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张翠山当年不自尽,武当派如何摆脱上山逼供的各门派之合围?
张翠山夫妇之死,是《倚天屠龙记》小说继当年张三丰逃出少林后,又一个故事的转折点,也是小说主角从张翠山过渡到张无忌的开始。因而从作者故事线发展设置这点来说,张翠山是必死无疑的。那么假如当年张翠山没自尽,武当一派必将要继续面对以少林为首,上山逼问谢逊下落的那么多门派,合围之下武当会有灭派之危吗?羽菱君个人认为,若真的打起来,大战一场是免不了的,但武当灭派的可能性几乎为零,除去张三丰这号人物在,六侠还有一套“真武七截阵”足以震慑群雄。
一.假如张翠山不自尽,武当派脱离各派合围的方式只有一战。
张三丰百岁寿诞,阔别中原和师门十年的张翠山携妻儿返回武当,但获悉张翠山回武当的各派,纷纷以祝寿为名欺上武当,欲联手逼问出金毛狮王谢逊的下落。这些门派以少林、昆仑和崆峒三大名门正派为首,另外是神拳门、海沙派、巨鲸帮和巫山帮等等许多的门派帮会。在多部影视剧中表现为五大派逼上武当是不准确的,峨眉一派虽有上武当,但确实是去祝寿的,而灭绝根本没去,另外华山派也没参与。少林是以空闻方丈为首的三大神僧亲自出马,其他各派也皆由他们的首脑人物亲自带领,这里面有些门派是为了获得谢逊下落找他寻仇,但更多的是以寻仇为名觊觎谢逊手上的屠龙刀。
在少林三大神僧尚未现身之前,面对这么多帮派的逼供,武当六侠就商议若是说僵之后只有拼力死战。按照张松溪的策略,六侠每人认定一个对手,俞莲舟选的是崆峒五老中年纪最高的一老关能,张翠山便选了昆仑派道人西华子,宋远桥、张松溪、殷梨亭等选定了神拳门、巨鲸帮等帮会的首领。只待张松溪大叫一声“啊哟”,六人各使“虎爪绝户手”扣住对手,逼迫他们罢斗。只是在张松溪要下令时,少林三大神僧的出场打断了他们的计划。但在张松溪和俞莲舟巧妙的争取下,武当六侠还是赢得了以六对阵少林六僧,一阵定输赢的机会。双方约定,武当此战若胜,少林便带同拜寿为名、寻事为实的各派下山,不得再逼问张翠山。
然而,就在这场大战一触即发之时,殷素素看到少林圆业以“龙门镖局惨案”为由,大肆辱骂张翠山。为顾丈夫名誉,她直接说出了自己才是杀死龙门镖局一案的凶手,并向俞岱岩说出了当年将他暗伤的真相,将一切罪孽归于自己一身,递出长剑给张翠山,要丈夫杀了她以全武当七侠兄弟之义。重情重义却一直不知道妻子才是他三哥致残一事源头的张翠山,一时间到了精神崩溃的临界点,接过长剑,可他又岂能下得了手,想起夫妻情深、夫妇一体,于是决定自己一人扛下所有罪孽。拜别师傅托付儿子,然后跟逼供的群雄再次申明,他绝不会做无义之徒而说出义兄下落之后,便自尽身亡了。
张翠山的死,逼上武当的各派,其实仅是充当间接推动的凶手,真正促使他自刎的乃是他自认为对不起俞岱岩。可以说,假如殷素素没有说出她当年为抢夺屠龙刀而暗伤俞岱岩一事,张翠山可能便不会自尽。当然,那些门派因张翠山之死,也确实不再为难武当各自离去,但假如张翠山当时没死,不难猜测,上演的便是武当六侠对阵少林六僧的戏码。那么,假如一阵定胜负的一战打响,武当派能成功脱离被合围的险境吗?答案应当是肯定的。
按照双方以六对六的约定,当时的六侠已决定摆下“真武六截阵”,对付包括三大神僧在内的少林六僧。“六截阵”是因俞岱岩残废不能上阵组成“真武七截阵”,六侠退而求其次的决定。“真武七截阵”乃张三丰所创,他传了七侠每人一套武功。七套武功分别行使,固是各有精妙之处,但若二人合力,则师兄弟相辅相成,攻守兼备,威力便即大增。若至七人同施,犹如六十四位当世一流高手同时出手。要知道当世之间,算得上第一流高手的也不过寥寥二三十人,哪有这等机缘,将这许多高手聚合一起?便集在一起,这些高手有正有邪,或善或恶,又怎能齐心合力?
