,如果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科研成果、优势学科专业建设水平和办学声誉得到政府、社会、学界的广泛认可,建设目标就可以实现。
来源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任敏 吴镝
编辑:蔡文清
流程编辑:王梦莹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