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老师每年都会碰到有学业成绩特别出色的孩子,一谈到报考师范类院校,头摇得比货郎鼓还快。为什么呢?其实主要原因不外乎两个,一个是偏见、另一个是现实,怎么说呢?
偏见是家长和考生对于师范类大学管中窥豹的认识,而现实则是师范类高校自身存在不能够回避的缺陷。
一、偏见
(上图由缪老师亲手拍摄于北京师范大学)
1、偏见——教师
社会上对于普通教师的认知是什么呢?收入低、工作苦、行政累、不着家。全国绝大多数教师月收入在5000元之下,工作辛苦就不必说了,除了教学还要承担很多的行政工作,除此之外,工作的重压和时间投入决定了能够照顾家庭的精力有限。
很多人说,当老师不就是为了退休之后待遇好吗?不得不承认,做老师退休后的福利还真的是不错的,但也别忘了有很多老师退休之后,其实享受不了多少年的退休待遇,为什么呢?工作过劳,所以。。。
(上图由缪老师亲手拍摄于华东师范大学)
2、偏见——只能做老师
很多家长和孩子经常问我:考入师范大学今后是不是只能做老师。我给出的答案是:绝对不是!肯定不是!如今的师范类大学早已经不是只有教育学专业了,开设了很多的学科,所以将来的就业出路其实很宽泛。
全国比较出色的师范类院校,已经基本没有只开设师范专业的了,除了师范专业,绝大多数院校开设了其他人文社科类的专业,比如经济学、法学、历史学等等。而在理学、工学、农学、医学方面,绝大多数的师范类院校的确不曾开设。
二、现实
(上图由缪老师亲手拍摄于华中师范大学)
1、现实——眼界
师范类院校通常校园不大(西南大学这样的巨无霸是特例),人文社科类专业比较集中,接触不同人的机会肯定没有综合类大学那么多。再者,悬殊的男女比例,也让部分家长和孩子畏惧不已。
师范类院校开设的专业不多,跨学科跨专业的讲座机会就少了一些,再者师范类学生多以未来从事教育行业为目标,选择可能不够多元化,也让自己的眼界受限。
(上图由缪老师亲手拍摄于陕西师范大学)
2、现实——专业冷门
高考状元最喜欢选的学科门类是经济类(经济学、金融学、金融工程、投资学、财政学、税收学、贸易类等等)和管理类(工商管理、财务管理等等)。而这些专业方向,往往都不是师范类大学擅长的。
最近几年火遍大江南北的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专业,都属于工科范畴,更不是师范类院校的拿手菜。
(上图由缪老师亲手拍摄于西南大学)
3、现实——考研大本营
除了教育部直属的六所师范类院校(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和三所顶尖省属211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和华南师范大学)。很多师范大学的学风很浓,但同时考研风气、考证风气也是很浓,使得校园里少了些活力和朝气,这也是很多家长和孩子考虑的。
孩子毕竟年纪还小,活泼好动、喜欢社交是他们的本性,在这方面,师范类院校的确不如综合类大学那么有吸引力。
你可以不关注我,但你要关注孩子或者自己的高考!
你可以不给我点赞,但我要为你努力学习高考知识点赞!
本文由缪登峰老师原创,谢绝一切未经许可的转载,仿冒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