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战诺门坎,日军坦克比苏军坦克强,苏军名将朱可夫如何反败为胜

血战诺门坎,日军坦克比苏军坦克强,苏军名将朱可夫如何反败为胜

文:军事帅哥


诺门坎战役是亚洲战场首次大规模坦克作战。面对日军开战初期的接连胜利,苏军名将朱可夫向日军展开绝地反击,最终取得了诺门坎战役的全面胜利。朱可夫的坦克机械化作战思维,乃至苏军的大纵深作战理论也在诺门坎战役中得到了初步的实践。


然而,我们不得不认清这样的一个现实:在诺门坎战役的实际对决中,日军坦克的实力是超过苏军坦克的。但是,苏军名将朱可夫确实是反败为胜了。在诺门坎战役结束后,日本和苏联方面签订了停战协定,在德军进攻苏联的特殊年代里,日军始终没有在远东地区对苏联“捅刀子”,这就充分地说明,日军确实在诺门坎被苏军打怕了。那么,在苏军坦克实力不如日军的前提下,苏军名将朱可夫是如何反败为胜的呢?


血战诺门坎,日军坦克比苏军坦克强,苏军名将朱可夫如何反败为胜


01


说实话,当时的日本关东军早就有北上进攻苏联的想法。为了试探苏联的军力,日军于1938年夏季发动了张鼓峰事件。结果,日军进攻张鼓峰的部队被苏军击退,但日军并没有收敛自己的行为。出于进一步试探苏联军力的考虑,日军于1939年5月向苏蒙联军展开全线进攻。


5月13日,日本关东军第23师团集中小股试探部队,向蒙军阵地展开进攻。蒙军凭借742高地拼死抵抗,损失惨重。在激烈的战斗中,蒙古骑兵第6师师长沙日布少将阵亡,其师指挥所被日军摧毁。


首战告捷的日军继续扩大战果。日军第23师团集中大批兵力,向蒙军展开了新一轮进攻。截至朱可夫接手诺门坎战局之前,日军先头部队1万多人和30多门火炮已经越过哈拉哈河,抵达哈拉哈河西岸地区。蒙军面临着极其严峻的局面。


血战诺门坎,日军坦克比苏军坦克强,苏军名将朱可夫如何反败为胜

前线战况告急,苏联最高统帅部决定紧急换将。根据斯大林的命令,苏联统帅部撤掉了现任苏军第57军特别军军长的职务,任命朱可夫为苏军第57特别军新任军长。恰好,诺门坎战场给朱可夫提供了一个检验苏联坦克兵建设成果的绝佳舞台。


但是,当时的朱可夫却不得不面临一个重大考验:日军坦克的实力是超过苏军的。尽管苏军坦克在数量上比日军多,但日军坦克的质量确实比苏军好。


上世纪30年代,苏联通过和德国的合作,其装甲兵实力取得了长足进步。苏军自己也装备了多款主力坦克,这里面就有参加诺门坎战役的BT3、BT5、BT7等快速坦克和T26轻型坦克。然而,当时的苏军坦克在火力、吨位和发动机等方面都不如日军坦克。


具体说来,苏军坦克T26的装甲比日军97式坦克的装甲要薄。T26坦克的装甲厚度为13毫米,89式坦克的装甲厚度为17毫米。但T26坦克的动力为汽油发动机,很容易起火,其战场生存能力不如日军的89式坦克。所以事实上,苏军坦克大都被日军坦克炮摧毁,并非被日军敢死队的“万岁冲锋”摧毁。


血战诺门坎,日军坦克比苏军坦克强,苏军名将朱可夫如何反败为胜


02


除了T26坦克的实力不如日军坦克,苏军BT快速坦克同样如此。日军97式坦克发射的7.7毫米穿甲弹能直接击穿并引爆苏军BT坦克的装甲。日军97式坦克的外装甲最厚达25毫米,苏军BT系列快速坦克装甲最厚才22毫米。日军97式坦克的火力、防护力都超越苏军的BT坦克。


那么,苏军坦克和日军坦克的实力为何会有如此大的差距呢?自一战后期开始,日本一直关注新式武器装备的发展。一战结束后,日本从英法引进坦克开始研究。并生产出了中型坦克和轻型坦克这两个系列,多种型号的坦克。日军的97式坦克拥有全球实力顶尖的柴油发动机,这是日军坦克动力优于苏军的地方。


相比较发展速度较快的日军坦克,苏军坦克的发展带有更多的仿制色彩。其自主研发能力不如英法等老牌强国。在诺门坎战役参战的苏军坦克中,我们都能看到英法美等西方国家坦克的影子。比如,T26坦克的原型来自于维科斯MKEA坦克,BT坦克模仿了美国的坦克。苏军坦克对国外的模仿直至T34坦克诞生后才得到根本转变!T34坦克的出现也让苏军真正地拥有了碾压世界各国陆军的钢铁洪流。当然,这是后话了。


