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展示的确定性

  【文化评析】

作者:罗容海(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副研究员)

前几日,教育部首场教育2020“收官”系列新闻发布会透露,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2019年首次超过4万亿元,有效带动了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首次超过5万亿元,支撑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国民教育体系,建立了世界上覆盖最广的学生资助体系,有力推动了我国教育总体发展水平跃居世界中上行列。

虽然2020年的具体数据还没有出来,受疫情影响,今年的预算安排在大幅压减中央本级一般性支出的同时,国家确保了中央对地方教育转移支付的只增不减,保持了5%到6%的增幅,保证了财政用于教育的安排高于财政收入自身增幅。可以说,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肆虐、国际交往受限、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等这样一个更加不稳定不确定的世界中,这份成绩单展示的是压舱石般的稳定感,是令人心安的确定性。

教育展示的确定性,从战疫的表现来看是可观的。组织全国53万所各级各类学校、2.8亿在校生、1732万专任教师,成功实现“停课不停学、不停教”;科学精准做好校园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采取最严格、最细致、最全面的措施,保障下半年近3亿师生回到校园,确保师生健康安全。

教育展示的确定性,从扶贫的成绩来看是可赞的。截至今年11月30日,全国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学生由台账建立之初的约60万人降至831人;大力实施薄弱学校改造工程,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大幅改善,提前一年完成了基本消除义务教育大班额的目标任务;在“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通过强化条件保障、强化师资保障、强化对口帮扶等措施,补齐短板,提质赋能,“义务教育有保障”取得决定性胜利。

教育展示的确定性,在建设高质量的教育体系方面是可期的。当前,我国教育正在致力于两个体系的建设。一是构建以优质均衡为特征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加快缩小城乡区域的差距;二是推进以高质量为特征的五育并举的全面育人体系,大胆积极地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堂教学质量,用最先进的教学方法,来改进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

近年来中国教育的可观、可赞与可期,从中西部农村教育尤其是“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的教育改善中可以获得直观的感受。笔者近期参与的教育部帮扶怒江州教育帮扶行动项目,遴选60名全国领航名师工作室成员教师进入“三州”之一的云南省怒江州支教一年。在那里,人们可以看到,怒江州中小学的硬件条件,和东部甚至大城市里学校的条件都相差无几。目前,那里正在着力进行师资和软件的提升,每一个小改变,都能带来教育效果的相应提升。当地教育主管部门表示,当地已经悟出“短期脱贫靠打工,中期脱贫靠产业,长期脱贫靠教育”的道理,教育改进前景的确定性毋庸置疑,令人期待。

尽管在部分领域,教育依然存在“内卷”的焦虑,但是关于“这个世界的教育会好吗”的提问之答,依然有许多值得乐观的理由。这里有重视教育的家长,这里有兢兢业业的老师,这里有源源不断的投入,整个国家坚定不移地致力于教育的更公平、更优质、更全面、更可持续发展,致力于建立一个高质量的国民教育体系。

我们期待着,在不久的将来,在这个优质均衡的教育体系里,公众不会因为子女的入学、升学而担忧,因为教育有基本保障。教育提供给所有人一个民生的“安全阀”,在这里,作为一个普通人,起码可以学到善良正直、友爱孝悌、有为有守、有识有趣,学到基本的知识以及基本的技能,走出校门至少可以自食其力;在这里,一个普通学生,也知道人生道路千万条,条条大路通罗马,只要行稳致远、精益求精,走出校门依然可以依靠扣好的“人生第一粒扣子”积土而成山,滴水而穿石,赢得世人的尊重,也得到自身的幸福。

这是发展中的教育的确定性,也是变动中的社会的确定性——古往今来教育同人终身致力的光荣与梦想。

《光明日报》( 2020年12月18日 02版)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573 字。

转载请注明: 教育展示的确定性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