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铁路事件:刚上任的少帅干的荒唐事,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张学良的一生可以说是丰富多彩,他是花花公子,红颜知己遍地;他也是一名军事家,尽管丢了东北;辉煌过,也落魄过,虽然他的落魄强过了当时大多数人的生活。凡事总要有个开端的,在张学良还是少帅的时候,最多撩一撩官家小姐,毕竟头上还有老爹压着。当张作霖在皇姑屯事件中丧生时,少帅升级成了大帅,手里的权力大了,就想搞点事情,第一炮就瞄准了苏联。
01、中东铁路 俄国扎在中国的一根刺
中国东部铁路简称中东铁路,别看名字里面是中国,实际上是由沙俄和日本把控的。这条铁路是沙俄为了能够更好地掠夺中国,控制远东,因而在中国土地上修建的铁路。
建造的历史并不久远,是在18世纪末,根据李鸿章签订的《中俄密约》而修建的,这条铁路通过了通过黑龙江、吉林直达海参崴,和西伯利亚大铁路相接。
在1898年,通过《旅大租地条约》,修了从哈尔滨到大连的铁路支线,形成了“丁”字形的铁路路线,主线支线一共2800余公里。由于铁路的宽度和国内的不同,就不和国内铁路接轨,沙俄为了能够控制铁路,创建了东省铁路公司,不仅控制铁路的使用权,还包括了铁路两侧近十公里宽地带的行政权和司法管理权,这就是变相的侵占领土!就这样,在东北内部有了一个受管控的地带,甚至比普通租界还要大。
沙俄仅通过铁路砍伐运输原木就有三四亿元,而中国人不被允许砍伐,东北人在自己的土地上过得如此憋屈。这条铁路渐渐地成为了沙俄对东北进行侵略的工具和基地,让沙俄对于东北有了更好的把控力度。
在日俄战争爆发后,俄国战败,与日本签了《朴茨茅斯条约》,把中东铁路一分为二。日本控制的长春一侧铁路被称为南满铁路,另一侧仍归沙俄所有。
02、十月革命 沙俄内乱看到希望
在1917年,十月革命爆发,沙俄发生内乱。在国内叛军和外国军事干预下,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内外交困,暂时没有管在沙俄时期侵略东北得到的政治经济等等特权。在这个空档,中国回收了在铁路附近的驻军、司法、行政等部分权利,权利没有回收完整。
为了解决新困境,苏俄表示愿意和中国友好交往,列宁治下的苏俄在《第一次对华宣言》公开声明:中东铁路“归还中国,不受任何报酬”,表示愿意放弃原来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和获取的种种特权。但是到了真正商谈的时候,苏俄政府却不再愿意归还任何一块领土,包括原来承诺的。尽管如此,双方还是签订了《中俄解决悬案大纲协定》。不过,当时是北洋政府和苏俄政府签订的,而冯玉祥正是依靠苏俄扶持的军阀,他占领了北平。
实际上掌握铁路权力的张作霖并不同意他们签署的协定,苏俄代表只能和张作霖再次签订《奉俄协定》,其中关于中东铁路规定:中东路纯系商业性质,中东路无偿全部交给中国的期限缩短为60年,并在此期间内允许中国赎回。在没有赎回之前,铁路业务由两国共管。但是之后俄方破坏协定,双方关系恶化。
此后,张作霖先后强行回收了中东铁路工务、地亩、医务、电务、经济调查权、教育权、松花江航行权,还接管了电报电话、大小船只、附属遗产等等。虽然苏俄代表加拉罕表示了强烈的抗议,由于他和冯玉祥关系好,张作霖一度认为这是对他的挑衅,对他们进行严厉的打击报复,最终加拉罕被逼离开中国。
由于张作霖的强硬操作,到了张学良执政时期陆续收回的电话权和气象站,苏俄也表示默认了。关内在张作霖执政时,稳步繁荣上升,而到了张学良时期达到了顶峰。反观苏联,由于新政权的建立,国内动荡不安,很多人离开故土到东北安家,丧失劳动力使得经济凋零。这就形成了东北繁荣而苏联荒凉的假象,给了张学良错误的信号,认为是时候出击了。
