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刘伯温
刘伯温是一位家喻户晓的人物,他是明朝的重臣,尽心尽力辅佐朱元璋,但他也是治世的能手,他善于严惩贪官,对百姓以礼待之,为人正直,就好像唐朝的魏征一般,是朱元璋的一面明镜,用以净身。
刘伯温肖像
他字伯温深受别人了解,但是原名刘基却被不少人忽视了,但是并不影响他在历史上的影响力。
他在朱元璋起义后几年,就以谋士的身份进入他的帐下,并逐渐受朱元璋的器重。朱元璋起义于现在的浙江左右,发展迅速,但是缺乏根基,备受腹敌,他的力量不足以直接对抗张士诚和陈友谅,在这种危急关头,他认为张士诚没有称雄的野心不足为虑,陈友谅挟持旧主,名号不对,并且身居上游,宜可早先征战。深得朱元璋心意,先灭陈友谅,后灭张士诚,这两个劲敌已灭,何愁不成帝业。
并且刘伯温在机场重大战役中,身居前线,临阵不危,适逢陈友谅亲率重兵攻打金陵,双方兵力悬殊,陈友谅大概以3比1的远超于朱元璋,朱元璋帐下文武百官乱成一遭,主见四起。有主战,有退战以保实力,也有投降……这么多的主见,却没有计谋用以克敌,老天还是眷恋朱元璋的,在这之前刘伯温就已投奔他的帐下,他效仿赤壁之战,采用先派人诈降,用以降低陈友谅的戒心,最后以火攻、火炮给予重创,使其兵败如山倒,逃回老窟,遂就占领大片的州府,替朱元璋反败为胜,并立下大功。
刘伯温的功勋远不只这些,之前的大战小战只不过是他帮朱元璋奠定一些根基,远不能最终摧毁陈友谅的势力。时不待人,陈友谅在上次失败之后,整顿旗鼓,率领号称百万的雄狮与朱元璋决一死战,时间是1363年夏天,地点在潘阳湖。一次偶然的机会,刘伯温跟朱元璋在一首船上探讨军事,刘伯温发现飞鸟惊飞,猛然醒悟,知道陈友谅想要集中兵力攻打朱元璋,于是,跟朱元璋避其锋芒,脚还没落定,就发现之前的那艘船被陈友谅的炮火猛烈打击,惊得朱元璋一身冷汗。而陈友谅觉得朱元璋就在那首船上,肯定对面的指挥已经被击毙,于是发令进攻,但是出乎他的意料,朱元璋并没有死,反而率领军队拼死反抗,不断地鼓舞士气,最终的结果反而是陈友谅战死潘阳湖,朱元璋胜了,又是一起我们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俗称潘阳湖之战。
刘伯温是明朝的朝廷柱石,朱元璋想册封他为丞相,但是刘伯温深知为官之道,知道君主不希望臣子功高盖主,而且朱元璋也不是那种大度的皇帝,遂就告老还乡,也不忘走前叮嘱,劝诫朱元璋实行仁政。他的早日告老还乡,虽避免了朱元璋对他的猜忌,但历史上对他的死抱有怀疑,觉得他的死跟朱元璋分不开关系。
一代伟人就这么归隐于江湖,但是他的伟绩依旧被后人所赞美,深受后世传诵。
刘伯温师傅
谁都知道刘伯温是个智者,能够预测明朝之后的数百年,传说他的能力也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师傅传授的,那么这个神奇的师傅他又是如何相遇的呢。
人道中年的刘伯温
刘伯温还是穷困书生,他跟所有人一样都要上京赶考,一日,走到了一个荒野山村,看到所有人都在晒谷子。当时太阳当空照,天气十分甚好,但是他不知道为何说了一句:“大家快来收谷子了,大雨将至。”大伙都不怎么相信,他一个书生能晓得什么,都不怎么理财他,但就是过了一会儿,一朵黑云从东边飘来,来也匆匆,一场大雨淋得他们不知所措,刘伯温眼看全村所有人都去收谷子了,但是唯独有个老人家依旧坐在所晒谷子旁边,悠然自得的喝着茶,丝毫没有想过要去收谷子的意思。
引得刘伯温不解,上前询问,说:“老人家你就不怕谷子被雨淋死吗?”
