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轩

手稿|价值百万的大清纸币,你见过吗?

由 东方崇学 发布于 经典

特约撰稿人:中国收藏家协会理事、全国钱币收藏联盟副主席牛双跃先生

2016年秋拍,光绪年北洋铁轨官路总局/山海关内外铁路局流通票、样票计8枚,拍卖成交价172500元!

上期多宝笑谈带大家详细了解了大清户部银行与大清银行纸币的历史和收藏价值:手稿 | 价值百万的大清纸币,你见过吗?(二)

本期为大清纸币的最后一起,多宝笑谈将带着大家继续了解北洋铁轨官路总局英洋票、北洋银元局铜元票的历史和收藏价值,喜欢的朋友请多多点赞关注。

本期有较多史料,因此文章较长,请耐心阅读。

北洋铁轨官路总局英洋票的历史和收藏价值

大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清政府因在山海关修建海军基地,决定修筑从天津到山海关的“津榆铁路”东段和山海关到奉天(今沈阳)的关东铁路。为此,设立“北洋铁轨官路总局”(又称“北洋官铁路局)驻山海关。委任当时的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事务大臣李鸿章为督办,盛京将军裕禄为会办,主持经办从京畿到奉天的铁路修筑事宜。

山海关北靠燕山,南临渤海,扼守华北与东北之间狭长的陆路交通要道,地势险要,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商朝时,属孤竹;周朝时,属燕地;秦、汉时,属辽西郡。北齐和隋唐时都在这一带修建过城关,今日在抚宁石门寨,仍可看见北齐长城遗址,隋文帝时,设置榆关,元朝时称迁民镇。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大将徐达修筑长城,在此设立关城,因位于山海之间,故名“山海关”,归隶永平府管辖。嘉靖年间,蓟镇总兵戚继光重修了山海关及附近的长城段——角山长城。在关城以北修筑了北翼城,以东的欢喜岭(又名凄惶岭)上修筑了威远城。 崇祯年间,兵部尚书孙承宗在关城以南及海边修筑了南翼城和宁海城。宁海城背接长城,高3丈,周长1里,从陆地直插海中,状似龙首,故又称“老龙头”。此外还有城堡、水关、墩台等多处,星罗棋布,相互呼应。以上共同组成了布局合理、层次分明、严密坚固的山海关防御体系,历来是中国最紧要的军事重镇之一。

明人概括山海关的战略,“内拱神京,外捍夷虏,最契紧处”。枢辅大学士孙承宗指出:“关门系天下安危”。天启二年(1622年)有兵力七万九千八百六十九人,马一万二千七百六十匹,次年,马步兵员已达十万。御史汪裕疏言:山海关“现存之兵,御侮有余,定额之饷解给无难”。 明末镇守山海关的将领吴三桂与清摄政王多尔衮合作,在山海关前击溃了前来征讨的李自成军,并带领清军大举入关,由此导致了李自成大顺政权和南明政权的覆亡。清朝时,山海关为临榆县城,因位于北京与盛京(沈阳)之间,而有“两京锁钥”之称。清末和民国时期,关城周围又成为战场,八国联军战争和九一八事变后的长城抗战都在这里率先爆发。山海关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关内”、“关外”、“闯关东”、“关东军”等称谓,均指山海关而言。

铁路于光绪十八年(1892年)开始施工,二十年(1894年)修至山海关外的中后所(今辽宁省绥中县)。

大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4月22日北洋铁轨官路总局在英国伦敦印制了“英洋票”,并开始发行。面额见有“壹圆”、“伍圆”、“拾圆”三种。“北洋铁轨官路总局”所发英洋票为横板钞票。

中国传统纸币上的图案,多以想象中的神仙故事人物、程式化的景物花卉、抽象的纹饰等为内容,极富理想主义人文色彩,绝少有与钞票发行背景相关的图案。但此钞票纸币正面图案均为四角游龙,外边框饰卷云纹,间有太极图。票面文字均为汉字。英洋票左边文字为”“北洋铁轨官路总局”;右边文字为 “凭票计取英洋壹圆(或伍圆、拾圆)”。图边文字自右向左旋读“光绪岁次乙未三月吉日造”。图案正中图景是一列冒着滚滚浓烟的蒸汽火车拉着数节车厢正行驶在津榆铁路的滦河大桥上。大桥北面是层峦叠嶂的群山。大桥之南,白云之下,滦河之上,几叶轻舟,帆影点点……这番景观基本属于当年的真实写照。清朝末年,在修建铁路滦河大桥时,国外工程师没有建成,詹天佑借鉴前人经验,并经过勘察和摸索,科学地制定大桥建设方案,采用了“压气沉箱”的技术进行桥墩施工,还创造性的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施工,最后历时两年多,滦河大桥建成通车。

