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轩

因为嘉靖皇帝的私心,明太宗朱棣升格明成祖

由 时爱兰 发布于 经典

大家好,我们的逸仙谈历史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杨红樱老师的书在豆瓣上的评分几乎都是8.0以上,超懂孩子心的她,在书中说出了孩子的快乐、痛苦、担心、渴望……治愈了孩子在成长中遇到的困扰。
文:孤寂寒光(读史专栏作者)
我们看《大明风华》电视剧,有一点特别奇怪,就是熟知的明成祖朱棣,在电视剧里面怎么叫“太宗”了呢?难道电视剧搞错了吗?
不是搞错了,是因为嘉靖之前,大家确实都叫朱棣太宗皇帝。尤其朱棣本人,如果知道后人将之升格为“祖”,一定气得从棺椁里爬起来。
这件事还得从明朝版“爸爸去哪了”开始说起。
熟悉中国历史的朋友会知道,只有开国皇帝才会称为“祖”,比如汉太祖(刘邦真的是汉太祖,叫高祖是司马迁叫的)、唐高祖、宋太祖等。大部分后世子孙都只是称为“宗”,比如唐太宗、宋太宗、明仁宗。就算是李世民这么牛的皇帝,在去世后都不敢称为祖;赵光义从他哥那里弄来皇位,也不敢称祖——称祖,明显证明自己皇位来历不正嘛。
那么,有没有例外呢?还是有的。
在中国历史上很多皇帝都有大功,就称为了“祖”。比如晋武帝司马炎就是“世祖”,因为司马炎一统三国,功劳巨大。还有,虽然前面有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打下坚实基础,但毕竟皇位是他从老曹家正式撸来的。还有就是元世祖忽必烈,也跟司马炎差不多,灭掉南宋建立统一的帝国。
按照这个逻辑,朱棣被叫“成祖”貌似也说的过去,毕竟下西洋、征蒙古、灭越南都是大功。
但是,功劳再大,也就跟李世民一个水平,并没大到统一天下的程度。其实按朱棣自己的行为来看,这也很不正常的。
大家都知道,朱棣的上位是比较不正常的,通过“靖难之役”抢了侄子的皇位。朱棣为了抹去自己这么个污点,一辈子都在证明自己的正统。所以,朱棣在活着的时候称马皇后为自己的母亲。《燕王令旨》中载:“顾予匪才,乃父皇太祖高皇帝亲子,后孝慈高皇后亲生,皇太子亲弟,忝居众王之长。”
实际上,朱棣并不是马皇后的儿子,他的母亲是谁估计被他自己给藏起来了,史学界也是众说纷纭。
这么介意自己正当性的朱棣,如果死后给他上了一个“成祖”的庙号,估计会跳出来骂娘。这不就是明摆着说自己是造反得来的皇位吗?大臣们也是很够意思,死后给他上了一个庙号“太宗”。所以《大明风华》里面就叫朱棣太宗皇帝了。
如果不发生意外,我们今天就会叫朱棣是明太宗了。然而,意外发生了,就是嘉靖皇帝来了。
由于明武宗朱厚照意外死亡,没有子嗣。“国不可一日无君”,于是朝廷的大臣们就从安陆迎来了一位藩王,这就是未来被史学界各种黑的嘉靖皇帝朱厚熜。
本来大家只是觉得迎来这么一位十几岁的藩王,会比较好控制。谁知道以杨廷和为首的文官集团这次真失算了。他们会为他们这个愚蠢的决定后悔一辈子,尤其是杨廷和。
按照礼仪,朱厚熜要认明武宗朱厚照的父亲孝宗皇帝为父亲,孝宗皇帝的皇后为母亲,朱厚照的叔叔阿姨为自己的叔叔阿姨。朱厚熜和朱厚照这对堂兄弟变成亲兄弟。
如果要是其他少年,没什么主见,可能就答应了。毕竟自己当皇帝,好吃好喝,权力名声啥的,就让他过去吧。但是朱厚熜不是别人,从他之后多年不上朝依然将国家掌控在自己手里就能看得出,这个皇帝不是个善茬。
而这次由嘉靖皇帝挑起来的“大礼议”事件,就是他夺回皇权的第一战。朱厚熜坚持认为应该认自己的父亲是皇父,自己的母亲是皇母。
这一战,朱厚熜不能服软,这不仅仅是名义之争,是他的权力之争,宗亲之争。
