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真实世界的项目群育人系统的构建与实践探索“论坛举办
10月14日,北京师范大学校长培训学院与呼家楼中心小学联合主办了“基于真实世界的项目群育人系统的构建与实践探索“论坛。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培训学院领导陈锁明院长和呼家楼中心小学书记陈风琴书记分别致辞,朝阳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杨碧君、朝阳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教科所所长郭峰、北京市朝阳区教师发展学院书记刘飞、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委会常务副理事长王琪参加了论坛。
北青-北京头条记者了解到,呼家楼中心小学教育集团马骏校长进行了主旨发言:近10年,学校聚焦基础教育改革创新,围绕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针对当下学生自主学习内驱力不强、实践能力不够、创新能力不足、跨学科综合能力缺乏、所学的知识与生活脱节、学习和应用呈现两层皮等痛点问题进行的研究和实践,建构了一套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素养为本位的项目群育人系统。这套系统通过提出项目群育人理论主张、建立“六类六级三层面”项目群、构建“项目—驱动—生成”实施模型、建立“全域·全员·全程”的评价体系的全方位建构,提供了一个可应用的、规范化的样本范式。它旨在打通学科边界和家校社联系,以项目群为载体,用项目驱动的方式,让学生走进真实的生活和社会,在自主探究、动手实践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自主学习的内驱力,培养必备品质和关键能力。
在“校园从业记”项目展示中,学生从疫情之后社会上、包括家长工作有了变动的视角出发,感受到“挣钱”的不容易,从而产生了盘活学校资源,组建物业公司,尝试在校内进行“从业”的计划,后勤部、财务部、宣传部等部门一应俱全。在不断的体验中,孩子们深刻体会到,看似简单的物业师傅的活,到了他们手里居然不是那么简单!部门的管理者怎么进行团队工作的平衡?赚来的钱都是自己的吗?有没有进行成本核算?每个步骤的尝试,是不是需要进行不断的共识、复盘、调整?这些都是孩子们在研究中不断提出的“驱动问题”。而问题怎么解决,语数英课堂中的知识帮了大忙,老师在团队活动中的沟通、合作关键点上的引导,让孩子们在研究中深刻体会到爸爸妈妈“挣钱”不易,每一个职业都值得被尊重,体会到所有的成长都来自于不断的反思和调整,来自于思维方式的变化。
而一场小型发布会也在论坛中展开。这场“反磨叽攻略白皮书”发布会,重点在于解决家长们最为关心的“孩子拖拉的问题”。孩子们从问卷调查开始,发现“磨叽”是个普遍问题,而拖拉背后的原因值得深思:学校减负,家长增负;学生的时间规划能力不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独特的学习方式;孩子们对于作业的类型有着新的期盼等等。项目研究中,孩子们不仅翻阅、搜集、整理了大量的信息,还针对自身情况进行了“反磨叽攻略白皮书”的撰写,现场还进行了扫码售卖。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培训学院领导陈锁明院长、柳夕浪教授给予了点评,在当前双减背景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课程改革的突破口,也是创新人才培养的着力点。怎样的学习方式更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激发?如何创设适合中国学生发展的本土化的创新型实践育人系统,是每个教育者需要探索的。《基础教育课程杂志》主编付宜红 、《基础教育论坛》主编于勤针对学校的育人体系构建和探索以及孩子们的精彩展示给予了高度评价。北京市呼家楼中心小学提出的 PDC(project 项目—driven 驱动—creation 生成)教育理念是基于以如何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培养目标进行的探索。 为探索适合中国本土化 “学与教方式”, 在教育改革实验中给出中国式答案。
在双减的政策背景下,怎样在有效的时间内让学生学会学好,学足?课堂提质增效对于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提出了新的要求。呼家楼中心小学教育集团在2020年进行的全体教师、班主任系统培训之后,与北京师范大学校长培训学院进行合作,借助高校专家资源,启动“PDC理念下项目群育人能力提升高级研修项目”,结合学校教育实际安排研修专题,提升干部管理思维和能力,提高教师育人能力和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教育质量,打造特色办学品牌。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蒲长廷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杨益
编辑/谭卫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