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氏只剩下一个孤儿,封地全没了,如何成为战国七雄的
赵氏孤儿的故事,源自晋国卿士赵氏,也就是后来战国的赵国王族所经历的“下宫之难”,赵氏孤儿的故事令人垂泪,但下宫之难远没有这么凄惨。
下宫之难中,被灭族的仅有赵同、赵括,赵盾的后代并未受到波及
公元前583年,晋国朝堂发生了著名的“下宫之难”事件,这是因为一场叔叔与侄媳妇的偷情事件引起的灭族惨案。
晋国赵氏在赵盾死后,就埋下了分裂的隐患,赵盾自己继承了父亲赵衰的执政卿之位,却将赵氏宗主的位子让给了弟弟赵括。
赵盾是晋国历史上第一位合中军将和执政卿为一体的正卿,赵盾死后,其赵括继承了赵氏的卿位,但赵括在赵氏中德行、地位都不受待见,所以赵氏都把希望寄托在赵盾的儿子赵朔身上,赵朔也很快成为晋国的卿士。
在赵朔时期,赵氏就发生了分裂,因为身为赵氏在朝堂中的话事人的赵朔,与郤、栾两个卿族关系比较亲近,而家族的管理者赵括、赵同却与赵氏在先氏关系比较密切,赵氏两个分支在政治上出现分裂。
赵朔在郤缺任正卿的时候,成为了晋国的下军佐,其后荀林父为正卿时,赵朔又升任下军将,此后赵朔的事迹不见于史书,但无疑在赵朔的时期,赵盾这一支依然是赵氏的主导者。
赵朔死后不久,孤儿寡母的妻子庄姬与叔叔赵婴齐,被晋国其他贵族嘲笑,身为族长的赵括和兄弟赵同,认为强大的赵氏不能背负这样的侮辱,就把赵婴齐驱逐到齐国去了。
赵括的做法让庄姬非常生气和怨恨,就带着儿子赵武去宫中居住了,庄姬怨恨赵括和赵同,同时原本与赵朔交好的郤氏、栾氏,因为赵朔的去世,赵括与先氏交好,也走到赵氏的对立面。
终于,庄姬忍受不住赵括、赵同赶走情人,向晋景公告状说,赵括和赵同准备谋反作乱,此时深感卿族权力太大,危害公族,准备找个卿族开刀的晋景公,就想借着这个机会打击赵氏,树立自己的威信。
就找时任正卿栾书商量,栾书也怨恨赵括、赵同,想除掉赵氏,就联合郤锜,指认赵氏谋反属实,于是晋景公发兵在下宫屠杀赵括、赵同全族,并剥夺赵氏的封地。
不久,韩厥感念赵盾的抚养和重用之恩,向晋景公劝谏,提出赵衰、赵盾为晋国立下的功绩,却没有享受后人的祭祀,此次下宫灭赵氏原、屏两族,树立了晋景公的威望,目的已经达到,因而晋景公重新立赵武为卿士,恢复赵氏的爵位和封地。
其实在整个下宫之难中,遭到屠杀的赵氏成员,只有赵盾同父异母的赵括、赵同的族人,也就是所谓的原氏、屏氏两族,而作为赵氏嫡系的赵盾后代并未受到冲击,毕竟赵盾的嫡孙赵武被庄姬带入了宫中。
而且赵氏还有一支旁系,就是邯郸氏的赵穿,下宫之难也没有受到影响,这支也是赵氏非常重要的一支组成部分,赵盾一系在进攻朝堂内部参与朝政,邯郸赵氏在外部为支援,这是赵氏比晋国其他卿族具有优势的重要原因。
与赵氏相同等级的晋国卿士,都有一段悲惨的经历
虽然最后瓜分晋国的是赵氏、魏氏、韩氏,但在春秋晋国卿士中,能与赵氏相抗衡的,魏、韩两家起初还排不上号,狐氏、先氏、荀氏、栾氏、范氏、郤氏这些卿族才是赵氏真正的竞争者。
不在于你有没有跌倒过,而在于对手有没有比你跌的还惨!晋国这些强大的卿族,或多或少,都有一些不愉快的过去,对家族势力的发展,造成了沉重的打击。
《国语》中说:夫郤氏有车辕之难,赵有孟姬之谗,栾有叔祁之诉,范、中行有亟治之难,皆主之所知也。
赵盾之后,赵朔并没有坐到中军将的位置,此后范氏、荀氏、郤氏、栾氏垄断正卿之位,他们才是赵氏地位最强大的竞争者,但是非常有趣的是这些卿族都先后遭了殃。
