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生误国?明朝若无此书生立国恐不足百年!

公元1449年,北方游牧瓦剌(蒙古的分支)侵犯明朝边境,大明皇帝朱祁镇亲率精锐部队20万出征,瓦剌太师也先率部突袭,结果明军溃败,在土木堡皇帝朱祁镇被俘。
20万精锐明军损失殆尽的消息就已经足够震撼朝野,得知皇帝被俘虏的消息后,整个朝廷已经是哀嚎一片仿佛老天就要坍塌下来一般。
京城的商贾富户闻声纷纷难逃,一些官吏也是无法压制自己的恐惧离岗逃窜。
整个京师一时间已经乱成一团乱麻,上至高官下到百姓已经是人心惶惶,更可怕的是瓦剌太师也先趁俘获大明皇帝全军士气高涨,率领骑兵3万,步兵10万,总计13万大军南下。
目标直指帝都!
书生误国?明朝若无此书生立国恐不足百年!
已经是悲观情绪为主流的朝廷中,不少大臣主张南迁避开也先大军的锋芒,还有长江天险可守。
这种提议立时得到不少大臣的认可,能够保住自己的身家性命似乎有时候更重要。
此时距离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大明还不到百年,百年王朝就要毁于一旦?
国家危难、民族存亡危机之时,一个人挺身而出。
“提议南迁的人应当斩首!”
喊出言者,正是于谦。
书生误国?明朝若无此书生立国恐不足百年!
于谦拿出宋朝的下场与众官论证,“京师是天下根本,只要一动便大事去矣。难道不见宋朝南渡的故事吗?”
历史上宋朝经过靖康之难后只能偏居江南一隅,完全丧失了作为中原正统的资格,相反大辽开始以天朝自居。
于谦得到不少正值大臣的支持,开始临危受命,官任兵部尚书。
也先率领大军接近京师,以被俘的朱祁镇为政治工具,向大明提出城池与钱财的要求。于谦提出“社稷为重,君为轻”的口号,引领文武百官拥立朱祁钰为帝,遥尊被俘的朱祁镇为太上皇。
也先的要挟没有得逞,大军开始攻向京城。
明军的精锐在土木堡损失殆尽,尤其是大量火器的损失让明军失去了与瓦剌军队野战的资本。
此时的京师内尽是老弱病残,算是临时拼凑出的部队也不过数万人。
于谦调整了军制,以往明军以“三大营”为编制,于谦将之改成十个团营,把守都城四周,在于谦的整备下,原本低落的明军士气得到改善,同时各路勤王的部队也已经在路上。
按照明朝的军事制度,兵部尚书是不能直接指挥军队的,为此明代宗朱祁钰任命于谦为各营提督,整个京城的军事指挥权全在于谦手中,于谦拥有最高指挥权,凡违命不从者于谦拥有先斩后奏的权利。
于谦根据分析了敌我的优势,瓦剌军承袭蒙古人骑兵作战勇猛的特点,在外野战并不明智,京城墙高还拥有守城火炮,而瓦剌军又缺乏足够的攻城武器。
于谦的方案就是以高大的城墙以及上面的火炮为依托,在城下与敌人一决雌雄。
公元1449年秋,气势冲冲的瓦剌军队开始京城攻略。
书生误国?明朝若无此书生立国恐不足百年!
于谦作为最高指挥官,亲自登上城楼督战。
文人出身的于谦身上毫无任何的书生气,指挥得游刃有余镇定自若,明军将士见状备受鼓舞,明军越战越勇。
相反瓦剌军队劳师远征,并且连续近半年的时间进攻京城无果,士气低落的瓦剌军将士已经无心再战。再加上来自各地的勤王部队已经到达,京城拥有明军超过二十万众。
瓦剌太师也先害怕自己的后路被断,灰溜溜地率部逃回到北方。
至此京城危机解除,大明王朝才得以作为大一统王朝而存续。
于谦,一名文官,却向世人展示出何为忧国忧民的大无畏、何为官之根本,他是英雄,挽救大明千万百姓免遭战争屠戮的真英雄。
“社稷为重,君为轻。”
于谦之后,恐怕再无文人志士能达到他的高度。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288 字。

转载请注明: 书生误国?明朝若无此书生立国恐不足百年!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