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轩

1000年前, 中国这五位哲学家就发现了量子纠缠, 比爱因斯坦还要早!

由 童艳红 发布于 经典

宋朝真宗、仁宗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文化小轴星时代。朝廷上有一个“四真”、“五鬼”组合。后人说,北宋四真常在,宋不亡;北宋五鬼常在,宋必亡。
所谓的“四真”,有一个歌谣唱道:“富公真宰相,欧阳永叔真翰林学士,包老真中丞,胡公真先生。”富公就是宰相富弼,永叔就是写《醉翁亭记》的欧阳修,包老当然就是包拯了,胡公是太学教授胡瑗。
朝廷五鬼是指,王钦若、丁谓、林特、陈彭年、刘承珪。既然名为五鬼,所以五人则被划到奸臣行列。不过,历史上对于五人的忠奸并没有太过明显的定论。而且这五人似乎在历史上也没有太大名声。
事实上,大家不知道五鬼,但一定知道“狸猫换太子”的故事。其中的刘妃(刘娥)是宋真宗的妃子,是宋仁宗的养母。而王钦若和丁谓其实就是刘妃的亲信。不过,不能一提刘妃就以奸妃论处。事实上,刘娥是宋朝历史上第一个垂帘听政的太后,在其执政期间,发明了“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的纸币。刘娥、丁谓、王钦若等人被时人称为“后党”,而他们的主要对手就是寇准,被时人称为“寇党”。正史对刘娥的评价基本上是正面的。而对寇准的评价却颇有一些争议。
不过咱们今天要讨论的五个人物,却基本不在朝堂之上。他们就是邵雍、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
关于邵雍,大家可能相对已经熟悉一些了。他最著名的是“梅花预言诗”。曾经有人进行过比较,要说预测学,姜子牙的《万年歌》、诸葛亮的《马前课》、李淳风的《推背图》、刘伯温的《烧饼歌》中,都能找出失误,唯有周文王的《周易》与邵雍的《梅花诗》没有任何纰漏之处。

邵雍基本上没有功名,但宋仁宗时期许多宰相阁僚都与他关系交好,甚至拜他为师。最有名的二人就是富弼与司马光。欧阳修虽然没与邵雍见过面,但也让自己的儿子专门登门拜访请教。
中国喜欢对人物进行分类。如果按照儒释道分类的话,邵雍属于哪一门派呢?一些人认为他是宋朝新儒学奠基人。这个说法不无道理。因为所谓的新儒学与传统孔孟学说不同,更加偏重思考和哲学研究。
邵雍学说的核心理论就是,“道”为天地之根,“天地”为万物之根。“道”不仅是天地的创造者,还是人性之善的根本。这也就是《三字经》中“人之初性本善”的由来。
按照邵雍的理论,“道”以“善”的本性运行,先生成天地,后生成万物。
与邵雍同时期还有一位大哲学家,也是大文学家,他就是周敦颐。我们都学过他的《爱莲说》。但这并不是他的主要学说。周敦颐最著名的著作是《太极图说》。他认为,天地、世界、万物与人都是一体的。只不过,人在这万物之中处于一个最高的地位。那么万物运行的本质是什么呢?与邵雍的理论不同,周敦颐认为,“诚”是万物本性。人性有五品,即刚善、刚恶、柔善、柔恶和中;适中是最完善的人性,其余诸品皆有缺陷。只有达到“至诚”境界,人性才能完善。因为“诚”源于宇宙的本原,体现太极的道德本质。
周敦颐的《太极图说》,还有一套“五行论”。他认为,根据五行属性,“诚”又化为“仁、义、礼、智、信”这“五常”,坚持“五常”,是修身根本,也是圣人之道。
第三位哲学家是张载。在张载的哲学体系中,他认为,世界万物由“气”组成。这个“气”不是空气之气,乃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甚至感受不到的一种东西。我们可以把张载说的“气”理解为道教的“道”和佛教的“无”,也可以理解为现代量子物理学说的“量子”。

