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电影《玛莎与熊》:尊重孩子的“假想伙伴”,有利孩子成长
电影《玛莎和熊》讲述的是小女孩玛莎和一只胖乎乎的棕熊之间的友谊以及两人生活中发生的一系列趣事。作为世界知名度最高的俄罗斯动画片,《玛莎与熊》已经在全球22个国家播出,每集都能在YouTube上获得将近15亿的点击量。
对于玛莎而言,熊就像是一位父亲,它竭尽全力地包容玛莎的坏习惯,引导玛莎向好的方面发展。熊就像是玛莎的"假想伙伴",无论是调皮捣蛋后的认错,还是做出一些匪夷所思的搞怪动作,玛莎心中都有一只熊来陪伴她。
实际上,很多孩子都会有"假想伙伴",这个伙伴可能会陪伴孩子说话,或者和孩子一起调皮捣蛋。如果孩子经常对家里的娃娃说话,或者做了坏事不肯承认,非说是"小伙伴"做的,那么家长就应该注意到孩子的此类行为。
看完《玛莎和熊》,带给人最深刻的感受是熊在玛莎的生活中担任了一个非常关键的角色,它像父亲一样照顾引导玛莎,也如妈妈一般温暖包容玛莎。对于孩子的"假想伙伴",家长首先要学会尊重,因为尊重孩子的"假想伙伴"有利于孩子成长。
1、"假想伙伴"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合理的心理需求
在《玛莎和熊》中,玛莎一开始只是把熊当成是和自己玩耍的"工具",任性地拉着熊陪自己玩。但是在后来 相 处的时候,玛莎渐渐学会了关心熊。玛莎有许多奇思妙想,经常把家里搞得天翻地覆,而熊出现后,玛莎开始在熊的引导下学会冷静和思考,玛莎的活力和纯真也在不断地感染着熊。
熊对玛莎的陪伴和理解是玛莎感到最温暖的事,他们相处模式十分可爱滑稽,经常是玛莎犯错后,熊帮忙收拾烂摊子、毫无怨言地陪伴玛莎。
其实,熊可以看作是玛莎的"假想伙伴",当她想去森林冒险的时候,玛莎会相处一只熊来陪伴自己,让自己感到不那么害怕。当玛莎把家里搅得天翻地覆的时候,熊的陪伴和帮助就是玛莎內心童真和调皮的反应,她理所当然地认为会有人帮忙收拾,她只需要继续玩耍。
"假想伙伴"不会生气,随叫随到,全心全意地给孩子提供安慰和支持,带给孩子安全、温暖、稳定的感觉。
心理学家斯文德森就发表过类似的实证研究了,他将这些物体都成为孩子的"假想伙伴",并指出:"假想伙伴是儿童在与他人对话和直接游戏的一段时间内,儿童命名与指向一个看不见的角色,这个角色对儿童是真实的,但实际上并不存在。"
有一个故事是说一个小男孩每天放学回家后,都与父母讲小伙伴danial的故事。Danial是个捣蛋鬼,常常与其他小伙伴闹矛盾,把小孩子惹哭,总是给小男孩惹祸,所以每次自己都会被牵连罚站。
一开始,父母并没有过多关注这个小伙伴, 至到 孩子被老师批评得越来越多,父母开始非常好奇捣蛋鬼Danial究竟是谁?想见见Danial的父母,问他们为什么不好好管教孩子?父母一起去开家长会,到学校才发现根本没有Danial这个人,全都是小男孩假编的。
小男孩感到羞愧和自卑,难以面对自己的过错也不知道怎么向父母开口,所以就假想了一个名为"Danial"的小伙伴来承担自己所有的"罪名"。
这个故事里的"假想伙伴"是孩子凭空想象出来的,而"假想伙伴"有非常多的类型和出现方式:
1. 孩子脑海中想象的伙伴,如《玛莎的熊》中熊很可能就是玛莎幻想出来的伙伴
2. 真实物体拟人化,如孩子经常对话的布娃娃和玩偶,甚至可以是家里的小猫小狗、一棵植物、一件小饰品等等
3. 角色自居伙伴,如孩子会想象自己是超人,或者把自己打扮成卡通人物
"假想伙伴"并不是时时刻刻都会出现在孩子的身边,尤其是在孩子需要陪伴和关爱的情况下,"假想伙伴"才容易"现身"。换句话说,如果孩子没能达到足够的关爱和照顾,那么孩子就会想象出一位"伙伴"来补偿自己。
"假想伙伴"是一种孩子处于压力状态下的自我保护行为,而且其与孩子的心理调节 能流 利密切相关。能够在疑惑、悲伤和愤怒中调节情绪的孩子往往都会有一个"假想伙伴"。
实验显示,相比起没有"假想伙伴"的孩子而言,有"假想伙伴"的孩子具有更强的社会性以及不容易感到害羞。因为在游戏和陪伴中,孩子获得了足够的关爱和照顾,就算是"自给自足"也比完全没有心理安慰要好。
而且,拥有"假想伙伴"的孩子更愿意参加家庭活动,在人际交往中也会表现得更加从容自然,显示出与人交流的优势。
1. "假想伙伴"给孩子提供陪伴和抚慰
"假想伙伴"可以给孩子陪伴和抚慰,使孩子感受对自己生活的控制感。但是,如果出现的过于频繁,也正说明孩子缺乏足够的安全感,渴望父母的关爱和陪伴。
家长应该多陪伴孩子,减轻或消除他们的焦虑感,避免孩子过于沉溺和依赖"假想朋友"而阻碍孩子与真实世界的连接。
2. 表现真实的自我
小孩子经常把自己的想法和个性灌输到"假想伙伴"的身上,比如孩子想出去踢足球的时候,会和妈妈说:"妈妈我们一起出去吧,小白想踢足球。"
"假想伙伴"是孩子表达真实自我的途径,家长应该留意孩子的"假想伙伴",与孩子更好地交流。
3、 尊重孩子的"假想伙伴",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
家长首先应该明白,"假想朋友"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正常现象,而且具有一定的阶段性。等大孩子长大了,"假想伙伴"就会自然而然地消失。正如童真稚趣一般,它通常会随着认知水平的提高、年龄的增长消失。所以,家长不必担心"假想伙伴"会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
而且,这个"伙伴"虽然是虚幻的,但他却是孩子重要的陪伴之一。家长首先要尊重孩子的"假想伙伴",顺应孩子的想法和选择,并且给予适当的引导。切记不要轻视或取笑它,否则孩子会觉得很受伤,甚至会感到愤怒。
要想正确地教育孩子认识"假想伙伴"和健康地成长,家长也应该及时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孩子正是因为心理需求不能满足,所以才依靠"假想伙伴"来获取心理安慰,如果家长能够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假想伙伴"就失去了在孩子心中的位置。那么,孩子也不会沉迷于"假想伙伴"而产生不切实际的想法。
总的来说,如果你家孩子拥有"假想伙伴",那么家长要细心观察他们的相处模式和互动情况,看清孩子的内心需求,让孩子和 假想 伙伴一起玩耍,帮助孩子更加快乐地成长。
我是尼莫妈妈,也是4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