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16日刊|总第2204期
档期选暑假,首播在湖南卫视,剧名叫《二十不惑》。
三项指标一叠加,几乎是下意识的判断——85后的我,大概不会在这部剧的目标受众射程。
所以,看《二十不惑》本是抱着业务学习的心态。
毕竟,虽然拍大学青春故事对柠萌影业来说算头一遭,但是锁定毕业年做文章、咬定成长主题不放松的创作论,跟柠萌教育“小”系列(《小别离》《小欢喜》《小舍得》)一脉相承。
从升学到入世,从家庭群像到青春群像,教育剧中平分给亲子两代的笔墨,这次要汇聚到95后一代人身上。怎么真实、如何不惑都是值得围观的奥赛级考题。
出乎意料的是,四集看罢,《二十不惑》里的大四女生宿舍生活纪实,不仅“后浪”认,还隔代香。在我毕业已经10年的大学“宿舍群”里,激起了一波忆往昔。
85后一代卡在中国高校新校区建设热潮的开头,住八人间、睡上下铺,靠暖瓶打水、在食堂三餐是常态。与《二十不惑》里的校园生活相比,原始了不少。
之所以还会有共鸣,是因为年轻女生集体生活永恒不变的细节——那些年熄过的灯,带过的饭,换穿过的衣服,吐槽过的实习……似乎在届届复刻、代代相传。
更是因为《二十不惑》着眼的入世和成长,是个延续性命题。哪怕毕业10年,很多人也还在不断寻找“入世”和“自我”间的平衡点。
代际是人为区隔的,但现实生活是持续流动的。如此反观,剧中这群年轻人的披荆斩棘和自我尊重,就更值得琢磨。
从抽样到群像
女神、假小子、普通姑娘、大码女孩。
从基本设定来看,《二十不惑》里的女生宿舍四人组,显然是抽样归纳的结果。
现实生活中,一个宿舍集齐四张王牌很难,但在女生占比高的大学班级里,这四类女生几乎是标配。
关晓彤饰梁爽
抽样调查打底的创作,优势在于人物易于典型化,但稍有不慎也有陷入“概念出发”怪圈的风险。尤其如今极致人物蔚然成风,只要创作的舵手阵法稍乱,人物就容易往刻板印象的条线上偏航。
《二十不惑》里的人物的确是典型浓缩后的“高概念”,但却不是单向度的贴“名牌”。四个大学女生,都是一人一世界的多面体,都是活在关系网中的社会人。
先说“女神”梁爽(关晓彤 饰),这类角色在青春剧中最容易被符号化。
神仙颜值、性格高冷,女性情谊匮乏,过早社会化,做着出了校门进豪门的梦,最终跳不出始乱终弃的坑。若是在以灰姑娘为主线的校园剧中,这类人物的判词几乎出场就能写好。
但《二十不惑》显然不打算这样。
梁爽是自我乖张,但也是按原则有一说一;她是对爱情渴望,却不是没底线的无脑拜金。做了这样的性格铺垫后,主创只用三集就让梁爽被“富二代”出轨,走完了“女神”一般要三十集才跳进去的坑。
原本给自己预设的“社会化”捷径成了断头路,除了直面社会风雨无路可走。《二十不惑》拍的是历痛蜕变的“女神”,戳破的是年轻人对颜值的附加幻想。
再说普通姑娘姜小果(卜冠今 饰)。在偶像剧的惯例中这种取“最大公约数”的角色是永远的C位。
人物配方也很简单,她可以外貌无华、出身平凡甚至性格暴躁,但一定要无限善良、极致温暖,这样冰山总裁才能融化,爱情的小苗才能滋润萌发。
卜冠今饰姜小果
但姜小果并不是这样。
且不说剧中的“冰山总裁”才刚刚大一入学,完全是个愣头青。就从前两集讨论的“金钱观”和“底线”问题来看,她虽然是个社会遭遇战中的“小迷糊”,却绝对不是被道德律操控的“傻白甜”。
她不信贫困即正义,就算被网络暴力也要坚持自己的权利;她虽然有底线,但在社会无处不在的灰色模糊地带,她也差一点失守;她跟母亲关系亲近,但在虚荣和挫败情绪下也曾埋怨无爹可拼。
一种矛盾体,一路历练行。这才是一个真实的95后,一个自己摸索着敲开社会大门的普通姑娘。
跟女神、普通姑娘相比,假小子和大码女孩在青春剧中是更边缘的存在。即便有,大多也是功能人物,插科打诨的多,圆融立体的少。
《二十不惑》则在罗艳(李庚希 饰)和段家宝(董思怡 饰)身上寄托了更多当代性的表达。
李庚希饰罗艳
罗艳是深居简出的游戏宅、性格爽朗的假小子。跟姜小果相比,生活无忧的她显然晚熟了一些,对未来少有规划,对社会阶梯也毫无兴趣。
段家宝则是乐天派的“富二代”,追星经验丰富的大码女孩。她有意从事娱乐业,把热情变成事业,但她性格里抹不去的不自信,让她难改迎合姿态。
