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轩

创造希特勒!“宣传天才”戈培尔如何把谎言最终变成真理

由 卯秀珍 发布于 经典

观古今看世界
法西斯头子希特勒身边有很多天才级的助手,戈培尔绝对算一个左膀右臂。
保罗·约瑟夫·戈培尔被称为“宣传的天才”、“纳粹喉舌”,以铁腕捍卫希特勒政权和维持第三帝国的体制,被认为是“创造希特勒的人”。
听希特勒的声音比生产更重要
希特勒上台之初,德国的收音机普及率还不高。于是纳粹宣传部长保罗·约瑟夫·戈培尔博士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发明了“集体收听广播”的措施。
这样一来,德国人民就可以360度无死角,及时地聆听元首的教诲,了解纳粹党和政府的新路线、新政策。
集体收听广播安排在什么时间点上效果最佳呢?上班时间 !在这个时间点组织人们收听广播,劳力最集中,事半功倍。播出时,人们必须放下手头的工作,把收听广播当成头号任务。
人们撂下手头的活毕恭毕敬地听广播,难免会损失大量的工作时间。要命的是,希特勒的演说,动不动长达两三个小时。
浪费这么多生产时间?这可不是戈培尔昏了头!在戈培尔看来,“灌输纳粹学说比工人们的生产更重要”。毕竟,如果颠倒过来的话,即使德国创造的财富再怎么多,人民再怎么幸福,可要是政权跟纳粹党毫不相干,还有多大意义呢?
纳粹政权得心应手地利用着科技进步带来的便利:从1933年起,德国开始成批生产廉价的“大众收音机”,到1939年,全国的收音机已过上千万架。
博士的真情实感赢得了柏林
戈培尔1921年于海德堡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1933年3月13日戈培尔由纳粹党宣传部负责人身份,出任新设立的“国民教育与宣传部”部长与“全国作家协会”主席。
希特勒感慨:“戈培尔博士拥有言辞和才智两种天赋,没有这些天赋,柏林的局势就无法控制......对戈培尔博士来说,他以言辞的真情实感赢得了柏林。
[1934年,戈培尔邀请著名女导演里芬施塔尔,拍摄了《意志的胜利》,无论在艺术上,还是宣传上,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准]
谎言不被戳穿,最终会变成真理
1940年5月10日丘吉尔接任首相,被希特勒轻蔑地称为“小蛆虫”的英国首相张伯伦下台了。
戈培尔设计的宣传调子是:应该把丘吉尔介绍成一个品行不端、龇牙咧嘴的家伙,长着类人猿一样的前额,是制造谎言的嗜酒狂,总是与有钱人、犹太人、布尔什维克人为伍,将工人踩在脚下……
你会说,天下乌鸦一般黑,世上哪有诚实的政客?难道丘吉尔、罗斯福、斯大林说的就句句是实话么?
真相不重要,重要的是人们能听到什么消息!不说谎的政客,那还是政客吗?你说得对!关键在于,公民可以自由公开、大张旗鼓地唱反调。罗斯福、丘吉尔的谎言,每一次都会招来一万句反驳。媒体最热爱的事情就是戳穿首相、总统的谎言,并自鸣得意。
但是希特勒和戈培尔就是睁着眼睛说瞎话,有哪家德国报纸电台敢唱反调戳穿?
谎言重复一千遍,其实并不会成为真理。
但是戈培尔博士知道:如果天天讲、月月讲、年年讲,而不被戳穿,谎言最终会变成老百姓心目中唯一的真理。
1940年8月28日,英国轰炸机轰炸柏林。第二天,戈培尔命令报纸声讨英国“攻击手无寸铁的柏林妇孺的野蛮暴行”。他通过报纸向德国人灌输这样的信息:德国战机只攻击英国军事目标,可“英国海盗”却不管三七二十一,攻击德国居民。
有一位德国护士问记者夏伊勒:“为什么他们要这样做?”
夏伊勒告诉她:“因为你们轰炸了伦敦。”
护士小姐反驳说:“但我们攻击的是军事目标,英国人却轰我们的房子。”
批评德国,就是恶意宣传
无线电波跟报纸有所不同。依靠国境线上的边防站,就能有效地查禁企图入境的外国报刊,可阻止不了他国的无线电波穿越德国上空。柏林的收音机既可以用来收听戈培尔的宣传,也可以调整一下波段,收听来自莫斯科或者伦敦的广播。
柏林官方的消息刚刚发布完,另一种截然不同的消息,就开始通过无线电波送到德国的千家万户。境外那些批评德国的声音,希特勒鞭长莫及,纳粹的行话称之为“恶意宣传”。必须予以阻止,用什么办法?提高人民的“觉悟”,让人民自己监督自己。
美国记者夏伊勒在1940年的日记里,提到:有一天,一名德军飞行员的母亲接到军方通知,说她儿子已经失踪并被认定为死亡。几天后,英国广播公司广播德国战俘名单,其中就有她的这个独生子。第二天,八封朋友的来信告诉了她这个消息。好心被当成了驴肝肺。这位母亲向警察告发给她写信的人收听敌台,于是他们全都被捕了。
无论这位母亲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这种行为,都会强化人们的恐惧感,破坏彼此的信任。敢于检举揭发自己亲人朋友的“觉悟”,以及纳粹对这种“觉悟”的褒扬,让人觉得“世道险恶,人心难测”。
在恐惧中自我约束,自己当自己的思想警察,自然而然地成为一种生活常态。
德国人听不到停战消息
1940年11月11日是停战日。可是德国媒体闭口不提这事。纳粹当局也严禁播放罗斯福总统的停战日演说。这一天,夏伊勒在日记里写道:“希特勒说的每一句话我们都会在全美国播放,但是罗斯福的讲话德国人却一个字也听不到。”
戈培尔1945年3月27日的日记,这样写道:“晚上放映每周新闻。电影里的西线情景真令人吃惊。我们根本不能让公众知道。”
谎言的陷阱到处都是,人们不掉进这个陷阱,就会掉进那个陷阱。
[1945年希特勒自杀不久后,戈培尔在毒杀自己的六个孩子后,与妻子在帝国总理府地下室外自杀]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裴观世界
本文作者原创,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