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轩

关于西汉贾谊的故事 贾谊的鵩鸟赋有什么情感

由 巫马言 发布于 经典

新闻阁历史事件栏目为您提供中国历史、历史故事、世界历史、历史人物、历史图片、考古发现、野史趣闻等一系列的历史相关内容。

关于西汉贾谊的故事

在汉文帝统治期间,贾谊因为年少有为在恩师吴公的推荐下被汉文帝破格提拔,成为西汉时期最为年轻的博士,他在政局稳定时期提出了改革建议,让汉文帝对贾谊赞赏有加,他的《论积贮疏》也被汉文帝采纳,可是在他最为得意的时候,却遭受到许多老臣的阻拦,被诬陷最后失去了汉文帝的宠信,被贬到长沙做了长沙王太傅。

贾谊像

这时候的贾谊无疑是困苦郁闷的,他觉得自己和屈原一样,空有满腹学识却始终怀才不遇,在湘江边作《吊屈原赋》以表达自己对屈原的思念缅怀和抒发对自身郁郁不得志的怨愤、苦闷之情。后来在听说长沙气候异常,潮湿闷热,他又举得自己肯定不能活下去,悲伤的心情更加浓烈了。

直到汉文帝七年,贾谊终于被汉文帝想起召回,可是那时候朝廷上已经和从前不同,虽然原来压制自己的大臣如今都已经不在,可是汉文帝依旧没有重用他,而只是让他做了梁怀王的太傅。梁怀王刘揖是汉文帝最喜爱的小儿子,让贾谊去当他的太傅,其实也可以说的上是另一种的重视信任。可是贾谊关心的却是国家如今的政治形势,他用自己敏锐的政治触觉察觉到国家政治上的危机,,于是他回长安后献上所作《治安策》,书中将他居安思危的思想做出论调,但是汉文帝并没有重视采纳。

在汉文帝十一年,因为梁怀王坠马贾谊自责不已,又因为自己的建议并不得汉文帝重视,在公元168年贾谊抑郁而亡。

贾谊的鵩鸟赋有什么情感

《鵩鸟赋》是历史上西汉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贾谊所作,那个时候,贾谊因为被小人所陷害,被贬到长沙做长沙王太傅,这首诗赋用鵩鸟来抒发表达对自己境遇的忧愤不平之情,并揉合老庄的生死祸福等思想来寻求自我解脱。整首赋感情浓郁,用深沉的格调为基础,一气呵成。

贾谊像

鵩鸟指的是猫头鹰,在古代猫头鹰被看作是不祥之鸟,而贾谊那时候被贬,心情本就不好,长沙潮湿闷热的天气又让他极不适应,他以为自己可能要在不久后死在这里,在这个时候,他看见了带着不详气息的鸟,让他的心情更加消沉低落,文中不断的强调自己对于即将死亡的预感,贾谊其实也是在进行自我安慰,因为现在的情况已经很不好了,也许死并不是那么可怕。

贾谊对于自己的境地很是困苦无奈,他想要将心里的疑问向别人倾诉,而这只猫头鹰就被他喻作了人物,一问一答间,他阐述了自己的思想,并且双方都引用了大量的道家思想,这一文中虽然含有道家的思想,但是又与之不同,他为自己怀才不遇而苦恼悲愤,又应为自己身体上的疲惫而感到哀伤,同时更担心的却是前途和生死的未卜。通过这首赋,我们可以感悟到作者当时是怎样的出离了愤怒但是又无可奈何。

在诗词歌赋的艺术上,贾谊的《鵩鸟赋》十分有特点,最突出的是他以对话为主,用对话和议论来写出他对于生死忧患的思想,阐述人生道理。

贾谊吊屈原赋怎么理解

贾谊吊屈原赋说的是贾谊因为汉文帝听信谗言将他贬为长沙王太傅,他在就任途中路过湘江,感叹自己和屈原相同的遭遇,所以做了《吊屈原赋》。

贾谊吊屈原赋部分图片

《吊屈原赋》所描写的世界是非常黑暗和昏庸的,表达了对屈原深深的同情的同时,也有对自己无辜受罪的愤怒感慨。这首《吊屈原赋》是汉代文化的重要作品,因为这是以骚体写出的抒情作品,更是开创了汉代诗人感怀追悼屈原的先例之作。

贾谊在政治舞台上一直顺风顺水,他所提出的政论和意见让汉文帝很是欣赏,屡次升官,在想要提拔他担任公卿之位时,因为触及了许多其他大臣的利益,故而遭到诋毁,最终被贬,在汉文帝四年(公元前176年),贾谊出任长沙王太傅。长沙在那个时候被认为是荒远偏僻的地方,贾谊心中忧郁,觉得自己的人生再无希望,心情低落的他看着滔滔江水,忍不住想起屈原的一生,而自己和屈原相似的经历让贾谊心生感慨触景生情,写下了著名的《吊屈原赋》。