纸币背面中央图案是以万里长城第一关——山海关城的一角为背景,并绘出山海关东面及南部临海长城的一段。山海关东南城角上高耸着1933年“榆关事变”中被日寇炮火轰毁、今已不存的奎星阁。南段长城,一列火车正从南水关豁口处驶向关外,北侧城台之上,还插有大清帝国的黄龙旗。这也是中国货币发展史上第一种绘有与纸币发行背景有关联的实景图案的纸币。背面文字全部为英文,无一汉字,发行钞票的铁路局名被译为:“中华帝国铁路局”(“IMPE-RIAL CHINESE RAILWAYS”),反映其是中国官方发行的货币。这也是史上有案可稽的“中国纸币上的第一张火车图”。

北洋铁轨官路总局英洋壹圆是中国历史上发行时间最早的银元票,也是中国官方发行的第一种以银元为单位的钞票,无论流通票或样票,均极为难得。这些清代官办铁路局发行的钞票,当时在筑路沿线的工地及城乡使用,信用甚好。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中国,天津到山海关一线的铁路被英、俄等列强军队占据,以上钞票随之废止。

北洋铁轨官路总局英洋票流通时间短、发行量少、存世量稀少,因此收藏市场极难遇到。目前英洋票的市场价格约为3000-6000元左右,品相极佳的则可以达到万元以上。

2014年嘉德春拍,光绪乙未年(1895年)北洋铁轨官路总局英洋壹圆,九成新,拍卖成交价34500元!

山海关内外铁路局洋银票

大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清政府将关内天津至古冶的一段商办铁路收归国有,任命时为总理各国事务大臣、津芦铁路督办的胡燏棻为督办,接办了从天津到山海关的整个津榆铁路,更改原来的“北洋铁轨官路总局”为“山海关内外铁路局”,局址仍设在处于枢纽位置的山海关。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山海关内外铁路局为筹集资金开始发行“洋银票””。“山海关内外铁路局洋银票”设计样式、图案、面额等与“北洋铁轨官路总局英洋票”完全相同,只是改换了局名和年份。“洋银票”币面文字是“山海关内外铁路局”、“凭票计取洋银壹圆(或‘伍圆’、‘拾圆’)”、“大清光绪贰拾有四年造”等。面额分别为壹圆、伍圆、拾元三种。也是在英国伦敦印制,时间为1899年1月2日。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由于列强欺凌过甚,激起中国百姓普遍的愤恨,造成义和团的兴起,以“扶清灭洋”为号召,拔电杆、毁铁路、烧教堂、杀洋人和教民。清政府听信义和团能够刀枪不入,杀光洋人,便于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五月二十五日对十一国宣战。为扑灭义和团的反帝斗争,扩大对中国的侵略,英、美、法、俄、德、日、意、奥等八国组成的侵略联军,于1900年6月,由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率领,从天津租界出发,向北京进犯。天津到山海关一线的铁路被英、俄等列强军队占据,铁路的修筑也一度停止。此时山海关内外铁路局已经停办,并遭受抢劫。尤其各处路局亦遭联军占领。1900年是中国农历庚子年,因此被称为“庚子国变”或“庚子国难”。

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辛丑条约》,亦称《辛丑各国和约》、《北京议定书》,是中国清政府和大英帝国、美利坚合众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德意志帝国、俄罗斯帝国、大日本帝国、意大利王国、奥匈帝国、西班牙王国、尼德兰王国、比利时王国,十一国政府在义和团运动失败、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后签定的一个不平等条约。 条约签订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七月二十五日,辛丑年,故名辛丑条约。因条约签订日为阳历9月7日,因此有"九七国耻"一说。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袁世凯又与英国军务处在京签订《英国交还关内外铁路章程》。至此,才由英国出面交还山海关内外铁路。同年八月之后,该局继续修筑大虎山至新民段铁路,长69公里,于1903年竣工。同年,北京至新民包括通州、营口等支线通车,铁路全长达到940公里。

1902年9月29日清政府从八国联军手中收回京榆铁路(北京至山海关)的管理权后,天津副邮政司长申玛思几次致函邮政总办,建议利用收回的京榆铁路,效仿英国军部火车邮局的模式,开办中国火车邮局。邮政总办采纳了申冯思的建议,并于1902年10月28日开办了北京至山海关,北京至塘沽两个火车邮局。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设置邮传部。在此之前,交通行政无专管机构,船政招商局隶北洋大臣,内地商船隶工部,邮政隶总税务司,铁路、电政另派大臣主管。铁路又曾改隶商部。设部后,一切并入,置尚书及左右侍郎为主管,分设船政、路政、电政、邮政、庶务五司,各有郎中、员外郎、主事等官。所辖有邮政总局、电政总快速 及各省分局、电话局、交通银行(包括北京总行及上海、汉口、广州分行)、铁路总局及京汉、京奉、京张、沪宁、吉长、广长、正太等各路局。宣统元年(1909),省庶务司,增承政、参议二厅。三年,改尚书为大臣,侍郎为副大臣。辛亥革命后,北洋政府改为交通部。

