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倒数第一”试卷走红,老师无奈:思维太过先进,教不了他
如果把大人的想象力比作是四周建起了围墙的城堡,那么小孩子的想象力则是一间奇妙无穷的游乐场。
大人往往因为经验和规则等束缚,思考方式已经变成具有一定的定式了,而孩子的想象力往往像游乐场一个个娱乐设施一样带给我们惊喜。
就像下图这道造句题一样,虽然乍一看孩子的答案根本不符合题目的规则,似乎拿零分却是情理之中。
但是仔细阅读几遍孩子的答案,不难看出这个孩子在思考题目的时候跳脱出了思维定式,拿个创意奖第一名也不过分。如果把这股机灵劲用到开放题上,说不定解题效率将势如破竹。
上面这道看似简简单单的问答题,孩子的答案可一点也不普普通通,读起来确是能让人会心一笑。看似这些答案都偏离了常理,可按逻辑来说,却也在情理之中。让人不禁想为这个孩子的想象力叫绝。
社会上一直不乏有抨击应试教育束缚了孩子的思考方式。但是随着考试制度的不断改进,考试题目也不断进行创新。早已不再是死记硬背就能应付过去了。
如今的题目越来越考察孩子的创新能力和思考能力,这些技能并非在考场上刷题就能得到的,需要家长从小的培养。
在日常教育中,家长要转变教育角色
▷尊重孩子,从教育者的身份转变为陪伴者
很多家长在日常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是以一个绝对话语权的身份教育孩子的。在青春期的过程中,孩子会产生逆反心理,家长如此作才不会让孩子的以此个性去发展。这些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往往会有两级分化。
有一部分孩子在家长的强权之下,会变得内向、没有主见。有一部分孩子会变得叛逆、没有礼貌。无论是哪种情况,对于孩子个性的塑造都是非常不利的。
这两种类型的孩子往往都没有主见,而且这两种性格的孩子也往往是厌学情绪的高发人群。
▷理解孩子,从教育者的身边转变为鼓励者
家长和孩子之间,最好的关系是复合的。家长既是孩子的父母,也应该成为孩子的朋友。并不是所有人都会做好父母,但好父母和好孩子,都是在相互陪伴中共同成长、共同进步的。
有的父母在孩子犯错误之后,会马上端出家长的架子教训和斥责孩子,这其实就阻碍了真正教育孩子的机会。有的时候,孩子只是迫于家长的权威而低头,但实际上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孩子在这种情况下失去了话语权。一旦今后发生同样的情况,有的孩子会按照这种思维定式道歉,却没能从事件中得到真正的教训。
▷关心孩子,从教育者的角色转变为参与者
相对于大人来说,孩子的想象力就是一棵飞速生长的大树。这棵大树需要来自行动上、思想上各个方面的养分。
而想象力得到生长后,又能反哺于孩子,帮助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学习能力。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参与各种家庭活动和学校活动,鼓励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家务。
总结: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能给予孩子最好的礼物绝不是家财万贯,更不是权力名望。在孩子的成长期间,帮助孩子塑造一个健全的人格和性格,这将成为孩子一生的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