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彪悍的契丹都被此人打服, 为何一当皇帝就丢了江山!
大唐,是出传奇的时代。
黄巢是一个传奇,李克用是一个传奇。
李克用的儿子李存勖更是一个传奇。
他这一生,就是用一个接一个的传奇谱写出来的。
李克用有一个别号叫做“李鸦儿”,当时坊间流传“鸦儿拆巢”,于是李克用把黄巢打败了。
李克用祖上本姓“朱邪”。
传说,他的先祖是被在“雕”的巢里被发现的。因为是大家轮流把他先祖抱大,就给起了一个姓氏叫做“诸爷”,慢慢演变成了“朱邪”。后来唐懿宗给他的父亲赐国姓为李。
李克用打败黄巢之后,原来的黄巢旧部朱温发展壮大建立了后梁。朱温曾经设圈套差点杀死李克用,因此二人成为死敌。
(图)李克用
李克用临死之时,有三件憾事:一是宿敌朱温未灭,二是叛徒刘仁恭未除,三是北方的契丹未驱逐。他因此给儿子李存勖留下了三支箭,就代表着这三件事。
要说李存勖这人与其父亲相比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他也有一个外号,叫李亚子。
以前他父亲曾经带他去见过唐昭宗。昭宗见了李存勖不禁赞叹,“此子可亚其父”。李亚子的称号就是由此而来。
李克用死后,李存勖的军事才能迅速显现出来。他先是除掉了准备造反的李克宁。
李克宁是李克用的弟弟。
当年,李克用对李克宁非常器重,史称“凡军政皆决于克宁”。也就是说,李克宁当时掌握着军权。甚至在李存勖即位之初,都首先要得到李克宁的点头同意。
当时李存勖就说,侄儿年幼无知,这个晋王的位置还请叔父继承。
李克宁说:“我兄长的命令,把儿托付我,谁敢换人”他率先跪倒朝贺,李存勖这才即晋王位。
(图)李存勖
按道理说,李克宁这人忠孝双全,他本该一心一意辅佐李存勖。可手下总有人撺掇他造反。这就跟张作霖死了之后,张学良即位东北王,有许多人撺掇张作相造反如同出一辙。但张作相这人意志非常坚定,不为这些谣言惑语所动。
可李克宁这人有一个毛病就是优柔寡断,而且还有些怕老婆。
那些惑动他的人同样去游说他的老婆孟氏,孟氏多次逼李克宁造反。最终,李克宁终于以谋反的罪名被李存勖诛杀。
李克宁死了,接下来,就是李存勖一个一个实现乃父三支箭遗愿的时候了。
李存勖战略第一步就是要灭掉刘仁恭。
刘仁恭以前是李克用的部将,后来镇守幽州之后逐渐拥兵自立,慢慢也就背叛了李克用。这也是李克用视刘仁恭为仇敌的原因。
李存勖之所以选择首先灭掉刘仁恭,也是有他自身的战略眼光。
因为刘仁恭控制的幽州一代,其战略位置是非常、非常、非常重要(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幽州是契丹等游牧军进入中原的战略要道。
客观讲,刘仁恭镇守幽州的时期战局还是相对比较稳定的。
曾经有一个著名的“牛酒之会”。刘仁恭镇守幽州之后,给契丹人摆了一道鸿门宴,也就是“牛酒之会”。
酒席宴上直接擒住了契丹王子,最后在耶律阿保机的推动下,双方签订了一个城下之盟。别小看这个盟约,它保证了幽州边境十年无战事。
后来,由于刘仁恭父子交恶,刘守光囚禁了父亲刘仁恭。
公元913年,李存勖趁机进攻幽州,一举灭掉了刘仁恭、刘守光父子。算是为他父亲了了这第一支箭的心愿。
(图)耶律阿保机
灭掉了刘仁恭,李存勖就直接与契丹面对面了。
公元916年,耶律阿保机基本完成了契丹各部落的统一,因此他成为了契丹的真正首领。
那么我们来看一下此刻李存勖面临的形势。
他南面与梁国大军对峙,北面契丹军又虎视眈眈。这时候守卫幽州的主要是大将周德威。而契丹军则是耶律阿保机亲征。
居庸关一场大战之后,周德威大败。于是,一场更加惨烈的幽州围城战打响了。
在兵力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李存勖自己不敢贸然北上。于是派李嗣源去援救幽州。这是他派出的第一路援军。
李嗣源是李克用“十三太保”中的大太保,有勇有谋,也有一定的威望。
紧接着,李存勖又派出了李存审率领的二路援军。
双方军队在易州(现在的易县)展开了大会战。