03、少帅上任 发动中东铁路战争
之前的张学良依靠父亲,没有承担那么大的压力。当张作霖身死之后,宣布东北易帜,归顺国民政府。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张学良忽然发现现在的东北饱受日俄两国的压迫,不堪其苦。
南京国民政府为了切断苏联和中国联系,加上要消耗东北实力,于是把东北的繁荣和苏俄对东北的浸透夸大化,沉浸在权利的喜悦里的张学良信了,更加想要回收铁路。
于是在1929年7月,在蒋介石的支持下,东北开始驱逐境内的苏俄人,强制关闭了领事馆,这一举动惹恼了苏俄,双方断交。
当时苏俄的执政者斯大林一个月内组成了特别远东集团军,调集了3个步兵师、1个骑兵师、一个蒙古骑兵营来备战,先进的武器包括了飞机、坦克、火炮等等重武器。张学良也为作战作了准备,组建了“抗俄军司令部”,动员之后分东、西两线驰援边境。这可以说是中苏之间最大规模的战争。
由于俄方的司令布留赫尔参与过中国的北伐战争,对中国十分熟悉,让特别远东集团军都做好了准备。在10月12日向着松花江口发动了攻势,由于苏俄海军强盛,包括“雪尔诺夫”、“红色东方”浅水重炮舰,还有“红旗”号、“无产者”号炮舰,在水战中,东北江防舰队打大败。再加上苏俄飞机的支援,从凌晨到中午时分,东北海军5艘军舰被击沉,200余名官兵阵亡。同一时间,在同江登陆的苏俄军队也利用重武器占领了同江县城。不仅战争惨败,还有数十人被俘。尽管后来守将用破旧的船只形成了堵塞线,还是很快被苏俄攻破。至此,张学良的江防系统全面崩溃。
在满洲里方向,苏俄集中4万余人,重武器包括了数百门的大炮和几十辆坦克、几十架飞机,在开始大规模进攻之后,中国守军节节败退。由于进攻地区涉及到了市区,而且这个时候战斗已经没有多大意义,为了保护居民和外国侨民生命财产安全,就停止战斗,在双方交涉之后,中国军队缴械投降。
04、惨败归来 还是太年轻了
毫无疑问,这次战争以张学良完败结束,东北谈判代表和苏俄代表签署了《停战议定书》。在停战协议书被承认之后,双方又在伯力外交公署进行了谈判,《伯力协定》签订,协议规定两国立即息争,中东铁路恢复中苏合办,苏军尽速退出满洲里,彼此释放所俘军民,重设领事馆。苏俄原来在中东铁路享有的一切权利全部恢复,至此中东铁路事件完结。
尽管在败兵期间,张学良曾向南京国民政府,但是煽动起战争的国民政府,并未给予一兵一卒,还要张学良一起来参与内战。面对惨烈战况,张学良不顾南京政府方面的禁令,和苏俄签署了停战协议。
那么,对于当时拥有精兵强将的张学良,是如何把一手好牌打烂的?
首先,当时张学良面对中东铁路的被苏俄长期霸占,东北主权严重受损,而在张作霖时期利用苏俄内乱,收回了一部分权利,再加上对于双方实力的错误估计,让张学良对于收回中东铁路有着莫名的自信。
其次,就是当时的苏军还保留了大量优秀的将领,并且当时在经过了斯大林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之后,在工业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苏军的武器装备因此产生。
还有一点就是当时的东北军,对于收回中东铁路,更多的目的地是想要贪污分肥,完全不是以大义出发,而苏联当时继承着沙俄的民族利己主义,早已将中东铁路视为自己的囊中物。
结语
张学良刚上任打开的第一枪,以失败告终。本来是想要收回中东铁路的,结果消耗了大量的武器弹药,折损了数员大将,被苏军摧毁了东西两侧防线,无数的机器车辆、电机材料、无线电台等,不是被炸毁就是被苏军抢劫一空,苏军占领的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交汇处面积达 360平方公里的抚远三角洲被继续占领,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