那老人家信誓当当的说:“这雨淋不到我的谷子的。”
刘伯温还是不解,但是事实告诉了他,这雨淋死所有人的谷子,但就是这老人家的“毫发无损”,刘伯温深表怀疑,惊问老人家为何他就知道雨会几时候停呢。
老人家大笑了一声,对刘伯温讲:“你小小年纪都能料到等会要下雨,已经很不错了,难道你不知道“牛背水”吗,就是牛背一边可能会湿,但是另一边是不会湿的,我只不过是比你多一些见识和一些本事,我也老大不小了,终于可以把一生的本事传授下去了。”遂请刘伯温到家作客,以便传授他天文地理、预测学……刘伯温毫不犹豫的就前去,学了一身本领,便有了刘伯温之后创作的《煎饼歌》一文。
刘伯温奇门遁甲
相信大家看过古装剧的,多多少少都知道奇门遁甲,五门八卦这些东西。在古代,由于科学水平以及人们的认知有限,很多事情没有办法得到很好地解释,因此就有很多人都会用玄术方面的知识来进行理解。
刘基画像
奇门遁甲之术在古代几乎可以说是一门学术,很多人都会去跟随一些玄术大师学习奇门遁甲术,其中掌握并运用好这最为著名的莫过于诸葛亮和刘伯温二人了。
刘伯温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麾下的一员谋士及武将,在朱元璋开国之后,便将刘伯温这一个开国功臣封为诚意侯。刘伯温自幼便十分的聪颖,很多的知识都是一学便会,并且还都是了解到了其中的真意。刘伯温不仅仅是精通政治军事,文学歌赋,对于奇门遁甲之术也有很高的成就。
刘伯温经常被人们称为“诸葛再世”,不仅仅是因为朱元璋三顾茅庐请刘伯温出山,刘伯温忠心不二,更是因为刘伯温与诸葛亮一样拥有众多超出常人的才能,精通诸葛亮的奇门遁甲之术。因此,说刘伯温是“诸葛再世”当时都不为过。
朱元璋也知道刘伯温通晓奇门遁甲之术,时常都会询问一些这方面的知识,有时还会测试一下刘伯温。有一次,刘伯温进朝面圣,朱元璋将自己吃过的烧饼用完盖上,待到刘伯温到了朝堂之上,就让刘伯温猜,刘伯温掐指一算便猜对了,朱元璋尤为钦佩。
刘伯温续命
历史上有两起用七星灯续命的故事,传说只有一起成功,就是刘伯温成功了,他退隐续命12年,可见世上和民间流传的续命方法有很多,但是真正成功的却很少。任何人在离开人世间的时候,迷离之间都会迷恋着人世间,所以只要有一息尚存,都会想尽自己的办法去延续自己的生命,使自己活在人间。人类对自然的了解还是太有限了,再加上中国信奉无神论,对这些传统文化都直接视为迷信。
传说中的七星灯
七星灯又是何物呢?传说点燃北斗七星灯,就可以延寿延命,并且无论你是否年纪过大,体质是否较差,只要有一口气善存,都可以复命。想要点燃七星灯,就得添油,并且你得知道各个窍门,只要知道窍门的情况喜爱,长明灯常亮,才可保命。如若灯熄灭,就会导致性命分离,尸腐灵散。
诸葛亮为何会失败呢,就是被司马懿夜袭营帐,导致军队混乱,被人撞倒了七星灯,叹曰:“死生有命,不可强求。”可谓智者心性阔达,秦始皇就做不到这种境界,他后半辈子都在追求长生不死,但是到老还不是一死了之,并留下骂名。
这些的例子有很多,唐太宗、武则天……这些帝王贪图自己的地位,到老还是希望自己能够多活长久一点,倘若每个人都能够长生不死,那么这个社会又有何意义,地球承受不起这样的重担。生老病死也不过是自然规律,何必执着。
