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轩

我国古代的状元郎放现在什么学历?博士能考上吗?

由 申屠仲舒 发布于 经典

大家好,我们的赵武景点说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自从隋朝开始实行科举制起,寒门子弟就有了出头之日,无数人捧起书本,将进士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为什么不是状元呢,因为状元是非常难考的,所以大多数人都不敢奢望,能考上进士就已经很满足了,我国古代的状元郎,相当于现在什么学历?博士生能考上吗?
"状元"这个称谓是晚清才确定下来的,之前叫"状头"。状元是经过童试、府试、院试等层层选拨中脱颖而出的人才,才有资格进京赶考,经过会试之后还要参加殿试。殿试就是皇帝亲自出题,选出其中前三名,分别任"状元"、"榜眼"、"探花"。
院试:只要是读书人都会被称为童生,不过也不是谁都能读书的,如果家里没有钱就很难了,因为要请老师教课,还要保证每个月的开销。不过只要考过了就是秀才了,秀才可以免除家里三个人的劳役,还能在村里当教书先生。
乡试:举人又被称作孝廉,每三年都会在各省省城举行一次乡试,只有秀才才能参加,考中了就是举人,中了举人即可当官,虽然只能从小官当起,但一只脚已经踏入了仕途。
会试:在录取的人数方面有严格的限制,明代约300百,清代虽然没有明确规定人数,但录取最多的一年在雍正八年(1730),406人,可见考试有多残酷,这才是真正的千军万马过独木,考试规矩方面也更加严格。
殿试:殿试是科举考试中的最高一段,能考到这里的都已经是非常优秀的人才了,所以基本上不存在淘汰问题,只不过需要排个顺序,也就是所谓的三甲。殿试题目由皇帝亲自出,大臣监考,考完了之后由皇帝选定,如果考上了前三甲便可以直接进翰林院,可谓是一步登天。要知道在我国古代可是有一句俗语叫做:"非翰林不如内阁"。
我国1300年的科举历史中,一共就诞生了11万名进士,而状元只有592名,比今天的高考要难太多了,可见竞争有多激烈,因此很多人从青葱少年考成了白发苍苍的老头。比如说范进,到了50对岁了还是个童生,二十多次落第把他弄得十分脆弱,可见那时候的文人有多么的幸酸。
所以说如今的博士还真没办法跟古代的状元相提并论,充其量只是一个进士的水平,当然我更没有这个水平了。但是话说回来,虽然我不会写八股文考不上状元,但是我会写论文能更考更高的学历啊,论文可比八股文容易学多了。
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