从数量来说,契丹军队明显比晋军多,而且他们主要是骑兵。
但是,李嗣源和李存审都是常年跟随李克用能征惯战的猛将。打仗不但凭武力,还要凭智谋。
面对敌人骑兵多的特点,他们摆出了“鹿角”阵。简单说,就是给敌人的骑兵设置路障,让他们的优势发挥不出来。
这次交战的结果是,契丹军大败。这是发生在公元917年的事情。
此战也是五代时期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
在兵力、兵种都处于绝对劣势的情况下,能打败不可一世的契丹劲旅,此战荡气回肠,堪称经典战例的范本。那么,接下来李存勖亲自对阵耶律阿保机的这一战,就更加值得大书特书了。
公元921年,契丹军在耶律阿保机的亲自率领下又卷土重来,他们迅速攻陷了涿州。这次,李存勖亲自率亲军五千迎敌。这次人数对比更加悬殊,因为契丹是“悉发所有之众而南”。
面对契丹大军,晋军是军心摇荡。有人劝李存勖,退守魏州,避其锐气。
但是李存勖说:“帝王之兴,本是天命。契丹一群乌合之众能奈我何?!吾以数万之众平定山东,今遇此小虏而避之,有何面目君临天下!”
在李存勖的亲自率领下,契丹前锋军大败。耶律阿保机接到前锋挫败的消息,被李存勖的气势所震慑,举众退走。
李存勖为了给契丹军更沉重的打击,依然是不依不饶,率军追击。
在望郡,与契丹大军接战,结果是大败契丹。契丹军“野无所掠,马无刍草,冻死者相望于路”。
此战之后,耶律阿保机彻底被李存勖打服了。在以后很长时间里,李存勖与后梁展开中原大战,耶律阿保机始终不敢再进犯中原。
公元923年,李存勖灭了梁国,统一北方,即位称帝,改国号为唐,建都洛阳。这就是后唐庄宗。
(图)契丹人
军事奇才李存勖走了诗词名伶李天下来了
李存勖灭掉了刘仁恭,将幽州控制在手中;把契丹打得再也不敢窥视中原。灭了后梁,又灭了蜀国,大半个中国都在他掌控之中。
可以说,他超额完成了父亲“三支箭”的遗愿。
可自此之后呢,李存勖像换了一个人。昔日的军事奇才不见了,代之而起的是一个戏子李天下。
李天下是李存勖的艺名。原来,李存勖不但打仗是个奇才,他可是诗词歌赋样样精通。
他的诗词水平并不输给南唐后主李煜。
我们大家熟知的一个词牌名叫做“如梦令”,这个词牌名本来叫做“忆仙姿”。
他填的这首词是《忆仙姿曾宴桃源深洞》:
曾宴桃源深洞,一曲舞鸾歌凤。
长记别伊时,和泪出门相送。
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
这首词不错吧。苏轼看到这首词之后,也觉得不错。
因其中有如梦二字,苏轼遂以此为名,将词牌名“忆仙姿”改成了“如梦令”。
李存勖不但会填词,他更爱唱戏。
以前经常打仗他没有时间唱。现在天下太平了,于是,他就天天组织一拨人唱大戏了。
为此,他还给自己起了一个艺名叫做李天下。
(图)苏轼
要说唱戏这事,作为一种生活的调味和消遣,倒也无可厚非。可是因为他喜欢唱戏,身边围着的都是唱戏的人。时间一长,他就把这些唱戏的,都安排成官员了。
李存勖最信任的一个戏子叫敬新磨。
关于敬新磨这个人,也是一个奇人。
欧阳修在《新五代史.伶官传》中这样评价他:然时诸伶,独新磨尤善俳,其语最著,而不闻其佗过恶。意思是说,当时有那么多的伶人,只有敬新磨是庄宗身边难得没有恶评的伶人。一个戏子出身的官吏,能在历史上一个差评都没有,也算是个奇迹了。
这点,在《红楼梦》居然还有佐证。
《红楼梦》开篇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的时候,他就提到了这个人。
“……若生于诗书清贫之族,则为逸士高人,纵再偶生于薄祚寒门,断不能为走卒健仆,甘遭庸人驱制驾驭,必为奇优名倡。如前代之许由、陶潜、阮籍、嵇康、刘伶、王谢二族、顾虎头、陈后主、唐明皇、宋徽宗、刘庭芝、温飞卿、米南宫、石曼卿、柳耆卿、秦少游,近日之倪云林、唐伯虎、祝枝山,再如李龟年,黄幡绰,敬新磨,卓文君,红拂,薛涛,崔莺,朝云之流,此皆易地则同之人也。”
可见这个敬新磨也不是一般寻常之人物。此人在为官之时,也帮助过李存勖做了不少事情。
可是,如此一对“能”君“贤”臣,为什么却没有把一个后唐给延续下去呢?
