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清朝抗英名将郭超凡故居碉楼古堡风骨犹存
清朝进士、广州知府、抗英名将、晚清名臣张之洞的恩师,这些名衔,听起来无不令人震撼和敬佩。这位晚清名儒、名将,就是清镇市人——郭超凡,故居位于清镇市新店镇风字岩村大山之中。近日,都市新闻记者前往该村,探访了这位晚清名人及其后人留下来的诸多遗迹。
进士故居风雨飘摇
仲春三月里的风字岩村,满地油菜花开,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菜花香味。在风字岩村峰子岩组寨子后山脚下,有一栋木瓦结构的老屋。老屋外观黑不溜秋,青瓦、椽皮、板壁均已老朽。几十平方米的院坝全为青石板铺就,石板上的一条条细裂缝,仿佛是老屋面颊上的沧桑皱纹。院坝之后是5步石阶进入檐下,这5步石阶与进入院子朝门的15步石阶,均含数字5,这个数蕴含着古人最尊崇的数字“九五”。古人云:“九五者,位高而不傲,谦和之德。”
这栋老屋,也有闪耀着亮色的地方。“檐窝”两侧的两根粗大木柱,垛在两个造型奇特的柱础上,柱础外观为石鼓形,雕花图案精美。左侧柱础雕饰有麒麟(或貔貅)、肥猪、长命锁、花朵等图案,右侧柱础上雕饰腾龙、凤凰、花朵等图案。老屋体量不大,其貌不扬,可屋子里却“装”着满满的历史文化内涵。据该村68岁的退休老支书张兴志介绍,这栋老屋是清朝进士、广州知府、抗英名将、晚清名臣张之洞的恩师郭超凡的故居。“我小时候,故居周围是5栋古建筑群,四周砌有高大围墙,主大门是高大门楼,门楼旁边有四对‘围子’,显示主人的高贵身份。”
郭超凡故居精美柱础
据了解,嘉庆四年(1799年)八月,郭超凡(族谱名郭永焜)出生于此楼。永焜聪明过人,15岁时已通读经子史籍。后求学于清镇中四(今清镇梨倭乡右拾村)徐广文塾师门下。
徐广文门下英才甚盛,有进士四川知县何端、陕西知县任恩培等。据传,每当检试,永焜常列第一。17岁时,徐广文为他取名“超凡”。
据郭氏族谱记载,郭超凡道光五年(1828年)中举,道光十五年(1825年)荣膺进士。入仕后,郭超凡先在贵州兴义府任教授6年,兴修试院,擢拔人才。
之后任礼部侍郎的景其浚、湖广总督张之洞皆出其门下。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调广东,任饶平、东莞、香山知县,广州知府。
其不畏强暴,矫正考弊,不惧洋人,多次抗击英国侵略者,与英军作战一个多月中,广州军民伤亡不过数十,而英军死亡逾千,被誉为“中华抗英第一人”。
英军不得已退兵,使当地社会秩序得以安宁。后因两广总督叶名琛忌其才誉,使之不能大展雄才,超凡抑郁成疾,于咸丰八年(1858年)五月三十日病逝任上,家眷扶柩回籍,葬于贵阳紫林庵之阳,遗憾如今墓址已不可考。
碉楼古堡风骨犹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