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轩

国际比较教育研讨会聚焦教育对外开放,北师大发布系列研究成果

由 南宫丹红 发布于 经典

我国的教育事业在世界上占据怎样的地位?哪些举措可以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9月2日下午,在2022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以“开放、合作、创新携手共筑教育美好未来”为主题的国际比较教育专题研讨会举行。本次研讨会聚焦深化教育对外开放,通过主旨演讲、圆桌论坛等形式,共同探讨面向未来的国际化人才培养。会上,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发布了近年来的系列研究成果。

北师大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发布研究成果。 新京报记者刘洋 摄


北京“外培计划”已支持2530名学生到海外(境外)知名大学学习

研讨会上,北京第一实验学校校长李希贵、北京市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会长黄侃、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院长刘宝存做主旨演讲。

李希贵在演讲中表示,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解决问题是未来社会非常重要的能力之一,不能仅仅在今天的课堂上教给学生知识和技能,期待着他们未来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是现在就要开始能力的培养。他认为,教育应首先从问题出发,不断地推给学生一个又一个挑战,让他们主动探寻在某一学科领域和某一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北京市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会长黄侃表示,教育对外开放是教育现代化的鲜明特征和重要推动力,只有坚持开放的办学理念,应对全球化机遇和挑战,把国际化的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才能建一流大学。

黄侃介绍,2015年北京市教委推出“外培计划”,重点支持北京高校与海外(境外)名校共同培养优秀学生,采取“2+2”“1+3”等模式,完成高水平的本科阶段双(多)校园教育。截至目前,北京已累计支持2530名学生到30余所海外(境外)知名大学学习。该计划促进了合作双方在专业、课程、教材、实践教育、科研创新、师资建设等方面全面协作,学生拓宽国际视野、体验不同教育教学模式和异国文化,提升全球胜任力。通过实施“外培计划”,北京高校的人文交流、国际化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专家建议从六方面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

黄侃表示,要加大教育对外开放,相互尊重、合作共赢仍是国际社会普遍共识,国际社会普遍期待尽快恢复和发展国际教育合作,参与全球治理需要有国际视野的人才。
 
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院长刘宝存从我国政府教育财政支出、学前教育毛入学率、义务教育毛入学率、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等角度介绍了我国教育在世界上的位置。

刘宝存表示,从国际比较来看,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在各方面均取得明显进步,我国不再是教育的“落后国”,而是“赶超国”,在某些方面是“领先国”。今后,需要在尊师重教、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制定与落实中长期教育规划、通过对口支援促进东西部教育均衡发展、不断完善中小学教学研究制度、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构建教育共同体等六个方面继续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

在成果发布环节,刘宝存介绍,过去的五年中,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和人民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广西教育出版社等多家出版社合作出版了87本专著。和人民出版社合作出版的专著中,包括“一带一路”不同类型国家教育制度与政策研究丛书、扩大教育开放与国家发展丛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丛书。“这些研究成果不仅帮助中国更深度地理解世界,同时也能帮助国际社会深度理解中国开放合作的诚意。”

在随后举办的圆桌论坛上,北京市多所学校的校长、家长代表从不同视角,真实呈现新时代中国教育在培养学生国际视野和国际理解力等方面的实践与贡献。

此次研讨会由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和北京师范大学联合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北京市十一学校、北京市国际教育交流中心共同承办。出席研讨会的还有来自各高校、区教委、中小学校的领导和老师。

新京报记者 刘洋
编辑 缪晨霞 校对 柳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