那么“气”是以何种形态运行的呢?张载认为,“气”通过不同的形态相聚,就形成了不同的物质;“气”以不同形态散开就成为“太虚”。也就是说,所谓的“动、静、虚、幻”其实都是“气”的不同聚散的结果。
这样,我们把前面三人的观点稍做小结。邵雍认为“善”是形成世界本质的基本元素,而周敦颐认为是“诚”,张载则认为是“气”。
那么接下来出场这两位,就把前面三人结合在一起了。
这二人是亲兄弟,他们就是程颢和程颐。程氏兄弟是张载的表侄,是周敦颐的弟子,是邵雍的朋友。
一般认为,程氏兄弟是程朱理学的先驱。但事实上,哥哥程颢是心学的奠基人,后来的陆九渊、王阳明的心学,是在程颢心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程颐才是理学思想的奠基人。他的学说是建立在表叔张载的“气”学基础上的。程颐认为,虽然“气”是物质运行的基础,但“气”如何运行依靠的是“理”。这个理就是天理。那么如何才能发现天理运行的规律呢?那就必须格物。这就是最早的“格物致知”的由来。通过格物致知,发现天理了,才能对周敦颐的“诚”有所理解,进而实现“至善”之理。这就是《大学》中“止于至善”的道理。
从程颐的理论中我们不难看出,他是把邵雍的“善”学、周敦颐的“诚”学、张载的“气”学,全都揉合到了一起。
不过我们前面也说了,二程主要是周敦颐的弟子,所以周敦颐的五行学说对他们有很深的影响。他们提出“天理”的概念,认为“私欲”是“天理”的对立面,既然是彰显“天理”,就必须要克制“私欲”。

程颐认为,“私欲”就是“人欲”,是人的天性。如果没有一定的法律、道德规范来克制,就会“人欲横流”,最终导致纲常沦丧的地步。
难道说,要克制“人欲”,“人的个性”就不能张扬了吗?不是这样子的。程颐认为,“人欲”只有与“天理”相合的时候,才可以升华到一个新的境界了。这个过程,其实正是道家“修仙”的法门,也是现代量子学说“量子纠缠”的基本法力。这套学说,事实上早就超出了儒家学说的范畴,其灵感是来自于邵雍学派及对《周易》的理解。所以,二程提出了著名的“存天理,灭人欲”的观念。
应当说,二程的理论得到了当时宋朝大多数人的支持。不过,却遭到了一个人的反对。此人正是大宋的改革派王安石。
王安石之所以反对程颐,主要原因就是他的学说阻碍了王安石变法。
对于王安石的变法,现代的评价基本是正面与积极的。但在清朝以前,以负面评价居多。
比如明人杨慎说:“弘治中,余杭有周德恭,评王安石为古今第一小人。又曰:‘神宗之昏惑,合赧亥桓灵为一人者也;安石之奸邪,合莽操懿温为一人者也。’此言最公最明矣。”
不过也有人为王安石说过一句公道话。明代有一位叫郑晓的人曾说:荆公修身洁行,过于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

不过,王安石自己写过一首诗: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或许这最后一句,才是王安石的心声。
由于王安石入阁当了宰相,富弼被罢免,他与司马光、二程兄弟纷纷跑到邵雍家里去诉苦。还有一些人跑到邵雍家说,当官太难了,干脆辞官回家吧。邵雍说,如今是北气南至,必不长久。大家坚持一下,很快就有结果了。
果不其然,王安石变法最终失败。大家各行其是。富弼、司马光等人该当官的继续去当官,二程兄弟等该做学问的又继续去做学问了。
作者:风林秀,鱼羊秘史签约作者。一个诗意地栖息在历史与文学名著时空中不能自拔的写手。以国学为衣,以神话为马,与云之君兮为友,与日月相伴,赏天地大美,混一世逍遥。
特此声明:本文由「鱼羊秘史」制作出品,未经授权,不得匿名转载,欢迎转发朋友圈。文中图片来源网络,为影视剧作品《开封府传奇》剧照,版权属于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