可见若是七侠齐全,摆下“真武六截阵”,天下间莫有人能敌。而六人联手,即便是威力减半,仅相当于三十二位当世一流高手同时出手的威力,对付包括三大神僧在内的少林六僧,也是绰绰有余。何况按照张松溪的看法,宋远桥和俞莲舟的武功大致和三大神僧相若,至于其余的少林僧对阵他们几个,单一都必不是他们各自的对手。可以说,只要摆出“真武六截阵”,此战武当派必胜无疑。
武当七侠成名以来,无往不利,不论多么厉害的劲敌,最多两三人联手,便足以克敌取胜,这“真武七截阵”从未用过一次。此时宋远桥眼见大敌当前,心想虽因俞岱岩受伤,凑不成真武七截阵,但兄弟六人共使此阵,对手少林三神僧功力纵强,携同上山的弟子纵有深藏不露的硬手,然六僧合力,决计敌不过“真武六截阵”,此战必胜,乃可断言。新修版《倚天屠龙记·第十回》
武当的取胜是没疑问的,而其余的那些门派在少林派战败之后,他们也应当不会说话不算话继续挑事,毕竟强如少林都不是武当的对手,这些门派自然不会再自讨苦吃。更何况,还有一个成名江湖七十年,外人谁都没有见识过他的武功,在武林中流传有各种各样神奇传说的武林第一人张三丰在,在他们所依赖的三大神僧败在六侠手下之后,谁还敢嗝屁?后来的老张带小张上少林,少林都想过以合寺之力对付他一人。
所以说,假如张翠山没死,面对这些门派的合围,武当派最终还是能转危为安。大战一场免不了,但未必能到血战的层次,武当一派的灭派可能性更是为零。相比于后来赵敏带队上山对武当构成的威胁,这一战即便发生,武当的元气也不会有任何的损伤。只是日后的武当派在江湖上,声名可能会一度受影响,后来的六大派围攻光明顶,未必就有武当的身影了。但正如羽菱君在开篇所言,就作者设置的故事线发展而言,张翠山是必死无疑的,只有他的死,才能促成后来更多情节的发生。
二.为了成就张无忌的伟大,张翠山必须一死,安排他在各派合围逼供下自刎是最合适时机。
《倚天屠龙记》这部小说,在故事线的推进上,有两处重要的转折点,共由三个可看作独立故事连接,整体上构成了一部小说。从连载版小说来看,小说前四回是一个故事,主角是张三丰;第五回到第二十六回是一个故事,这20回篇幅的主角是张翠山;从第二十六回开始到结局,足足有86回的篇章,就是以张无忌为主角的故事。张三丰逃出少林上武当山和张翠山之死,就是小说的两处重要转折点。前两个短篇但逐步递增篇幅的故事,是为最后一个真正长篇的故事,服务它的发生和推进,做好了伏笔和铺垫。
张三丰的故事主要是交代了武当和峨眉两派的诞生,构建了“倚天时期”中土武林的新格局,营造了一个整体武学水平超过“两雕时期”,江湖侠士卧虎藏龙的氛围,这点在连载版的小说中体现得更加明显。张翠山的故事主要是以“屠龙刀风波”,衬托出当时武林在蒙元朝廷的高压统治下,依然尔虞我诈,你争我斗,体现出当时的武林急需一个能够团结各派,号令卧虎藏龙的天下群雄,领导他们共同抗元,完成汉人百年复国大业的人物。同时张翠山之死,也为其子张无忌带来了一次人生抉择。
正如前面所言,对于张翠山之死,逼上武当的各派,其实仅是充当间接推动的凶手,真正促使他自刎的乃是他自认为对不起俞岱岩。可这些在当时的张无忌眼里并非如此,亲眼目睹双亲死在各派合围之下,且母亲死前让他记住各派人物,日后一一报仇,这让少年的张无忌打心里认定,他的父母就是被上武当山的这些门派给逼死的。因此父母之死,就让张无忌必须在今后的人生路中做出抉择,要不就是忍辱偷生,日后报血海深仇,要不就是放下自身仇恨,开启新生。两种不同的选择,造就的将是他日后人生两种完全不同的走向。
许多朋友认为,按照张无忌的童年遭遇,成长为一个像王晶电影中李连杰扮演的那样,杀伐果断且腹黑版张无忌,才是正常的。没错,按我们正常的思维去看待事物的发展,确实是这样,然而假如张无忌最终真的成长为一个内心充满仇恨,为了复仇而争权夺利的腹黑之人,那么只能说这样的张无忌就是常人一个而已,就是仅比常人武功高强的凡人罢了。这样的人物形象,无论是在“倚天时期”的武林中,还是在“两雕时期”,甚至是在金庸武侠的各个江湖时期,都屡见不鲜。按照前两个故事的铺垫,这样人设的张无忌,又岂能是肩负起完成抗元复国大业重任的人物?
读过金庸武侠的朋友都知道,金庸笔下的男主,几乎都是在破碎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不是孤儿就只有单亲。但这样的成长环境,却没有一个受之坏的影响,最终都成长为造福一方的大侠,像郭靖、杨过这样,更是成为为国为民,受万民敬仰的侠之大者。金庸先生之所以执著于这一点设定,他就是想表明,他笔下的男主都非常人,儿时悲惨的遭遇,并没有将他们转变成一个内心充满仇恨,怨恨老天和社会不公,长大后报复心极强的人,反而还成长为富有侠义心肠,心怀天下,造福国民的大侠。这样的反差,直接就让读者感受到这些主人翁的了不起和伟大。
正因金老所推崇的这种大侠成长模式,实际上就已经注定了张无忌不可能成长为一个腹黑样式的人物,他必须是个具备特定的能力,能够团结一切力量,去承担打造汉人抗元统一战线这个历史重任的人物,必须是像当年的北侠郭靖那样,能够让黑白两道都听之驱使,真正号令天下的侠之大者。也是这样,张无忌在他人生的抉择中,必须要选择放下自身仇恨,这样才能开启新生,成就他异于常人、平凡人的伟大。而为了促成这一切,张翠山必死,只有他的死才能把张无忌推到人生抉择的关口,引出后面更多关于展现张无忌这号大侠样式的人物,如何了不起的情节。
因此,即便是当时的张翠山不自杀,金老也会安排其他的情节促成张翠山之死,让他在各派的合围逼问之下,因自认为愧对俞岱岩,有违兄弟恩义而自刎,是最适合的时机。这样的安排,也无疑是给后来的张无忌能够放下仇恨,拥有一个说服自己的理由。可见,金庸先生对许多情节的设定,其情节作用十分明显,都应有通过深思熟虑,并非率性而为。而从情节作用这方面去讲,再探究张翠山不死将会如何这样的问题,也将会变得没有多少意义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是羽菱君,专注于“天龙时代”前、“射雕时代”前、“倚天时代”前,金庸武侠“三前”空位期前传的解读,欢迎关注,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