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韩春光
多年来,由于人们不规范、不环保地生产、使用塑料制品,塑料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为此,2007年国家发布通知,规定自2008年6月起限塑,以期通过提高使用成本减少塑料制品的使用。2020年初,国家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要求从行政和技术两方面采取措施,保证到2025年塑料污染得到有效控制。2020年7月,国家多部委又联合发布《关于扎实推进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详细界定了限塑管理的细化标准。
新限塑令实施以来情况如何?近日记者就此进行调查发现,由于受主客观因素影响,仍有诸多瓶颈需要破解。
■落实情况喜忧参半
记者在郑州市走访看到,一些餐饮门店已经尝试使用可降解塑料吸管,因为可降解塑料吸管重量较轻,成本不算太高。许多餐饮门店已提供纸质吸管作为塑料吸管的替代品,且一些餐饮门店在新规实施前就更换了塑料吸管、餐具和打包袋。但消费者同时也反映:“泡的时间一长,纸吸管就变软了,跟吃卫生纸一样,感觉很是不爽。”
丹尼斯超市、大润发超市、卜蜂莲花超市等的工作人员表示,尽管新限塑令倡导人们在购物时使用可重复使用的袋子,但许多人还是选择购买一次性的塑料袋。
“环保塑料袋质地脆,一不小心就戳破了。”许多外卖小哥告诉记者,送餐时由于担心塑料袋破损,不得不多套几个,外卖送到消费者手中时,都包裹得里三层外三层。
记者在豫北农村调查,发现在许多农贸市场、小超市,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袋随处可见且免费提供,一些白色垃圾由于未得到回收利用、无害处理,零星地留存在路边、沟边。
虽说厚一些的地膜耐用、好回收,超薄的地膜难回收、易烂在土壤里,可一些种植蔬菜的农户在买地膜时,仍习惯购买一次性不可降解的薄地膜,因为这种地膜在市场上容易买、成本低。地膜的销售是按重量计算的,同样的钱买超薄的地膜,可以覆盖更多的面积。
■使用领域有增无减
河南省塑料协会有关专家指出:就塑料产业来说,从原材料的研发生产、技术突破,到制品的生产销售、市场推广和接受程度,再到终端的降解处理,各个环节都存在一些基础性的问题有待解决,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塑料的使用领域越来越多,都给限塑令的稳步实施带来了不小的影响。
塑料带来的污染主要是膜类污染,即地膜、薄膜塑料袋、外卖和快递包装等带来的污染。其中,农业生产中广泛使用的地膜,对环境的破坏性较大。加之不同区域、不同作物使用的地膜不同,目前还没有很好的替代品,这是限塑的重难点之一。
薄膜塑料袋也是限塑的重难点。据统计:我国每年消耗手提塑料袋约550万吨,农村居民人均年使用塑料袋近400个,城市居民仅有约三分之一的人去超市购物自带购物袋。
一次性塑料餐具是限塑的新难点。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选择外卖用餐方式的情况越来越多,由此需要消耗大量的一次性餐具,并产生大量塑料垃圾。
快递包装也是限塑的新难点。近年来,快递业的发展非常快。快递包装中,薄膜袋,内部缓冲物如气泡袋,胶带等是消耗量大、数量增长多的塑料包装品。
塑料包装的另两大应用领域是食品和日化品,其使用量和废弃量也相当大。另外,一些化妆品里使用的塑料微珠因为难以回收,带来的潜在危害也很大。
总之,限塑之所以难限,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如人们长期形成的消费习惯,近年来生活节奏加快,需求急剧增长,新型可降解塑料成本高、研发慢、推广难等。
■如何限塑各方建言
河南省环保联合会有关负责人说,虽然可降解材料已在一些领域推广使用,像一次性购物袋、一次性吸管、一次性餐具等,但可降解材料的发展也存在产品结构不合理、高端产能不足、低端产能过剩等问题,需要不断加强产业引导,完善标准体系。
应该加紧培育废旧农膜加工企业,建立农膜回收利用体系。设立农田地膜残留监测点,通过监测逐步摸清地膜残留污染情况及变化趋势,为持续开展地膜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还应不断加大限塑新规的宣传力度,让消费者掌握限塑的必备知识,根据限塑的阶段性要求,明白自己应该咋做,引导和鼓励消费者逐渐养成选择合适替代品、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习惯。
“人类已经离不开塑料了!无论是替代钢材、木材,还是替代纸质、玻璃及金属,塑料都是相对节能、环境友好的东西。污染主要是由易耗损、难回收、易泄漏的塑料造成的,尤其是一次性使用的塑料制品。选择替代品必须综合权衡产品生命周期对环境的影响,不能为替代而替代、逆环境影响而替代。比如一只由不可降解塑料做的塑料盆子,能够使用多年而不坏,一旦破损可以回收利用,就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河南省塑料协会有关专家解释。
我们今天产生的塑料垃圾,如果得不到无害处理、回收利用,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后,就会成为土壤、水源等微塑料污染的来源。所以在塑料的使用上,大家都应尽力做到减量使用、规范使用、循环使用、绿色使用。
来源:河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