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市中小学校将于9月1日正式开学。眼下,距离新学期开学只剩两周,孩子们的假期计划完成得怎样?作为假期巩固学习成果的“抓手”,孩子的暑假作业向来在假期里让很多家长头疼,最怕临开学了还要疯狂补作业,手忙脚乱。
今年是“双减”政策落地后的首个暑假,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少学校布置的暑假作业也在悄然发生改变:让学生机械抄写、盲目刷题的少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系列特色多元、鼓励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实践类作业,倡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个性化地解决真实问题。
与此同时,老师们也在通过各种方式,指导并督促学生完成假期作业,避免“临时抱佛脚”的情况出现。
“温故”却不枯燥,个性化作业受欢迎
暑假只剩下最后两周时间了,这两天,海华小学的一些家长陆续在朋友圈“晒”出了自己孩子的暑假作业。“字典小书”“看图说故事”“口算手册”“智慧英语笔记”……其中有“手作”,有视频,也有思维导图。乍一看,孩子的作业内容无外乎是上学期学习的语数英等学科的基础知识,但呈现的形式却和以往的暑假作业大不相同。
是什么让家长从追着孩子补作业,变成了兴高采烈地晒作业?记者从海华小学获悉,早在上学期末,老师们就从学生视角出发,对暑假作业进行了系统改造、升级,让孩子们在“温故”的同时不觉得枯燥。
一本手掌大小的“字典小书”,记录着易错字、同音字、形近字等内容。这是一年级学生的语文特色作业——制作个性化的“字典小书”。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一年来的字词掌握情况,结合具体的情境,设计属于自己的字典小书并进行美化。在创意制作“字典小书”的过程中,既锻炼了动手和思维能力,也对基础知识进行了复习巩固。
数学老师要求一年级的学生每人自编一本《口算手册》,每天设计10道百以内的口算题并计算出结果。一个假期下来,每个孩子的《口算手册》上都多了几百道自制的口算题,既加深了印象,也大大提升了计算速度。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自编应用题也成为有趣的暑假作业。“计算买水果的总价、求路上花费时间、算年龄差……”通过每天的观察和纪录,大家不仅出了题,解了题,也发现了原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升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防止学生和家长“忘记”完成作业,各学科老师都精心制作了讲解指导视频,发布在班级文件夹中,让学生随时随地都能查阅。“最近,我们还开设了一些线上小组辅导和直播答疑来督促学生按时完成作业,根据大家的作业完成情况,做一些分析指导。”海华小学二年级班主任朱婷说。
在实景作业中,体会成长的快乐
不久前,教育部发布的《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提出,根据不同学段制定了“整理与收纳”“家庭清洁、烹饪、家居美化等日常生活劳动”等学段目标,并将于2022年秋季学期开始执行。在这个假期,不少沪上中小学生的暑假作业里,动手实践的内容有了明显提升。
最近,除了完成书面作业,黄浦区教育学院附属中山学校的学生们可没闲着。在家长们的帮助下,不少孩子成了厨房“小达人”,让“香飘四溢”的暑假作业不断从各个家庭涌现,冲击着屏幕那头老师们的味蕾。五(2)班的穆一诺在妈妈的帮助下,学习制作了《砂锅黄鱼》,五(1)班的李梓嫣则和爸爸一起合作,复刻了《哆啦A梦》中的美味甜点——铜锣烧。在品尝劳动成果之余,李梓嫣还将铜锣烧送给了楼上的志愿者阿姨,表达内心敬意。
不久前,学校“娃娃农场”种的西瓜果熟蒂落。为了让学生们能够品尝到他们此前亲手种下的劳动成果,自然老师刘中原专门把西瓜带到校外,邀请一些学生和家长前来品尝。夜幕降临,许久未碰面的孩子们和老师围坐在一起,一边品尝着自己的劳动果实,一边交流起各自假期计划的完成情况。
“借助暑假这段难得的亲子相处时光,我们将学校的特色课程‘中山云厨房’进行了项目化延伸,引导学生从认识烹饪工具开始,逐步学习、练习和掌握不同饭菜的烹饪。”黄浦区教育学院附属中山学校校长马园根表示,相比坐在书桌前完成作业,学校更希望学生们能在暑假中多动手,多实践,在实景作业中体验成长的快乐。
作者:王星
编辑:王星
责任编辑:樊丽萍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图:受访学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