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于里
这三四年来,有几部大制作宋朝剧。有偏向正剧风格的《清平乐》,也有以宋朝美学打底的“仿宋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鹤唳华亭》。再加上近日开播的,由李少红执导,刘涛、周渝民领衔主演的《大宋宫词》。
《大宋宫词》海报
《大宋宫词》以刘娥和赵恒的爱情故事为主线,以宋真宗时代的“咸平之治”,以及宋仁宗时代的“仁宗盛治”为历史背景,讲述从公元985年到公元1033年间,北宋的内政外交故事。
或者更通俗地说,该剧是刘娥(刘涛饰)的大女主戏。很多观众听过“狸猫换太子”的民间故事,刘娥就是这个故事里的“大反派”。在以宋仁宗为主人公的《清平乐》里,由演员吴越饰演刘娥一角。
刘娥(刘涛饰)
历史上的刘娥有着很传奇的一生,她本是蜀地孤女,后至京师,十五岁入三皇子赵恒(即日后的宋真宗)王府。宋真宗即位后,她一路从美人升为皇后。刘娥深受宋真宗的宠幸与信任,刘娥无子,受宋真宗宠幸的刘娥侍女李氏生下皇子赵祯(即日后的宋仁宗),刘娥将其收为己子。在民间故事里,就成了“狸猫换太子”。
作为宋朝第一个临朝称制的女主,后世对刘娥评价颇高,称其“保护圣躬,纲纪四方,进贤退奸,镇抚中外,于赵氏实有大功”。但史官也批评刘娥恋权,这是“实锤”。赵祯1022年即位,当时13岁,刘娥垂帘听政,直到1033年刘娥去世后,宋仁宗才有机会亲政,彼时他已经24岁了。这在《清平乐》开篇几集也集中体现了,刘娥的恋权给宋仁宗留下很深的心理阴影。
《清平乐》中,刘娥着衮服祭祖,体现出称帝的野心。
《大宋宫词》讲述刘娥的故事,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题材,因为刘娥的一生够复杂,她的个性也够复杂。李少红称得上拍女性题材的高手,不少观众对这部剧寄予厚望。
但《大宋宫词》播出后,口碑并不理想。首播当晚豆瓣开分6.1分,之后一路下跌,目前就只有4.1分(1.2万人打分),走势不容乐观。是观众太严苛吗?还是这部剧的确存在大问题?
就目前看来,《大宋宫词》的争议主要集中在三个层面。
其一,它在历史正剧与戏说剧之间,有些左支右绌。
虽然剧集开篇写道,“本剧依据史料和传奇改编,剧情人物有所虚构”,但从这部剧的宣发以及种种物料,包括有很扎实的制作团队,观众对它的期待是一部历史正剧:有虚构和自由创作的部分,但会恪守“大事不虚,小事不拘”。
片头先说明“有所虚构”
如果从服化道等硬件部分看,《大宋宫词》也有着正剧的品格,主创者对于建筑等各种细节精益求精,不仅搭建了春鸾阁、渡云轩、御书房、皇陵地宫等70多个场景,更在横店实景建造出国内首个北宋皇宫大庆殿,大庆殿建筑群占地两万多平米。
大庆殿从无到有
剧中的大庆殿
可涉及到一些比较基础的史实,以及人物的一些经历,它又暴露出“戏说”的功底。比如一开篇的字幕说,“宋太祖赵匡胤驾崩之后,其弟赵匡义继位,改名赵光义”。但其实赵匡义之所以改名,是为了避其兄赵匡胤名讳,即位后他又改名赵炅。并且,他只御驾亲征一次。
赵匡义继位前就改名为赵光义
再如秦王赵廷美(赵文瑄饰)与朝臣密谋,提到了皇帝赵光义(涂们饰),朝臣称皇帝为“太宗”。可“太宗”是赵光义去世后所封的庙号。现在皇帝还活着,怎么庙号就出来了?这样的小纰漏剧中还有很多,你可以说无伤大雅,但在历史剧粉眼里,自然是让人印象减分的。
“太宗”是赵光义去世后的庙号
更不用说朝堂戏了,跟《清平乐》就有很明显的差距。一开始赵光义想立三儿子赵恒为太子,这违背“立嫡立长”的祖训。于是他想了个法子,谁先诞下皇孙谁当太子。如果朝堂戏是严肃的话,大臣们应该竭力反对,甚至要“死谏”,何况宋朝台谏制度那么发达。但剧中,大臣们一句反对没有,就高呼“万岁”了。编剧这么写,让人大跌眼镜。
台谏官都哪里去了?
