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尚书令是一个重要的官职。尚书令始于秦汉时期,本为少府的属官,负责管理少府文书和传达命令。但是,为了削弱丞相的权力,尚书令的权力在汉朝时期实现明显增长。特别是在汉末三国时期,尚书令可谓分走了部分丞相的权力。比如蜀汉丞相诸葛亮去世后,他的继承人蒋琬就担任尚书令一职。隋唐时期,尚书令为尚书省长官。
在三省六部制之下,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的长官,都可以称之为宰相,所以尚书令作为尚书省的长官,自然可以称之为宰相。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唐朝接近300年的历史中,只有两人曾担任过尚书令这一官职。更为关键的是,担任尚书令之后,这两人最后都当上了唐朝皇帝。那么,问题来了,这两个人分别是谁呢?
一
首先,唐太宗李世民在即位之前,曾担任上述两一职。义宁元年,李世民鼓动父亲李渊起兵反隋,是为晋阳起兵。李渊封李世民为敦煌郡公、右领军大都督,统帅右三军,起兵攻入长安,并且灭隋。武德元年五月,李渊废黜杨侑,称帝,改国号为唐。在唐朝正式建立之后,唐高祖李渊封李世民为尚书令、右翊卫大将军,进封秦王。
作为唐朝历史上第一任尚书令,也即作为尚书省的长官,李世民得以参与朝政的处理,从而培养更多倾向于自己的势力。当然,更多的时间内,李世民还是在外征战,为唐朝一统天下而立下赫赫战功。在此基础上,战功赫赫的秦王李世民,无疑和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形成了冲突。而这,直接导致了玄武门之变的爆发。
二
武德九年,秦王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隐太子李建成和巢剌王李元吉。玄武门之变后,秦王李世民被唐高祖李渊册立为太子。唐高祖李渊退位后,李世民正式即位,年号贞观,是为唐太宗。对于唐太宗李世民,不仅其曾经担任的尚书令一职空缺,李渊特别为李世民册封的天策上将,自然也没有人敢担任此职。
不过,到了唐朝中期,尚书令一职终于出现了第二位人选,此人就是唐德宗李适。根据《新唐书》、《旧唐书》等史料的记载,唐德宗李适,祖籍陇西成纪,唐朝第九位皇帝,唐代宗李豫长子。李适最初被封为奉节郡王,对于李适来说,即位之初经历了堪称唐朝历史转折点的“安史之乱”。
三
宝应元年,李适担任天下兵马元帅,改封鲁王、雍王,在名义上统军平定安史之乱。公元763年,李适被拜为尚书令。对此,在笔者看来,担任尚书令这一官职,已经意味着李适即将被册封为太子之位了,因为他之前担任此职的就是李世民。果然,到了广德二年,李适被立为皇太子。大历十四年,李适正式即位,是为唐德宗。
安史之乱后,唐朝的国力走向衰落。对此,唐德宗李适在位初期,坚持信用文武百官,严格限制宦官,并通过一系列手段来恢复国力,颇有一番中兴气象。不过,非常可惜的是,唐德宗李适在位后期发动削藩战争,并委任宦官为禁军统帅,没能将中兴的气象延续下去。由此,在唐朝接近300年的历史中,只有唐德宗、唐太宗这两位皇帝担任过尚书令一职。因为这一情况,其他重臣自然是不敢觊觎这一官职。
四
最后,《新唐书·郭子仪传》中记载:子仪至自泾阳,恩赉崇缛,进拜尚书令,恳辞,不听。诏趣诣省视事,百官往庆,敕射生五百骑执戟宠卫。
广德二年十二月,安史之乱被平定之后,唐代宗任命郭子仪为尚书令,郭子仪恳辞不受。从唐代宗的角度来说,这是因为郭子仪在平定安史之乱中立下了大功,所以才想册封他尚书令这一官职。在郭子仪第一次拒绝之后,唐代宗又命五百骑兵持戟护卫,催促他到官署就职,郭子仪仍不肯接受任命。
对此,郭子仪也解释了原因:“唐太宗皇帝曾任此职,因此历代皇帝都不任命,皇太子任雍王,平定关东,才授此官,怎能偏爱我,违背重要规定。”面对郭子仪的这一回答,唐代宗也不好再勉强郭子仪了。连郭子仪这样的重臣都不敢担任尚书令这一官职,说明在唐朝历史上,其他大臣自然对尚书令非常敬畏了。在唐朝之后,尚书令在五代十国时期成为虚职,成为荣誉官职。元朝时期,尚书令时置时废,为相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