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报讯(记者 陶凤 吕银玲)12月8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十三五”期间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情况,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陈子季介绍,“十三五”期间,我国职业教育取得的最大成就,就是培养了一大批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我国用三年时间扩招300万人,未来还将推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学生在特定领域享受同等权利。
陈子季介绍,目前,全国职业院校一共有1.15万所,在校学生有2857万人;中职招生600万,占高中阶段教育的41.7%;高职招生是483万,占普通本专科的52.9%。累计培养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本专科毕业生5452万人,开展社区教育培训大概有3.2亿人次。
据介绍,“十三五”期间,全国职业学校开设了1200余个专业和10余万个专业点,基本覆盖了国民经济各个领域,每年培养1000万左右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在现代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一线新增从业人员70%以上来自于职业院校毕业生,职业教育社会认可度显著提升。
在促进教育公平上,中职免学费、助学金分别覆盖率已经超过90%和40%,高职奖学金、助学金分别覆盖近30%和25%以上的学生。用三年时间扩招300万人,主要服务“六稳”“六保”,这个扩招也是踢出了中国高等教育普及化的“临门一脚”。
中国人民大学助理教授王鹏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纵向对比看,我国的职业教育整体发展的硬件设施,包括我们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职业教育的规模,跟过去比是有长足进步的,而且基本上职业教育的发展跟社会需求之间也能够形成有效的互动。”
职业教育要向产业开放。据陈子季介绍,我国鼓励多元主体组建职业教育集团,确定150家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培育单位。在向企业开放上,组建了56个行业职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遴选了73家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绝大多数是行业的龙头企业、“小巨人”企业。现代学徒制试点参与企业有2200多家。
“职业教育是和产业经济密切相关的,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必须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必须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必须与生产过程对接,只有这样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能够适应岗位的需求。”德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研员马超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校企合作可以让教师和学生能够接触到岗位的实际需求,了解企业的真实需要,在真实地岗位上获得真实的职业体验;同时通过密切的校企合作,校企双方形成良性互动,有利于实现良性的发展格局。”
在职业教育向产业开放方面,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就是个典型例子,该校副校长马晓明介绍,该校鼓励重点专业群联合世界500强或者行业领军企业组建特色产业学院,已经联合华为、平安、比亚迪、腾讯、阿里巴巴、招商局港口、美团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和领军企业建成11个特色产业学院,共同开发课程标准、打造师资团队、设立研发中心。
未来,我国将更重视职业教育的制度保障。陈子季介绍,“十四五”期间,将建立职教高考制度,依托这一制度,把中等职业教育和职业专科教育、职业本科教育在内容上、培养上衔接起来,任何职业院校的学生都可以通过职教高考制度进入任何一个职业院校的任何专业学习。
同时,健全普职融通制度,主要在课程共享与学生流动两个层面来进行,促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资源共享和理念的相互借鉴。
还要健全国家资历框架制度,规定职业教育的学生和普通教育的学生学习成果等级互换关系,进而规定在特定领域两个教育系列的学生都享有同等权利的制度。
对此,王鹏表示,职业教育其实是对教育公平、或者说未来的职业公平,提供了一个更好的选择。有熟练技能的技术工人,收入水平和社会认可度还是非常高的,如果职业教育开展得好,宣传得到位,有越来越多愿意从事职业技术的学生能够参与进来,一方面教育投入比较少,另一方面,不用千军万马闯独木桥,有助于社会公平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