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黎光:让全球音乐教育成为中国对外交往的新名片

新京报讯(记者 戚望)“立足首都,发挥音乐纽带的作用,支持国家科教文化战略。”9月7日,全球音乐教育联盟主席、中国音乐学院院长王黎光在中国国际服务贸易联合会上,分享了“全球音乐教育联盟”与“中国音乐学院”近年来在服务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建设过程中的举措。

实行跨国、跨校、跨学科联合培养

据了解,全球音乐教育联盟于2017年9月成立,其宗旨与使命是推动世界范围内不同音乐文化,音乐学派以及人类美育的建立与传承发展,搭建国际化青年人才培养、教学、科研、资源建设的平台,推动世界各民族音乐以及古典音乐的发展,让世界因音乐而和谐,也让音乐成为世界和平的使者。

目前,全球音乐教育联盟致力于探索高层次复合型世界顶尖人才培养的新机制,制定跨国、跨校、跨学科的人才联合培养方案。据王黎光介绍,依托全球音乐教育联盟,中国音乐学院首创了高水平音乐人才联合培养的本科生“2+2”、研究生“1+1+1”、“4+2”等国际联合培养模式。

王黎光介绍,目前联盟成员包括英国、德国、意大利、芬兰、美国、日本、泰国、韩国等世界一流艺术大学,联盟的优势在于把世界一流大学中的世界一流学科凝聚起来,搭建一个学分学位的互认、教师交流互访、学生联合培养的平台。“ 我们也希望全球音乐学子走到中国来,目前已有意大利、塞尔维亚、法国、英国、泰国等国家的学生,通过‘2+2’、‘1+1’等形式走进中国音乐学院。”王黎光表示。

中国的音乐教育不能“唯排名论”

王黎光提到,中国的艺术教育,在世界一流大学中的排名并不是很靠前,如何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同时又不忘立足本来,是全球音乐教育联盟成立过程中的一个关键问题。

“我们不能陷入唯排名论,中国声乐、中国器乐、伴随5000年文明而来的中国音乐史学等,都是我们在世界上占优势的地方,在国际交往中也是独树一帜。 ”王黎光表示,“排名是我们取长补短的依据、不断进取的力量,但不是发展的唯一目标。”

“乡村镇文化传承人亟需培养。”王黎光还表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是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的平台,中国音乐学院将致力于音乐教育学院的发展,培养文化传承人,为乡村镇等培养更多音乐教育人才。

新京报记者 戚望 编辑 巫慧 校对 李世辉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906 字。

转载请注明: 王黎光:让全球音乐教育成为中国对外交往的新名片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