车辕之役,郤氏的郤锜、郤犨、郤至随着权势的增长,野心也越来越大,郤氏想要效仿赵盾,废除晋厉公,改立公孙周为国君,但却被晋厉公提前察觉,派胥童率甲士屠灭郤氏满门,从此郤氏退出晋国历史。
公元550年,晋国发生栾氏之乱,与赵氏一样,也是因为一起偷情事件,不过这是不是侄媳妇坑叔叔,而是母亲坑儿子,栾盈的母亲栾祁与家臣州宾私通。
担心儿子翻脸,就与娘家人自己的父亲范匄、兄长范鞅勾结,散布儿子栾盈谋反的消息,晋平公相信了执政范匄的话,准备将栾盈治罪,栾盈不愿束手就擒,就逃到齐国。
栾盈逃到齐国后,与齐庄公合谋准备反攻晋国一举翻盘,结果在栾盈率兵攻入晋都绛城后,盟友魏舒被范鞅挟持成立平定自己的人了,最终栾盈叛乱失败,栾氏一族被灭。
在赵氏复兴的路上,强大的郤氏、栾氏先后被灭族,在一定程度上扫平了赵氏强大的道路,晋国卿族能够威胁到赵氏的只有荀氏了。
很不幸荀氏分裂为中行氏和智氏,智氏崛起后又与中行氏为敌,最终导致中行氏、范氏被消灭,退出晋国历史,最后形成四卿的局面。
祖辈、父辈的蒙荫,让赵武在晋国朝堂迅速复兴
下宫之难几年后,赵武逐渐长大,当他行冠礼之后,走上晋国卿士的位置时,祖父赵盾和父亲赵朔积累下来的人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其中身为执政卿的栾书,虽然是下宫之难的直接推手,但他与郤克同为赵朔的至交好友,因此对赵武能够秉公处理,使赵武的上位之路走得顺畅。
而真正对赵武的崛起之路发挥作用的韩厥和士燮,以及荀庚、荀罃兄弟的支持,这些赵盾对韩厥有养育之恩,士燮的父亲范会,曾是赵盾的盟友。
赵武强大的身世,为他在晋国朝廷的崛起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且赵武走上卿位的时候,正好赶上了晋厉公、晋悼公希望借助赵氏的影响力,削弱强横的栾氏和郤氏的势力。
晋悼公继位之后,赵武被超拔为上军将,赵氏基本恢复到了下宫之难前的朝堂地位,虽然赵氏的力量依然很薄弱,但是已经开始触底反弹,正在蒸蒸日上,成为晋国的又一位正卿。
终于在公元前548年,那位联合女儿,收拾了外孙的范宣子范匄去世,赵武继任中军将,成为继赵盾之后赵氏第二位正卿,赵氏崛起将不可避免。
下宫之难让赵氏吃到教训,赵氏内部团结一心,才再度崛起
经历下宫之难后,赵氏迟到了两个教训,一个是做人别太狂,另一个是要团结,赵氏的爵位和封邑恢复之后,赵武年幼,由其族叔赵旃打理家族事务。
出身于邯郸赵氏小宗的赵旃,赵氏劫难之后,收敛了往日张狂跋扈的性格,主要也没有了张狂的资本,自此之后,晋阳赵氏大宗和邯郸赵氏小宗紧紧团结在一起,共同走出了赵氏重新崛起的道路。
栾氏、郤氏灭亡之后,真正能跟赵氏抗衡的,也只有大族荀氏了,但是荀氏远没有赵氏的大小宗那么团结,到了赵武之后,荀氏很快就分裂成了中行氏和智氏,中行氏的灭亡,智氏也算是居功至伟啊,假若荀氏不分裂,可能就没有三家分晋了。
并不是说赵武之后,赵氏没有分裂,赵武的孙子赵鞅时期,赵氏就面临一次巨大的分裂和危险,赵鞅想把邯郸的五百户迁往晋阳,以增加赵氏大宗的实力。
但是邯郸赵氏的赵午心里不太愿意,拖拖拉拉,直到攻打完齐国才把五百户迁到晋阳,赵鞅大怒之下,杀死族弟赵午,赵午之子赵稷占据邯郸,反叛赵氏,朝中中行氏和范氏随即支持赵稷对抗赵鞅。
本来不团结的赵氏,眼看再次要走向灭亡了,荀氏内部的分裂比赵氏更加猛烈,时任中军将的智跞联合韩氏、魏氏,救援赵氏,反杀范氏和中行氏,从此赵氏彻底强大起来,成为晋国内部最大的卿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