刘伯温他死于64岁,是在老家病逝,并不是别人说的续命多活了几年,如果他有这本事,那么也不会死的这么早,死的那么的凄凉了。所以世间本没有续命的本领,只是古人对长生不死的不断追求,这也是我们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诸葛亮预言刘伯温
诸葛亮一个传说习得天书,摆弄山河的奇才,我们期待他有能一个后人能够传承他的本领,按照史书来看,没有一个人能够继承下来,就算姜维也没有这本事,但是诸葛亮曾预言下一个像我一样的智者就是刘伯温。
惊才绝艳诸葛亮
野史上很多记载诸葛亮多次调侃刘伯温,在很早之前就留有石碑,刻上戏言,等到特定的时间和地点,刘伯温肯定会到来,看到自己写的一切。最明显的就是刘伯温要挖诸葛亮的墓,但是早在千年前,诸葛亮就料到了,刻上刘伯温不要打开我的墓之类的话语,吓得刘伯温至此不敢抱有这类心思,还尊诸葛亮以师父自称。这个系列的趣谈还有一个版本,说是刘伯温已经打开了坟墓,只有骨盆,骨盆之内没有骨灰,有的只是一封发黄的信,上面写着”千年之后刘伯温亲启”,这么玄乎的事情,刘伯温怎么可能敢打开一看,只好收藏下来,以便日后再看。直到他归隐山林之后,他经不起自己内心的多次诱惑,打开了信封,欣赏所写的只是:我料你隐居才敢看。
这些都带有一定的传奇色彩,可能诸葛亮并没有这么传奇和玄乎,世人怎么就可以预言到后世呢,但是《马前课》是诸葛亮所写,所预言之后的未来,还是有一定的准确性,可见他能料到日后有刘伯温也不一定是无稽之谈。他们两个的预言都被归入了中国四大预言中,这些都等待后人所考证。
刘伯温是哪里人
现在这个社会,对名人的故居争夺,争的可未是头破血流,在所不惜,刘伯温的故居就让青田和文成这两个地方撕破了脸去争夺。
刘伯温故居
很多人遇到这个问题,第一想到就是问百度,百度给出的答案是刘伯温是青田人,青田自古是处州的地方,这跟温州八杆子也打不着,但是为什么之后会传出这种矛盾呢,原因很简单。自古以来,青田(包括南田)、泰顺、瑞安这三个地方交接,又是以刘伯温的故居南田为重,等到刘伯温病逝之后,朱元璋追封谥号“文成”,后人也称刘伯温为文成公。他之前只不过是个伯爵,死后追封为公爵,并且以他的谥号名命一个县的名称,这是前所未有的,可见朱元璋对刘伯温的看重。
刚开始,文成和青田同属于一个行政区域内,争议倒还好,但是倒后来,把文化划分给了温州,这种争议就放大化了,两个地区之间都在争夺故居的所有权,用以谋取旅游价值。从时间上来看,刘伯温生前到死后,都是处于青田县南田人,这个时间是固定的,是已成历史了的,无法让人篡改的。地域上来说,青田在1949年之后,修改行政区域之前,刘伯温当年所处的南田都是在丽水的管辖范围,只不过是之后被划分到温州境内,就说成是温州人了,这未免也太过滑稽了。
他撑死只不过是挂个边的温州历史名人,而不是纯粹意义上的温州人,温州人的概念是自古以来祖籍都是温州人,并且在温州有所定居,但是没有史书记载,刘伯温曾有到过温州的任何足迹,因此温州历史名人也说不上,他只是青田历史名人,青田县南田人。
我们不能违背历史唯物史观,得遵循原有的历史传统,省的再次出现这种滑稽可笑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