其实,朱厚熜与杨廷和这帮文官的斗争,从刚到北京就开始了。当时文官们让朱厚熜从东安门进宫,而朱厚熜却一定要从大明门金奉天殿。
看起来这只是从哪一个门走的事情,实际上并没有这么简单。从东安门进入,就意味着自己是以皇太子身份当的皇帝,也就是说他是明孝宗的儿子。朱厚熜这么精明,当然不会同意。
当时杨廷和等大臣堵在大明门不让朱厚熜进,两方就这么僵持起来。
本来,这帮大臣想通过这种方式吓唬住这个小孩,朱厚熜却不吃这一套,对杨廷和等大臣说:“如果你们今天不让我从这个门进,那我就回家。”
朱厚熜这么一说,杨廷和等大臣也就没有了办法。于是,朱厚熜就从此门进入登基为帝。
杨廷和觉得这个小孩太有脾气,必须得吓住他。于是就有了认爹这么个事。而朱厚熜当然要坚持自己的主张,认自己的父亲兴献王为亲爹。
无奈的是,朱厚熜孤身一人,并没有帮手。在一番议论后,年轻的朱厚熜哪里是这些老油条的对手,很快就败下阵来。
没有办法,朱厚熜就想私下与杨廷和和解。朱厚熜就派太监去叫杨廷和过来,好声好气的跟杨廷和要个父母的名分。如果就这么和解了,这件事可能就结束了。可惜杨廷和对于权势太过贪婪,并不买朱厚熜的帐。只是说考虑一下,谁知这一考虑就没有了下文。
朱厚熜左等右等,知道杨廷和是把自己耍了。于是就下了一道旨意,要求内阁给他父母一个名分。谁知道,这道旨意直接被内阁给挡了回来。
有人可能会觉得奇怪,这不是圣旨吗?皇帝的圣旨他们都敢挡?这个还真的敢,因为明朝内阁有“封驳”的权力。对于他们觉得不对的旨意,可以要求重新讨论。
这下朱厚熜郁闷了。突然感到自己虽然贵为皇帝,却并不像民间想的那样呼风唤雨,还得看人脸色行事。看到如此状态,朱厚熜知道只有实力才能扳倒这些不听话的大臣们。
要什么来什么,毕竟想攀附新皇帝的人什么时候都有。新科进士张璁就很聪明,说皇帝是“继统不继嗣”,可以给兴献王另立宗庙。
在张璁的支持下,大礼议再次起了纷争。不过杨廷和权势滔天,张璁等人势单力孤。朱厚熜没有办法,将张璁贬到了南京。作为折中,杨廷和也用迎接太后的礼仪,将朱厚熜的母亲迎入京城。
看起来这件事结束了,实际上这还只是开始。这一年是正德十六年。
嘉靖三年,关于朱厚熜的“爸爸去哪了”再次起了波澜。此时的朱厚熜已经坐稳了皇位,急需一帮自己的嫡系为自己打天下。像杨廷和这帮人早就看不顺眼了。
张璁等人在南京上疏重提旧事,这正好遂了朱厚熜的心。朱厚熜让张璁等人进京,负责处理自己父亲的称号。而此时杨廷和看到时代不同了,就要求致仕。
朱厚熜与杨廷和在此和平分手,嘉靖朝进入了新的时期。
嘉靖三年七月,朱厚熜父亲上尊号“皇考恭穆献皇帝”,九月称孝宗皇帝为“皇伯考”。
朱厚熜算是给自己在历史上正名了。但这还不算完,还得对朱棣的庙号做更改。因为自己是非嫡子继位,跟朱棣一样都属于小宗入大宗。大宗就是嫡长子继承制,其他的是小宗。
当时太庙里面已经有了八个牌位,把他父亲兴献王睿宗放进去刚好九个。明朝规定,太庙只能供奉九个牌位,多的就只能去偏殿。而这个多,就要挑关系最远的人。将来自己死后,太庙的牌位就不够了。将来自己要是进了太庙,肯定要搬出去一个。这个时候肯定就是朱棣被搬出去,那就又要起争议了。为了不让朱棣被搬出去,就得给朱棣换一个庙号,这就只能是“祖”。因为只有“祖”才能永远得到供奉。
所以,为了让自己更加的名正言顺,就改明太宗朱棣为“成祖”,谥号为“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而为了让自己进太庙,就先让自己死的皇后占了一个位置。如此,自己死后被搬出太庙的就只能是明仁宗朱高炽了。
知识的储备,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而兴趣是最大的老师。
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