如果要找共性,这两个人物,她们的性格、身份、爱好都是这个时代专属的。她们更充分地享受了网络原住民的红利,也更有条件作出兴趣驱动人生的选择。她们是95后一代多样性的代表,并非特立独行,只是束缚更少。这让她们可以遵从自我,跳出上一代人的职业轨迹。
董思怡饰段家宝
前四集中,段家宝和罗艳的故事暂时展开不多,但“大宝实习历险记”和“罗艳亲妈夺命call”的伏笔已经埋好,后面应该会精彩不断。
青春的小事和大事
如果对青春剧创作稍作了解,对“青春无小事”这条创作金律一定都耳熟能详。
所谓“无小事”,是说对于社会人格形成期的年轻人来说,一次军训拉歌,一场考试较量,一出文艺汇演,一次无果告白……这些成人眼中看起来无关紧要,甚至还有点可笑的小事,在青春期的心态下,都可能是翻江倒海的大事。
所以,很多情况下,青春剧并不需要残酷物语也不用狗血漫灌,在小事之间就能见风云。
《二十不惑》选择的便是“小事”的创作取向。
每集围绕一个话题,展开2-3件小事,紧紧拧在人物群像架构上。剧中的大多数情节都只是日常,无关生死。
但小事并非意味着波澜不惊,《二十不惑》恰恰用小起伏、多反转的手法,把青春成长的隐秘心理表现得分外透彻。
拿第二集中姜小果辞职的故事来说。
处在转正关键期的姜小果,因为要做相亲软件的选题,阴差阳错约到了毛手毛脚的顶头上司。虽然“见光死”极度尴尬,但好在未受到伤害。这是故事第一回合。
到这里,如果是熟练的职场人,要么圆滑处置、敲响警钟,要么另寻出路、一拍两散,总之长期共事绝非合理选项。
但放到把转正当作头号任务的姜小果那里,服软、保密成了她的第一选择。
于是就有了和主管对手的另外两个回合——一次是表忠心的采访,结果搞砸了;还有一次替主管顶包,终于赢得了转正机会。
起起伏伏之间,姜小果拿着“领导的秘密”这块烫手山芋左手倒右手,有权宜的私心也有初入职场的无措。
最终,主管已有家庭还出来厮混的行为,触动了姜小果的底线。经过四个回合的反转,她最终选择曝光主管的渣男行径,主动辞职。
表面上看,这也许只是一次巧合导致的意外离职。但在姜小果的内心,四次反转,次次都是底线的重新划定,次次都是“三观”和前途之间的抉择,不能不说惊心动魄。
另外值得一说的是,即便是“无小事”,在青春成长的不同阶段,也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之分。
尤其对于《二十不惑》所写的大四毕业生来说,在亲密关系和社会化之间,显然承担更多自我价值实现的社会化优先级更高。大学生活“单身是常态,爱情是特权”,《二十不惑》愿意拍出这种真实,就已经迈出了一大步。
二十为何不惑?
最后,还想专门说说《二十不惑》这个自带矛盾性的剧名。
二十岁,从内在说是人格自我同一性建立的关键期;从外在说,是放下学生身份迈入社会的转型期。
我能做什么?我的社会角色是什么?我怎么才能自我实现?我于他人的价值是什么?……在这一阶段,一系列问题都会集中涌现,并且需要每个人用漫长的时间来寻找答案。
说无惑,不太可能。
但不惑并非无惑。不惑是找准信念基石后的内心坚定。
对于《二十不惑》中的95后一代人来说,这个信念,也许就是饶毅教授在北大毕业致辞中说的“自我尊重”,是自信、自豪、自量、自知、自省、自赎、自勉、自强,是在诱惑和艰难中保持人性的尊严,赢得自己的尊重。
在今年疫情的特殊影响下,《二十不惑》作为暑期档播出的一部青春剧,面对的观众心态可能也会与往年不同。
如果说,疫情提醒我们要避免对未来的直线思维,对社会发展的曲折、变幻做好准备的话,那么年轻人在充分认知这一前提的情况下,还要坚定的是对自我的信念。
毕竟,只有拥有坚定遵从内心的“不惑”,才能支撑起昂扬的精神、有价值的生活。
【文/铁皮小鼓】
责编|久酒 主编|铁皮小鼓 监制|李星文
留
步
号外!公众号又改版了!(让运营想哭的那种)
简单来说就是不按时间顺序分发,而是根据用户和公众号的“亲密度”选择性地推送。
如果你近期在信息流里没有看到「影视独舌」,不是因为我们没有发文,而是你好久都没有留下看我们的痕迹了(难过.JPG)
为了以后能准时相约,摊牌吧!让微信知道我们的亲密关系!将「影视独舌」设为*星标*,看完文章后点击【在看】即可!如果你喜欢我们的文章,请一键三连(点赞、分享、留言),你的喜爱和支持,是我们的最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