这里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就是,戏子当朝,必将误国。
前面不是说,敬新磨是一个贤臣吗?是的。
可是,一人贤,不代表都能贤。
因为李存勖手下的主要官吏都是戏子啊,毕竟台上唱戏与台下治国是两回事。况且说,戏子本身都有演戏的天分。所以,让他们治国,一举一动、一颦一笑,眼角眉梢,举手投足可都是戏。
戏子当朝了,以前那些真正带兵打仗的将领们就都闲置了。甚至连战功卓著的李嗣源父子都感到了冷落。
上有所好,下必效焉。
皇上喜欢唱戏,于是各地的戏子们纷纷来投靠报效。而且戏子们互相举荐,一时间,朝廷上下就变成了一个大戏园子了。
伶人当官,戏子受宠。文武百官都敢怒而不敢言。
这些戏子可以自由出入宫中,和皇帝打打闹闹,侮辱戏弄朝臣。因为他们能经常见到皇帝,而有些朝臣和官员们为了求他们在皇帝面前美言几句,还争着送礼巴结。
这样,贪腐之风慢慢就形成了。
有些戏子伶人的地位没有那么高,他们还不能和皇帝直接说话,于是呢,就又用贪腐之金,去贿赂皇帝后宫。这就是要说的第二个原因,后宫惑主。
有这样一个贪财的皇后,何愁江山社稷不丢
李存勖的后宫有一个刘皇后,特别的贪婪还吝啬。
她有一个爱好,就是特喜欢做买卖赚钱。不管利大利小,她都看得上。
在她的眼里,什么都可以用来谈生意,比如说你找她办事,肯定是需要给好处费。然后她收了礼品,还会再卖出去。这时间一长,她在宫中宫外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商贸市场。
为了赚钱,她还真是动心思。也别说,刘皇后这人真有些商业头脑。
她发明的一些促销手段,放到现在看依然不过时。
就比如说,她把一些干鲜果品用自己的名字冠名。这样,这些普通水果就成了名人名品,价格顿时翻几倍。
对于刘皇后的这些行径,本来李存勖感觉很丢人,毕竟自己是皇上啊,一个皇后本应母仪天下,怎么成了一个小商贩了呢。
他也找皇后谈过,可皇后只当是耳边风。慢慢地,李存勖觉得这些都是小事,也就不管了。
宫里有一个特别会赚钱的皇后,宫外还有许多善于敛财的戏子官员。整个朝廷笼罩在乌烟瘴气之中。
当举国上下都不以贪腐为耻的时候,社会风气就发生了质的变化了。
于是,正直善良的人越来越小心谨慎和沉默寡言,而那些奸佞小人越来越胆大胡为并无所顾忌。
而李存勖呢?
