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轩

最通俗易懂的乌克兰史(13)左岸VS右岸,哥萨克的大分裂

由 老巧云 发布于 经典

如果不是有缘,你怎会找到我,如果不是精彩,又怎会欣赏到最后,点点关注呗,就当是一个奖励。
过个周末都不消停的小编,各种新闻推送
赫梅尔尼茨基原本打算建立自己的王朝,他主导了一场推选,将自己的儿子尤里推上了统领宝座。但是在他前脚刚走,维霍夫斯基就推翻了尤里。维霍夫斯基是哥萨克内部另一个派系:精英集团,他们都是贵族世家的后代,和扎波罗热派平时就经常互相看不顺眼,赫梅尔尼茨基在的时候还能压服两派,现在老大走了,这两帮人就撕开脸,哥萨克分裂的大幕缓缓的拉开了。有三个强权参与了对乌克兰的争夺:莫斯科沙皇国、波兰和奥斯曼帝国。无论三强中哪一个获胜,哥萨克人都是输家。
扎波罗热哥萨克人首先对维霍夫斯基当选的合法性提出了疑问,明确反对维霍夫斯基当大统领,提出重新举行一次统领选举。他们背后有莫斯科沙皇的支持,而维霍夫斯基也拉来了克里米亚鞑靼人,于是在双方外援的支持下,维霍夫斯基的军队在左岸乌克兰的波尔塔瓦与扎波罗热哥萨克及其在哥萨克国内的盟友们大打出手,维霍夫斯基取得了胜利,但也伤亡惨重,这次战役中约有1.5万人死亡。也是1648年以来哥萨克人之间第一次内战,最终不停的内战导致了哥萨克国的毁灭。
维霍夫斯基原先就是大贵族,所以天生对于波兰王国有好感,既然哥萨克内部已经出现了分裂,他也开始考虑重新回归波兰的统治,哥萨克人本来就是波兰政治体系中的重要部分,对波兰人的力量和弱点一清二楚。他们相信,让哥萨克国重归波兰-立陶宛联邦同时保持其广泛的自治,不仅值得追求,也完全可能实现。
1658年9月,维霍夫斯基在左岸乌克兰小城哈佳奇召集了一次哥萨克会议。会议批准了哥萨克国回归波兰国王治下的条件。由此达成的波兰-哥萨克条约被称为“哈佳奇联合”,这个条约完全称得上把乌克兰贵族阶层在17世纪上半叶时的梦想变成了现实。同学们还记得哥萨克国成了的导火索吗?就是因为一场田产的纠纷,让哥萨克贵族觉得自己在波兰-立陶宛联邦地位的低下。现在波兰国王的代表明确承认,你们,哥萨克人和我们波兰、立陶宛是平等的,哥萨克国会以与波兰和立陶宛平等的第三方身份加入联邦。更令维霍夫斯基惊喜的是,波兰人还满足了哥萨克人及其贵族们关于宗教的要求。只有东正教徒才能在新的公国里担任行政职务。这样可以看出波兰人最近真的很受伤,他们急需哥萨克的力量来重新弥补联邦的损失。
哥萨克人与波兰人重归于好的消息刺激了沙皇,莫斯科大公国对于波兰和哥萨克的结合感到深深的恐惧沙皇直接派出军队,准备扶持扎波罗热派重新上台。双方在在今天俄罗斯-乌克兰边界附近开始了一场大战,被称为“科诺托普之战”。
这场战役以维霍夫斯基的大胜告终。超过10万人的莫斯科军队被击败,4万多人阵亡。哥萨克人乘胜追击,洗劫了莫斯科沙皇国的南部边境,沙皇一度考虑逃离莫斯科来躲避哥萨克人的兵锋。关键时刻,哥萨克的老传统,内乱又开始了,再次拯救了一个敌国。
这次内乱的原因还是贱贱的波兰人,眼看哥萨克人如此骁勇,波兰人担心一个新的强大的罗斯国成立,要知道当初波兰人可是乘着蒙古人对罗斯公国的暴击才浑水摸鱼,袭占了乌克兰的的领地。这次他们再次反悔,波兰议会通过的条约未能满足波兰谈判代表向维霍夫斯基许下的承诺,哥萨克贵族的权利大大降低,愤怒的维霍夫斯基派亲信涅米里奇赶往华沙,在议会为哈佳奇联合申辩。但是波兰议会“还是坚持批准修改后的条约。
维霍夫斯基知道自己完蛋了,他唯一的依靠就是哥萨克内部的贵族力量,现在他无法为他们争取到足够的利益,他还能混得下去吗?果然,没多久,扎波罗热派提议重新召开哥萨克大会,在会议上,涅米里奇在与维霍夫斯基的反对者们的冲突中直接被杀,其他一些哥萨克的大贵族也被乱刀砍死,维霍夫斯基本人因为早有防备,逃了出去。
其实维霍夫斯基这人能力很不错,他取得了每一场战斗的胜利:在波尔塔瓦之战中他击败了反对派,在科诺托普之战中他击败了莫斯科军,差点争取到了和波兰平等的政治地位。可惜的是,他难以处理好团内部的派系斗争,来看看国父是怎么让让哥萨克军官们服从管束:他的手段包括将作乱者绑在大炮上,甚至下令处死哥萨克中的叛变者,而维霍夫斯基却做不到这一点,最终导致哥萨克国的毁灭。说说他的结局把,波兰人倒是善待了他,让他当了关波多里亚地区巴尔城的长官,同时保留了基辅省总督的头衔和随之取得的波兰上议院席位,讥讽的是,这就是哈佳奇联合中唯一得到真正执行的条款。
