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轩

清世祖顺治最后到底是出家还是驾崩了?考古专家给出了答案

由 由振山 发布于 经典

丁巳,夜,子刻,上崩于养心殿。

这是历史上对顺治帝死后的极为简单的记载,按理由讲,一个皇帝去世,怎么也得大书特书,为什么对顺治的死就这么一笔带过了呢?


也正因为如此,民间才会多顺治的死因开始各种说法,如病死、出家、他杀等。但更多的说法是,因为董鄂妃的死,让福临心如死灰放弃了皇位选择出家。当然,民间更相信这种说法,因为有着充分的事实根据。

两张高僧画像,醒迟与行痴

顺治十七年八月,董鄂妃病逝,福临陷入痛苦中,于是就萌生了出家的念头。虽然孝庄太后的干预,福临不得不答应蓄发,但心中已经接受了佛法的熏陶......


河南省的民权县有一座白云禅寺,建于大唐贞观年间,当时整个寺庙占地500亩,各种建筑1000多间,与洛阳白马寺、嵩山少林寺、开封相国寺并称中原四大名寺。

前些年,民权县在搞白云寺周边文物普查的时候,从一户村民家中发现两张古画,据说这是当年两位得道高僧的画像。因为时间太久画像已经残破不可,上面的提款也看不见,只能看到两个端坐的老和尚。不过其中一张画像的细节让工作人员大吃一惊,因为老和尚背后的椅子上有一个龙头,也就是说他坐的是一张龙椅。


所以这里就出现一个疑问,历史上不管是哪个得道高僧都不会有做龙椅这样的特殊待遇,即便跟朱棣一起造反的姚广孝也没有这个资格。所以这个坐着龙椅,穿着朝靴的和尚的身份就让人生疑。


为了弄清楚这个疑问,工作人员向村民打听画中和尚的名字,据保存画像的人说,这是以前的一个叫“醒迟”的大和尚。“醒迟”与顺治帝的发号“行痴”是谐音,而工作人员在翻看顺治帝画像时发现,这个画册中的和尚跟顺治帝长的十分相似。

五爪蟠龙,皇家仪仗

为了弄清这些问题,工作人员又跑到白云寺考察,先前的白云寺在文革时期被毁坏,后来当地政府又重建起来,虽然许多典籍建筑被毁坏许多,但还是找到了一些老东西,工作人员在寺院的仓库里发现,当年被拆除的大殿的琉璃瓦上面,竟然有一条条飞舞的五爪蟠龙。


五爪蟠龙是古代皇家独享的瑞兽,建筑上有资格使用舞爪龙作为图案装饰的只能是皇宫,或者更皇家有关系的敌人。白云寺用上这样的图案,只有一种可能,就是它是皇家寺院。为了确定,工作人员到白云村找老一辈人大厅情况,村中老人许多都知道醒迟长老,而且他们都信誓旦旦说醒迟长老就是顺治皇帝。

他们甚至说,寺里的那座鎏金宝塔、五爪金龙琉璃瓦都是康熙赐给白云寺的宫廷御用之物。据说顺治活到了康熙四十九年,到七十三岁才在这里圆寂。白云寺第二代方丈行兴和尚墓碑碑文上还有记载,他多次被康熙召回北京封赏,且白云寺还能享受皇家的仪仗和排场。


虽然没有详细说明什么样的皇家仪仗和排场,但什么样的人能让一座寺庙得到如此殊荣和待遇,难真的是因为顺治帝在这里出家,才让这座寺庙档次提升这么多吗?

“当堂常赏”

除了上面这些证据外,园林工作人员在白云寺栽树时挖出了一个残破的石碑,石碑上是康熙四十九年亲自为白云寺写的一块御赐碑,上面写着四个大字“当堂常赏”。


这四个也可以念成“常赏当堂”,而其中“堂”在古代指的是父母高堂。如果是这样的话,碑文中的高堂就是康熙的父亲顺治。且康熙赐这块碑的时候是四十九年,按当地人说,醒迟和尚在白云寺活到73岁,顺治24岁出家,到康熙49年刚好是73年年。所以,专家推断这块石碑的字是在顺治圆寂后康熙赐给白云寺的。

从山西五台山跑到河南白云寺

民间传说顺治帝是在山西五台山出家的,而按上面的证据资料显示的话,怎么跑到白云寺来了?

所谓,寺庙出不出名主要看有没有得道高僧,有句说的话“南济公,北圆通,中原有个老佛定”,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三大活佛,而佛定和尚跟顺治帝有着极大的渊源。


据民权县地方志记载,明末清初黄河决口,这次黄河大洪灾不但让无数百姓家破人亡,田地掩埋,还把白云寺也冲毁了。为了重建这座千年古刹,民权县男女于康熙二十六年跑到山西五台山请佛定和尚出山,帮忙住持白云寺重建工作,而五台山修行的顺治就是佛定的追随者,于是就跟他来到了白云寺。

有了佛定这样的高僧住持,和顺治帝这样的特殊人物存在,白云寺重建不在话下,并且迅速成为了香火鼎盛的名刹。此后,佛定跟顺治两人一起留在了白云寺,顺治于康熙四十九年73岁圆寂白云寺。


上面长篇大论说了这么多,总结的一句就是:如果民权县的记载和白云寺的证据是真的,那么我们可以由此推断,顺治帝确实是在山西五台山出家,在河南白云寺圆寂,并非是得天花病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