至于一些为人物虚构出来的情节,也显得没有轻重、过于浮夸。比如关于赵匡胤如何去世,是有“烛影斧声”的传说,坊间认为有可能是赵光义行篡逆之事。这样一桩千古疑案,《大宋宫词》就给“坐实”了。竟然是一场地震中,赵光义和秦王都身陷废墟中,赵光义亲自向秦王承认自己弑兄并假传圣旨登上皇位。这实在太不符合一个皇帝的行为逻辑了。
这一桥段太离谱了
诸如此类的还比如刘娥生子(历史上刘娥无子),儿子成了大契丹的质子,而大契丹送到宋朝的质子耶律康竟然被杀害了,刘娥执意带耶律康尸首回大契丹……这一连串情节都很像民间“野史”。《大宋宫词》戏说成分过重,而戏说背后也缺乏深刻的作者表达,这就导致剧情有点“狗血”。
其二,开篇几集剧情节奏太快,以至于逻辑链粗糙,剪辑凌乱。
《大宋宫词》前几集“快得飞起”。第一集几个闪回,就交代了刘娥与赵恒(日后的宋真宗)的相知相遇相爱,四五集压缩成一集。刘娥随赵恒回府后,一番折腾后,刘娥被赐毒酒,赵恒为了她各种求情,一副“山无陵,天地合,乃敢与君绝”的态势。
赵恒(周渝民饰)
节奏快的优点是,剧情的信息密度量很大,经过快速铺垫后方便进入主线。可如果逻辑铺陈没跟上的话,剧情就会有一种割裂感,它们只是生硬拼贴组合在一起,无法说服观众,观众也就难以共情。比如刘娥与赵恒的感情,几个镜头闪回就生死相许、非你不可了,剧情成了“剧情梗概”。
第一集就生死相许了
这也给剪辑带来很大的挑战。有限的时间内想交待的事情太多,只能“硬剪”。这边厢皇帝与秦王在废墟中,下一个镜头赵恒就带着刘娥回府;这边厢刘娥在沐浴,镜头又闪回到她与赵恒的相识过程……给人“东拉西扯”之感。
虽然熬过前面几集,叙事和剪辑都流畅不少,但戏说色彩太重了,剧情逻辑还是很难让人信服,看着很热闹,其实也有点“胡来”。
其三,剧集对刘娥的刻画,还是落入了大女主戏的窠臼中。至少就当前的剧情来说,她的人设与以往观众所常见的超级玛丽苏没什么太大不同。
她的出身是卑微的;经历一定是不幸的;她有着“菩萨”一般的人格,汇聚传统女人身上温良恭俭让等所有优点,丫鬟听她一席谈就对她死心塌地,进入秦王府一下子就获得信赖;任何危险的情境她都能化险为夷,各路贵人常伴左右;她一定能够得到这个国家最优秀最有权势的男子的宠爱;她无欲无求不争不抢,但就是有着遮掩不住的光芒,宰相李沆去世前,都只惦记着嘱咐刘娥,“此生绝不临朝称帝”……
掩盖不住的“主角光环”
剧中的刘娥,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无不散发着浓浓的刘涛气质——一种“国民媳妇”的气质,绝对的善良、绝对的忠诚、绝对的可靠。一代传奇皇后刘娥,在《大宋宫词》里就这样成了“国民媳妇”。历史上的刘娥能够从最卑微的出身登顶权力巅峰,绝非“傻白甜”,但目前剧情没有呈现她的复杂性,观众只能寄望于后续她会有清晰的人物弧光。
《大宋宫词》让人称道的是,无论美术置景还是镜头调度,都体现出那种“简洁素雅,端正持重”的宋朝美学,肉眼可见主创者下了很多功夫。比如借鉴《韩熙载夜宴图》呈现宋太宗对秦王的猜忌,既有推进剧情的功能,也是宋朝美学的一次集中展示,视听手法很惊艳。
借鉴了《韩熙载夜宴图》拍摄了夜宴。
但精致的服化道都是为故事服务的,没有好的故事做依托,一切也许只是买椟还珠。暴跌的评分,之于制作而言,的确不公平;但之于《大宋宫词》迄今的剧本而言,它表达了观众真切的失望。
本期编辑邢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