面对战场的焦灼态势,苏军名将朱可夫决定以更加成熟的坦克战术对付日军。在这里,我们就得提一下苏军和日军对于坦克战的思维差别了。日军坦克实力尽管超过苏军,但日军坦克战的战术却远远落后于苏军。在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军对坦克战武器的定位是“支援步兵冲锋的武器“,这和一战时期的坦克战术没有任何的差别。对于这种落后于时代至少20年的坦克战战术,日军没有丝毫的察觉。在诺门坎战役中,日军普遍将坦克配属给步兵使用,日军没有组建独立的坦克师团或机械化师团参加作战。这是日军诺门坎战役失败的直接原因之一,也是日军诺门坎作战最大的败笔。


和日军落后的坦克战术形成绝对相反的是,苏军的坦克战术在当时已经是与时俱进了。通过和德国的军事交流,苏军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坦克战作战理论。这套机械化作战理论由苏军名将图哈切夫斯基提出,并在朱可夫指挥的诺门坎战役中得到了检验。


血战诺门坎,日军坦克比苏军坦克强,苏军名将朱可夫如何反败为胜


03


如何理解苏军的坦克战理论呢?在这里,我们不得不提到一个人,他是德国名将古德里安。此人被称为“闪击战之父”。尽管古德里安为德军服务,备受历史诟病,但他的军事思想在世界陆军发展历史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古德里安认为,坦克应该在战役中独立集中使用。在诸军兵种的合成军团中,坦克应该起到主导作用。在军队配属上,坦克不应该配属给步兵师,而应该集中编组为坦克师,在战时集中使用。一旦战斗打响,坦克应在飞机的配合下快速突破敌人的防御阵地,并配合步兵快速进攻敌人的据点和阵地。只要条件允许,坦克部队就必须向敌军纵深猛烈穿插,完成对敌军的分割包围。坦克的不断前进运动使得敌军无法建立起新的防线,将攻势引入敌人的后方。最终让己方部队通过坦克牢牢地把握战役主动权。


古德里安的这一军事思想也对图哈切夫斯基影响很大。在上世纪30年代的时候,图哈切夫斯基已经敏锐地觉察到古德里安闪击战理论对未来战争的影响。面对快速增长的德军装甲兵,图哈切夫斯基主张发展苏军的新型坦克,并建立类似德军独立装甲兵的苏军坦克军、机械化军等坦克机械化部队。图哈切夫斯基和古德里安对坦克战的理解和认知已经不谋而合。恰好,朱可夫本人的军事思想也受到了图哈切夫斯基的影响。


那么,具体说到诺门坎战役中,朱可夫就很好地贯彻了图哈切夫斯基的坦克战思想。朱可夫组建了1个机械化旅,3个坦克旅和3个装甲旅的兵力。这就很符合 “集中使用坦克”的战术。在7月1日的巴英查岗山反击战中,苏军集中150辆坦克和154辆装甲车向日军展开进攻。尽管苏军坦克的质量不如日军,但苏军凭借着极其成熟的坦克战术迅速切开了日军的防线。在具体的战术使用上,苏军在6月的一系列空战中夺取了制空权,这使得苏军能在炮兵和航空兵的火力掩护下,集中坦克和装甲车猛烈冲击日军防线。这一点是日军在诺门坎战役中难以做到的。


由于苏军能实现高度协同的诸军兵种联合作战,并集中使用坦克猛烈冲击,穿插日军防线,日军在巴英查岗高地战斗中大败而归。到了1939年8月20日,苏军集中3个步兵师,5个装甲旅,1个空降旅组成的合成军团向日军展开绝地反击。在苏军坦克兵团、航空兵和炮兵的猛烈轰击下,日军损失非常惨重。日军第23师团大部,第7师团和第2师团各一部被苏军歼灭。截至1939年9月16日,诺门坎战役以苏军的全胜而告终,日军和苏军签署停战协定。


诺门坎战役苏军反败为胜的经典战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武器并非决定战争胜负的核心因素,只要战术得当,武器装备占据相对劣势的军队打败武器占据相对优势的军队是完全有可能的。日军没有把质量比苏军好的坦克转化为战斗力,以一战的坦克战战术对抗苏军,这是日军诺门坎战役最大的败笔。


参考资料:

《从诺门坎战役中的经典战例,客观认识二战中日本坦克兵的战斗力》目瞪口呆的历史

《诺门坎战役》 万龙著 三秦出版社


策划:鱼羊史记 监制:鱼公子

撰文:军事帅哥 制作:吃硬盘吧、发达蚊

本作品版权归「鱼羊史记」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欢迎转发朋友圈。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3112 字。

转载请注明: 血战诺门坎,日军坦克比苏军坦克强,苏军名将朱可夫如何反败为胜 - 楠木轩