8月,山海关内外铁路局改称京奉铁路局,归属邮传部管辖。京奉铁路是关内农民闯关东的主要通道,也是晚清至民国早期利润最高的铁路,由詹天佑主持修建的京张铁路资金皆由此出。

“英洋票”和“洋银票”都是以银元为钞票单位,因此说,两种钞票都属于中国近代货币中的所谓“银元票”。这些清代官办铁路局发行的钞票,当时在筑路沿线的工地及城乡使用,信用甚好。但随着八国联军入侵中国,天津到山海关一线的铁路被英、俄等列强军队占据,以上钞票随之废止。所以,无论“北洋铁轨官路总局”所发英洋票和“山海关内外铁路局”所发洋银票存世均很稀少,特别是全套的英洋票和洋银票在民间交流中很难见到。

目前收藏市场的洋银票和英洋票的价格类似,普品的价格基本都在几千元上下,品相极佳的价格则要万元以上!

2011年嘉德秋拍,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山海关内外铁路局伍圆,八成新,拍卖成交价57500元!

北洋银元局铜元票

北洋造币厂始于北洋机器制造局于1877年局内设“津局”鼓铸制钱。然经庚子之变,惨遭八国联军洗劫的天津,已是满目疮痍,商业店铺几乎完全毁于炮火,经济凋敝,市场萧条,物价飞涨,民不聊生,是名符其实的重灾区。尤其是洋兵劫掠了官府、商号的上千万两现银,形成“津市钱荒,商民交困”的局面。同时,因制钱(辅币)短缺,市场交易“往往以竹片、纸条代充找付,殊属不成事体”。

光绪二十八年,北洋大臣袁世凯上奏朝廷建议于天津设立“北洋铸造银元总局”局址选在天津河北西窑洼护卫营,周学熙为该局总办。

当年直隶总督府设于保定,袁在赴保定前夕,嘱周学熙,“我月余归来,冀见鼓铸之成功”。周学熙选定河北大悲院残址,聘募技师,招集工匠,于废墟中“搜求机器”,“精心构思,设法修配,昼夜兼营”,在“库款支绌,无可筹措”的情况下,只能由北洋支应局“借拔”银十三万五千余两,并向民间“息借商款”以为支持。经紧张筹办,仅70余日“房屋机器,一律告成”。待袁世凯归来,“诧其神速,推(周)为当代奇才”,更谓周“可以集事”,“嗣后以一切工业建设相委”。  据史记载,开铸铜元可日产33万枚,当年便铸出上千万枚。最直接、最现实的效果是,“市面赖以接济,物价顿平,人心大定”。铜元问世之初,还只在天津流通,其后才向省城流通。

该局对于纸币的功绩还在于充实天津银号营业发展,稳定基础,协助调解周转,使北洋天津银号纸币信誉卓著。因周学熙同时负责天津银号和北洋银元局,光绪三十一年,借鉴湖北银元局发钞之经验,北洋银元局破例分担发行铜元票。目前见有北洋官报局印制的北洋银元局光绪三十一年造当十铜元伍拾枚、壹佰枚、伍百枚三种。

北洋银元局铜元票为传统直型票。黄底色印深蓝色图案。票面之上为清代传统图案,即左右对称的二龙戏珠图。图的下方标明“北洋银元局当十铜元”。中心是面额,并用篆书书写“北洋50(或100、500)铜元”反白防伪。面额左边为竖书的年号“光绪三十一年造”,右边是竖条空白即可以填写的“…字第…………号”。票背是汉满文字文告。

北洋银元局铜元票发行冠字采用的是“千字文”,每个冠字以千张为限。但其发行之时正值市面制钱极度匮乏,很难以铜元一枚兑换制钱十文,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老百姓均将此铜元票与制钱相辅使用。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四月北洋银元局改名为“直隶户部造币北分厂”,隶属于户部造币总厂。次年八月更名为“度支部造币津厂”。宣统二年(1910年)四月,奉度支部令裁撤,自此北洋银元局宣告结束。

“北洋银元局光绪三十一年造当十铜元”券存世数量甚少,一般民间钱币交流会很难见到,即使国内大拍也不常见。单张纸币的市场价格基本都在万元以上!另外它还有一个很奇特的现象,即:行用票大额偶见,小额罕见。未签发票小额偶见,大额罕见。其中端倪恐局外之人很难说清一二。

2013年嘉德春拍,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北洋银元局当十铜元壹百枚,八五成新,拍卖成交价97750元!

下期多宝笑谈将开启大清钱币系列,敬请关注!

多宝笑谈,谈笑古今,点赞+收藏+关注,多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