其实在赋中,贾谊对屈原的遭遇描写也是对他自身处境的感伤,用别人的经历来感怀自己,表达对社会的不满和对自身的愤愤不平。但是他也表明了自己并不赞同屈原以身殉国,这是对自身和国家的不负责任,也成全了小人得志的不公平。贾谊认为,就算自己现在处境恶劣,但是也应该顽强的过下去。


 

贾谊的早期教育思想是什么

西汉时期的洛阳人贾谊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政治家、思想家。作为政治家,他最终没能实现他的抱负,因为时代和环境的限制以失败而告终,不过他的政治眼光和对政论的见解深深的影响了他的教育思想,是他的思想立于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基础上,从而变得更加系统和长远。贾谊的早期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新书》中,归纳之后可分为以下几点。

贾谊雕像

第一就是以礼教作为治国的根本。贾谊因为总结秦国的教训,认为“违礼仪,弃伦理”是造成社会风气秽乱的根本,拥有儒家思想的他强调以礼治国。而礼教的作用就是防患于未然,这就决定了这种治国教育理论必须依靠教化来实现,由于他继承了儒家思想,是以非常严谨的思维强调了教化的首要地位。

第二论君主教育的意义。古代封建社会是以君主专制制度为准,君主本人的素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国家的兴衰荣辱,因此对于太子也就是君主继承人的教育极其重要,君主极其继承人的教育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第三论胎教和保傅制度。贾谊认为,人们的天性差别不大,大的差异主要存在于孕育时期和后天的培养中,也就是说在胎教和出生后。胎教思想是中国古代教育理论极其有特点的内容。而保傅所说的就是为太子创造良好的教育条件。这样既容易实施教育理论效果也会很好。虽然贾谊这样认为,但是他也知道,企图通过这样的方式完全杜绝不良的影响则是完全不可能的。

贾谊和不问苍生问鬼神的关系

贾谊是我国汉朝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他博览群书、思想独特,曾经担任博士、太傅等职位,开始时很受汉文帝的赏识,但是后来却被佞臣诬陷,最终落得郁郁而终的下场。而他还有个著名的小典故,“不问苍生问鬼神”就是发生在他所被重用的期间。

贾谊图片

汉文帝在位期间,虽然创造了文景之治的强盛安定时期,百姓也非常的富有,但是他同时也是个非常迷信的人,素来喜爱谈论鬼神的事情,若是认真起来便是国家社稷也完全不放在心上。而贾谊是个非常有名望的学士,他学识丰富,对天地万物无所不精通。

有一次汉武帝将贾谊招进宫中。汉文帝在处理国家大事的地方召见了贾谊,可是在这样郑重其事之后却是向贾谊询问鬼神之事,他认为贾谊才思敏捷又博览群书,对鬼神之事肯定也有所了解,而贾谊原本还以为汉文帝的召见是为了国家社稷大事,是为了他才华而对他的重视,可是却完全相反。汉文帝听说鬼神之事的时候,越听越专心,甚至情不自禁的向前挪动了席子,贾谊“不问苍生问鬼神”也是由来于此。

这句话出自李商隐的《贾生》,当时贾谊被贬,许多文人志士都为他萌生不平之意,李商隐也是如此。这句话尖锐的指出了汉文帝并没有真正的重视人才。讽刺了当朝政府的腐败,也指出了贾谊空有才学却无法发挥才能的境地。

贾谊的治安策说的是什么

《治安策》又名《陈政事疏》是西汉著名文学家贾谊的作品。贾谊在担任梁怀王太傅的期间,汉文帝多次和他探讨征求治国方针和策略,贾谊一辈子的精力也都花在了政论上,所以他曾经多次上书陈述政事,陈述自己的方略和想法,并且针对汉朝当时的重大问题加以深入的分析,其中《治安策》就是重要的一篇。

《治安策》图片

在《治安策》中,贾谊论及了许多汉文帝统治时期潜在或明显的社会现象和危机,针对这些重要问题以及社会上各阶层之间的矛盾,贾谊按照自己的思想指明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贾谊先前因为被人所害遭贬,做了多年的长沙王太傅,在汉文帝六年(公元前174年),汉文帝终于想起贾谊这个人了,招入宫内,之后被封为梁怀王太傅。这时候贾谊已经27岁了,远离政治权力中心多年的他并没有忘记自己的理想,对当朝的政论之事也没有生疏,屡屡想汉文帝献计献策。《治安策》只是其中重要的一篇,贾谊想通过《治安策》让汉文帝实现巩固大一统国家,同时实现尊王攘夷的民族关系。

《治安策》中贾谊系统了阐述了自己的思想和观点,从具体的多方面指出了现在社会所有的隐患和问题,提出防患于未然的论点。这一切都表明了他对于社会矛盾所有的敏锐的察觉能力,更体现了他始终关切关怀国家大事,《治安策》意义重大,文字之间满是深重之情,言辞恳切,具有强烈浓郁的感染力,也从另一方面展示了贾谊的爱国主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