他开始变得性格多疑,特别喜欢听小报告。他还经常告诉自己的臣子们,你们要经常来跟我汇报呀。于是,他身边的小人自然就越聚越多了。
而那些正直的人,自然是不屑于去打小报告的。
而这些人由于不喜欢往皇帝身边凑合,李存勖也越来越对他们存有戒心。这其中,就包括德高望重的李嗣源。
另外,还有一个正直的将领,就是郭崇韬。
郭崇韬的功劳比李嗣源一点都不少。
他曾经率军六万伐蜀,六十天就灭了蜀国。此人非常正直,不懂得逢迎巴结之事。
可是如今举国上下都大兴送礼之风,许多藩镇官员在给朝廷进贡的时候,都单独给刘皇后备一份礼物。
可郭崇韬就不搞这一套。
他是既不巴结刘皇后,也不巴结那些朝廷中的戏子们。于是,戏子们就在李存勖跟前总说郭崇韬的坏话,并造谣说他谋反。
结果,还没等皇帝下令彻查呢,刘皇后直接派人去把郭崇韬就给杀了。
按说,擅杀朝廷大臣这是多大的罪啊。可是李存勖听说之后,也没有当回事。这下许多官兵的心都凉透了。
因为,郭崇韬的军中威望极高,这样的功臣被无辜冤杀,皇帝居然不闻不问,这样的皇帝谁还能保他?
无独有偶。皇帝指使的另一件事,彻底激起了兵变。因为皇帝总指示那些戏子官员们去民间搜罗民女充实后宫。
有一次,他们竟抢了驻守魏州将士们的妻女1000多人。
民心不可侮,军心更不可侮。这些军人们,自己的妻女受到侮辱都不能保护,他们还会保护这个朝廷吗?
于是,魏州军发生兵变!
兵变就要有人去征讨。这个时候,李存勖就又想到了李嗣源。他命令李嗣源去剿灭叛军。
谁知道,李嗣源到达目的地之后,居然被乱兵“劫持”,并被叛军推立为皇帝了。
这下李存勖开始有些清醒了。
他明白,放眼整个朝廷,这些唱戏的没有一个能是李嗣源的对手的。要打仗,还必须他“李天下”自己出马。
李存勖算了一下,自己还是有把握打败李嗣源的。
可这人算不如天算。他算得出实力对比,他算得出民心军心吗?
他率领的军队还没走多远,军中的士兵将领们就跑了一大半了。那些逃跑的士兵基本都跑到了李嗣源那边。
很快,李存勖的大军对上了李嗣源的先锋部队,领军的正是李嗣源的女婿石敬瑭。
要真是两军对垒,谁胜谁负还很难说啊。可是——
李存勖这边的军队中又有人哗变了。
领头的是郭从谦,艺名叫郭门高。大家一听就知道,他也是一个唱戏的。估计还是一个高门大嗓。
郭从谦跟大家说,李存勖大势已去,咱们不如抓了他去降李嗣源,也是大功一件啊。
李存勖亲自带兵镇压叛军。就在镇压的过程中,他带着的人又叛变了。
就这样,一代军事奇才李存勖,最后死于乱军之中。
至于说,李存勖死的是不是可惜呢?相信大家都会各自有各自的看法。
但当时那么多士兵都投降叛变,真的是一个值得深思的事情啊。
李存勖死了,李嗣源当了皇帝。
石敬瑭功高至伟,被委以重任。后被封为河东节度使。
在大唐,历来河东节度使的位置都非常重要。因为他负责抵御契丹南下。
由于后来石敬瑭与唐末帝李从珂不合,最后石敬瑭造反,向契丹借兵,自称“儿皇帝”,并献出幽云十六州。
十六州主要包括幽州(今北京)、顺州(今北京顺义)、儒州(今北京延庆)、檀州(今北京密云)、蓟州(今天津蓟县)、涿州(今河北涿州)、瀛州(今河北河间)、鄚州(今河北任丘北)等十六个州。
幽云十六州这一割,给后来宋朝的防守带来极大的困难。
大宋只能在瓦桥关、淤口关、益津关建立起新的防线。
并在瓦桥关设立雄州(今雄县),益津关设立霸州(今霸州市),取“雄霸天下”之意,后来就有了杨六郎镇守三关的故事传说。
历史大学堂官方团队作品 | 文:风林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