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轩

刽子手听到“刀下留人”就停手,来得及?看这13字,来不及也要停

由 由振山 发布于 经典

“刽子手”是古人行刑的人,在影视剧中,刽子手是五大三粗、凶神恶煞的中年男子,一些影视中还会特别刻画刽子手“刀起头落”的场景,这也让观众不难发现,当刽子手已经举起自己的刀,挥向犯人时,听到“刀下留人”就会停手,来得及吗?看这13个字,来不及也要停。

在《礼记·月令》中记载“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鹰乃祭鸟,用始行戮。”这是最早的“秋后问斩”记载,古时候,要是犯人犯了死罪,通常要留到秋后吃上最后一顿好的餐食,然后行刑,这是因为古人认为春夏时分,万物复苏强盛,行刑十分不吉祥,要等到萧条的秋季,寒冬季节才行。

后“秋冬行刑”就被载入了律令,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历史上也是有不少的冤假错案,宋朝时期,包拯是一个秉公执法,清廉公正的判官,为百姓申不平,就有了“包公”、“包青天”的名号。

包拯到开封府之前,状告者需要将状纸先送到守门的府吏手上,再由府吏递给官员,能不能审理?什么时候审理?状告者都要等待府吏的通知,因而滋生了营私舞弊的情况,正所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一些受到冤屈的人因为家中无钱,只能被判死。

包拯到了开封府后,立即发现了这一弊端,他刚正不阿、正直廉洁怎么能够容忍这样的事情发生,于是包拯大开正门,状告者可以直接到公堂递状,也就有了“对簿公堂”,为了减少冤假错案的发生,宋朝法律更加严谨,据宋朝律令记载:“凡死囚临刑叫冤者,再勘问陈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