维霍夫斯基被推翻后,尤里再度被选为统领。这次,因为波兰人的反悔,挺沙皇派再次占据上风,双方再次进行了新的谈判,曾经惨败的沙皇比原先更强势,要求哥萨克统领选举都需要得到沙皇的明确首肯,而获选的统领也无权处理外交事务,也不能不经莫斯科的同意就任命团长。此外,哥萨克国内的所有主要城市都要有莫斯科沙皇国的军队驻扎。
尤里到挺硬气,他不接受这个条件,再次和沙皇开战,有意思的是,莫斯科军又被击败了,其指挥官成为哥萨克人的俘虏,长达20年之久。但是与沙皇的战争彻底让哥萨克内部分裂了,在俄国人与波兰人争夺乌克兰的战争中,哥萨克人每一次改变阵营,都会失去更多的主权。对哥萨克人的政治体而言,莫斯科沙皇国和波兰王国这两个对手太过强大。他们施加的压力很快就超出了这个酋长国所能承受的极限,让它沿着第聂伯河分裂成了两部分。
当尤里在第聂伯河右岸建立自己的大本营时,位于左岸的哥萨克军团在莫斯科人的支持下选出了他们自己的临时统领。赫梅尔尼茨基发动了一系列进攻,试图征服叛乱的军团,却没能实现目标。1663年22岁的统领彻底绝望,宣布退位,统一的哥萨克国至此正式终结。同年,右岸哥萨克人选出了一位忠于波兰的统领,而左岸则选出一位承认莫斯科沙皇国统治的统领。4年后,也就是1667年,莫斯科和波兰的外交官们签署了安德鲁索沃停战协议,将哥萨克乌克兰分成两部分。左岸归于莫斯科沙皇国,右岸归于波兰。
有些爱国的哥萨克人还在进行抗争,他们的代表就是多罗申科,他是哥萨克最显赫的家族之一的后裔。他率领那些将哥萨克国视为真正祖国并反对其分裂的人揭竿而起。作为尤里的支持者,他被右岸的哥萨克人选为统领。他承诺将再度发起对波兰的反抗,并将统一第聂伯河两岸的乌克兰地区。形势一开始对多罗申科很有利,左岸已经发生了反对莫斯科人的叛乱。多罗申科趁势驱逐了沙皇在右岸的军事长官,将哥萨克国再度统一起来。
然而这次统一没能持续多久。因为多罗申科要前去对付波兰人的新攻势,莫斯科的军队也借机重新占领了左岸地区。孤单的多罗申科举目四望,只剩下奥斯曼人可以指望了,这可是真正的异教徒啊,连国父都不敢求助的突厥人!但是他不管了,1669年7月,双方缔结盟约,这次苏丹穆罕默德四世没有食言,他派来了一支足足超过10万人的帝国军队。在其臣属克里米亚、瓦拉几亚、摩尔达维亚加上现在的哥萨克人的配合下,对波兰军队发动了声势浩大的攻势。他们的兵锋深入联邦,远远越过了霍京(半个多世纪前那场关键战役的发生地),将波多里亚的卡缅涅茨要塞团团围困。这座要塞地处悬崖之上,周围是一道深谷,被认为是不可能攻克的天险。然而仅仅被围10天之后,卡缅涅茨要塞就落入了奥斯曼人手中。很快苏丹的军队又围困了利维夫。波兰人选择媾和,放弃了波多里亚和第聂伯河中游地区。
然而多罗申科的愿望并没有实现。奥斯曼人将卡缅涅茨要塞和其周边的波多里亚地区置于自己的直接控制之下,哥萨克人仅仅获得了第聂伯河中游的旧地,却没有得到一个独立的国家。这还只是多罗申科的麻烦的开始。奥斯曼人将统治地区的基督教堂都改成了清真寺,并纵容克里米亚鞑靼人在这一地区掳掠奴隶,第聂伯河右岸地区的人口迅速减少,变得寥无人烟,许多人渡过第聂伯河前往左岸。此时莫斯科人已经粉碎了左岸哥萨克精英阶层的叛乱,扶植了一名顺从的新统领,并开始推动经济的复苏。右岸却变成了一片废墟,这也是乌克兰历史中整个“废墟年代”的得名由来。
多罗申科终于能理解尤里的心情了,面对周围的这些虎狼,他感到很失败,他不仅没能将乌克兰统一为奥斯曼帝国的一个关系松散的保护国,反而引入了又一个宰割乌克兰的强权,而这一个比之前的强权更具毁灭性。最终他也放弃了,这位哥萨克统领辞去了他的职务,并向沙皇宣誓效忠。结局也不错,沙皇放了他一条生路,反而因为他的“弃暗投明”而授予他总督的头衔。
奥斯曼人对乌克兰部分地区的直接统治没有持续多久,因为帝国太大了,他们有太多需要注意的地方了,尤其是地中海地区。等到多罗申科去世的那一年,波多里亚就重归波兰的统治。奥斯曼人离开了这个舞台,而第聂伯河也完全恢复了莫斯科沙皇国-波兰王国边界的地位。从17世纪开始哥萨克人可以说是尝试了所有可能性——从克里米亚鞑靼人、奥斯曼人附庸国、莫斯科人、瑞典人、波兰人、奥斯曼人,但是没有一个人真正帮助了他们,最后还是被波兰和俄国瓜分了,而这一分裂状态将对乌克兰人的身份认同和文化产生深远影响。好了,写到这里,同学们应该可以理解,为什么现在的乌克兰东部和西部会有巨大的矛盾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